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护患有效沟通的措施与体会

林萍

关键词:护士病人关系, 医疗差错/预防和控制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针对神经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护患纠纷的原因,包括护士工作量大、压力大,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等.通过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管理者切实有效的培训,改变服务流程,提高护理专业水平,确保安全护理.结果: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根据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护理量大,护理要求高的特点,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各项护理需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标准回顾性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糖尿病患者在获得诊断后的10年内常发生明显的临床DPN,其发生率与疾病病程密切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并且其中的30%~40%并无明显症状.吸烟、年龄≥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素红;张宏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疗法及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浅析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那样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恶性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病人的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的引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地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应用心理疗法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疗,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延芹;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学附属医院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针对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实际的,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技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对医院各学科的科技创新及其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发现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促进医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李劭鹏;张振兴;杨舒珺;任健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教学干预对临床护生电子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的影响

    目的:探讨教学干预对临床护生电子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的影响.方法:将临床实习满6个月的护生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人,进入医院后即由护理部护生管理员进行入临床前的培训,包括体温单正确填写和护理记录单正确书写,进入到临床各科后由本科室的带教管理员再次强调护理文件正确书写的重要性.对照组不实行任何干预,干预组由当时所在科室教学管理员对存在问题对护生和带教老师进行干预对策,实习结束时统计两组体温单正确记录和护理记录书写合格人数.结果:体温单正确记录和护理记录书写合格人数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临床实习护生的电子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进行干预,能使相对应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作者:陈远华;王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护患有效沟通的措施与体会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针对神经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护患纠纷的原因,包括护士工作量大、压力大,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等.通过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管理者切实有效的培训,改变服务流程,提高护理专业水平,确保安全护理.结果: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根据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护理量大,护理要求高的特点,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各项护理需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林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钠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可有效的抗凝、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再发心梗的机率.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和护理48例(对照组),同时选择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并配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和护理52例(实验组),观察两组病人再发心梗情况结果.结果:实验组再发心梗7例,对照组再发心梗15例,实验组再发心梗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抗凝,明显抑制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再发心梗的发生,可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常雅琴;岳庆丽;杨华;周国强;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地黄丸的合理选择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地黄丸品种繁多,顾客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充分了解各地黄丸的成份,结合患者自身的状况合理选择地黄丸,以期达到药品的佳疗效.

    作者:于雪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医源性因素.方法:对132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32例病例中,有13例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结论:要正确的积极的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作者:李静;毕贵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较大幅度延长,老年人占人口总数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竞争激烈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中老年人也过早地患有高血压病.而脑出血是高血压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在美国和欧洲,脑出血占卒中比例的15%,在亚洲占30%.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地危害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其发病快、发病率高、恢复慢,常留有严重的功能残疾.随着临床医学与急救医学的发展以及外科对脑卒中治疗的开展和普及,使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脑出血的预防大于治疗,切实做好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现将笔者近10年来在老年神经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防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种药物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三种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对比三种药物灌肠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8例秋季腹泻婴幼儿常规输液治疗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辅以蒙脱石、双黄连、金双歧药物灌肠治疗及对照组.4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腹泻、发热、呕吐等临床表现方面均具可比性(P>0.05).其中3组药物灌肠治疗组分别将药物用生理盐水20-30ml混匀灌肠,每一天1次,保留至少30分钟,3~5天为1疗程.结果:婴幼儿腹泻通过辅助三种药物灌肠治疗,均明显缩短病程(P<0.01)、减少用药时间、患儿无痛苦、减少脱水的发生.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是一种操作简单、家长及患儿依从度高、安全可靠、疗效肯定、价廉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阿仲;叶宏财;康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次性使用胃管在临床导尿中的应用

    目的:特殊情况下使用一次性胃管替代导尿管完成留置导尿.方法:通过分组对比,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使用一次性胃管导尿:操作顺利;对尿道粘膜损伤小;管身长活动、翻身时不易脱出;拔管时损伤小;主要的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结论:此方法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莹光定量检测HCMV-DNA在婴幼儿肝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引起婴幼儿肝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采用莹光定量PCR 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334例肝功能受损的患儿进行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共有186例患儿HCMV-DNA 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5.69%.结论:HCMV-DNA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荧光定量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HCMV-DNA,了解HCMV的早期感染和复制情况,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张润书;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健康教育就是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可以预防很多重要的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居民了解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饮食观念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的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按照<内经>饮食观念安排膳食对30位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内经>观点采用观察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进行对照,通过20天饮食调整后进行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调整后较调整前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前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饮食观念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对其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田园;何丽丽;郑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下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根治效果显著.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和维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刘秀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各类患者156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并与常规护理做对比分析,总结方法及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人性化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极大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有利于妇产科各类患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沈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病情稳定、合并并发症和死亡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38例、占88.37%,合并并发症4例、占9.30%,发生死亡1例,占2.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27例、占62.79%,合并并发症8例、占18.60%,死亡8例、占18.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稳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雅琴;岳庆丽;杨华;周国强;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围产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病人,而女性同时又属于DVT高危人群之一.发病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外伤、分娩等.DVT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等,严重者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可引起致命并发症--肺梗塞(PE).剖宫产产妇由于平卧时间长,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它的形成是剖宫产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行走困难.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发现72%有DVT,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DVT的预防和护理,尤其要在DVT形成之前进行主动预防,以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为此,我院自2010年10月起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围产期的全程护理干预,有效预防DVT效果确定,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昌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病人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忙[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老年化,眼科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护理工作中的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以及现在病人的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12月至今,在病房实施全方位防范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我科的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陆洁珍;陈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如何做好贮存式自体输血前准备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进步,自体贮血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全血或血液成分并作相应保存,在其治疗时再回输保存的血液.

    作者:杨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