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明
目的:应用彩超高频探头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期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2011年7月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9例,应用高频探头探测髂外,股深、浅静脉,腘静脉,胫前、后静脉的管径,内壁回声,管腔内回声及血栓范围,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并辅以加压试验.结果:54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例淋巴水肿,2例为外周肿物压迫髂静脉或股静脉引起肢体肿胀.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单纯性股浅静脉血栓36例,髂外静脉伴股静脉血栓5例,单纯性髂外静脉血栓2例;周围型腘静脉血栓9例,腘静脉伴胫前及后静脉血栓2例;混合型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各段均可形成血栓,以股静脉段患病率高.急、慢性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各异.彩超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安全、定位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作者:王志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舒适护理模式的作用与其的实施流程,以及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来提高胸外科的护理质量,制定舒适的护理措施,满足胸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需求.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实施胸外科手术的324例住院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以整体护理模式下进行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对舒适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整体护理模式(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在院期间的不愉快过程,对于病患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邦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烧伤病人属于保护性隔离者,创面感染与烧伤病人有密切关系,烧伤越深,皮肤防御损害越重、坏死组织越多、邻近血液循环遭到的损害越重,有利于侵袭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即相对无菌的环境对烧伤病人至关重要.
作者:贾鸿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对我科一年的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患儿陪护人员的复杂性、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护士自身文化涵养、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针对问题,提出三条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患儿及陪护认知疾病及保健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方法的水平,终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作者:陆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病眼内压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持续的高眼压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力功能等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因此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青光眼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和不适感觉.目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现将我院眼科疗区2011年3月至12月共收治的48例青光眼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分好;黄小华;戴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针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及其严重的并发症,除了行常规的内科治疗以外,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介入及其他辅助技术协助治疗,如呼吸机正压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等.而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就需相应护理工作的配合.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总结出一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对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病人的痛苦起到很大帮助.
作者:马书红;赵向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小肠是消化道中长的一段,远离口腔和肛门,是胃肠道中检查困难的部分.小肠疾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1%~4%[1],常规检查手段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传统的胃肠镜检查插入困难,仅能对一小部分小肠粘膜进行直视检查,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CT 及磁共振成像(MRI)、动脉血管造影的定位准确度差等,对小肠疾病诊断阳性率低 [2].双气囊小肠镜因其操作复杂、痛苦大、价格昂贵导致小肠疾病难以有效诊断,阳性率不超过50%[3],导致大量小肠疾病患者的长期误诊和漏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贻误了小肠疾病治疗的佳时机.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常常已延误了诊断和治疗[4].
作者:王新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01/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急性胃黏膜病变、慢性炎症、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综合征)、肌瘤、息肉反流性食管炎,其他不明原因者.其中消化性溃疡、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位居前3名.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上消化道出血各年龄组均以溃疡为首位原因;随着年龄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比例降低,胃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病比例上升;急诊胃镜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州市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资料和口服脊灰疫苗(OPV)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合计报告AFP病例42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作者:邱海燕;李坤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应用血栓通与醒脑静联合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单一治疗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醒脑静进行治疗.结果:单一治疗组无效10例,有效率66.7%;联合治疗组无效3例,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组患者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单一治疗组.
作者:黄光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床边紧急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以保证手术成功.方法:对我院CCU15例在床边紧急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做好球囊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及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14例在床边紧急手术成功,1例因患者自身血管畸形在床边手术失败而后进导管室在X线下重新穿刺手术成功,护理配合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提出全面、细致的手术配合,正确使用反搏机是保证抢救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代芳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妇女在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头痛,呕吐,肢冷等症状,多发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1.原发性痛经无明显生殖系统病变,一般在初潮开始后6个月内发生.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工作效率.一项针对12-19岁中学女生的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有69.4%的被调查女生经历过原发性痛经2,可见重视原发性痛经经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吕庆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但是因为它具有人员复杂,工作节奏快等特点,所以手术室是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可能性就会较其他科室多一些[1].手术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先决条件.我院于2010年正式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病人并作为一项核心制度来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现实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狭窄病变22 处,3 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长度为3~10 mm,平均为7 mm,其中6 处狭窄长度超过10 mm.实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使用脑保护装置保护伞12 例.结果:20 例患者22处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置入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段动脉残余狭窄程度小于20%,与治疗前相比较,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同时再造影的实质期可见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置入后临床随访6~24 个月,经颅超声多普勒随访结果示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支架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无主要分支血管的闭塞.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安全、疗效明显,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应江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的社区护理有效模式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分娩的产妇的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科护理模式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产妇进行以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社区产科护理有效模式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比较分析.结果:在对两组产妇进行相应护理后,对照组中,有5例产妇出现抑郁现象,占18.52%;而改良组中有1例产妇出现抑郁现象,占3.7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产妇进行以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社区产科护理,对减少产妇的抑郁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以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社区产科护理,对于较少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6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所有患者采取肝源性糖尿病基本治疗措施同时实施整体护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实施中,在护理过程、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中对患者从肝源性糖尿病的认知、治疗方式及并发症防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教育.两组均接受治疗一个月后比较患者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知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肝源性糖尿病及其他如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疾病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肝源性糖尿病相关症状改善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肝源性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出院后6个月治疗组血糖基本平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照组有19.3%患者糖尿病复发,6.4%患者发生感染不良事件,治疗组无一例复发或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同时联合健康教育疗效明显,增加患者对于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消除了多项危险因素,对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凌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患者能在佳的心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护理经过,并对我们实施访视的有效性给予观察和总结.结果:通过术前访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均能主动配合完成手术.结论:行之有效的术前访视至关重要,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洪思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理防御机制(又称为防御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控血糖,稳定患者病情.方法:采用一般健康状况-28、防御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随机选出的292例样本(研究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对照组为健康人100例)均进行心理测试;并且采用美国德普公司DPC GAMMA-12γ射线计数器,对所有样本进行空腹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查.所有统计结果用软件包SPSS11.0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一般健康状况比对照组差,焦虑特质、状态、不成熟防御因子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焦虑明显,他们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降低焦虑,血糖控制不理想.而对照组的研究发现,成熟防御方式与皮质醇含量直接相关,对降低焦虑引起的血糖升高有利.结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调节防御方式来控制焦虑情绪.2型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焦虑水平高,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降低焦虑,但是血糖控制不理想,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防御方式,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成熟防御方式来控制焦虑,调控血糖.
作者:张艳;武成;李慧吉;潘从清;王文普;张雨生;黄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情况.结果:两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脱出、保留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为早产儿进行输液时方法简单、安全,可在新生儿科广泛使用.
作者:易敏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动脉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怀疑有肺动脉栓塞3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总结对本组患者护理成功的经验和体会.结果:本组32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对比剂变态反应,其中一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和胸闷不适,但患者完全可耐受,通过调整呼吸不良症状消失.肺动脉造影检查均达到预期目的:.结论:作为护理者必须重视正规护理过程,良好的护理以及熟练准确的穿刺是做到CT扫描成功的保证.
作者:胡欣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