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

胡志伟;赖家骏

关键词:进展期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动脉灌注化疗, 雷替曲塞,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108例进展期结肠癌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行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5例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FOLFOX4化疗方案8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盆腔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92%、16.07%、1.78%、7.14%、12.5%,对照组分别为7.69%、19.13%、1.92%、5.76%、9.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92.85%、3年累计生存率为71.4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5%、6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动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别为(13.94±3.29)mg/L、(29.43±6.4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4.04)mg/L、(35.68±8.4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SP为(45.36±5.61)mmHg,较治疗前的(57.36±8.19)mmHg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3.24±8.1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AS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TNF-α均与PAS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34、0.496,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金花;魏平;王文忠;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新型社交媒体管理对儿童哮喘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为了拓展医生和患儿之间的沟通渠道,实时便捷的传播与更新哮喘防治知识,采用新型社交媒体对儿童哮喘进行管理,并评估其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哮喘防治中心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20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分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新型社交媒体管理模式(112例),如微信公众号《海南省医陈实团队的儿童哮喘管理群》来管理儿童哮喘患儿,对照组依照传统患儿管理模式(108例),评估两种管理模式对患儿哮喘防治知识的改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哮喘基本知识、过敏原知识、雾化吸入知识、应急处理知识得分分别为(6.29±0.14)分、(6.42±0.10)分、(5.89±0.13)分、(6.26±0.12)分均低于观察组的(8.11±0.07)分、(8.26±0.06)分、(7.47±0.11)分、(7.74±0.0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71.19%、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AQLQ各维度(症状、活动、情感)的得分分别为(5.63±0.09)分、(6.04±0.06)分、(5.83±0.05)分,观察组分别为(6.51±0.06)分、(6.37±0.08)分、(6.19±0.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与急诊次数分别为(5.23±0.08)次、(3.87±0.06)次,观察组分别为(3.37±0.11)次、(2.12±0.0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社交媒体管理模式有助于普及哮喘的防治知识,显著提高了哮喘患儿的疗效与依从性.

    作者:吴少皎;陈冰;陈实;王灵;曾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内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判定,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60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2.3%(439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1.4%(130株),真菌占6.3%(3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8%(311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284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ECOL)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KPN)占18.0%(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占36.3%(10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MDR-PA)26.4%(75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57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80%.结论 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且主要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菌.ICU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康福新;王小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全身结缔组织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和影像学具有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以头痛、精神改变、痫性发作、视力异常为主要特征,影像学表现以病灶多位于顶枕叶白质为特征.由于该病病因不同,临床诊断相对困难,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SLE合并RPLS是一种较罕见的急重症,能否予以及时的诊断及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笔者诊治了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RPLS的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张艳君;杨国帅;刘炫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克罗米酚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克罗米酚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PCOS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定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克罗米酚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H、LH、T水平以及HOMA-IR的变化;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促排卵疗效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H、T水平及HOMA-IR分别为(8.89±1.46)U/L、(1.94±0.73)nmol/L、(2.23±0.7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8±1.84)U/L、(2.28±0.69)nmol/L、(2.76±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卵泡成熟时间为(11.05±1.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27±1.23)d,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75.00%、35.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酚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不孕可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率.

    作者:侯丹凤;丁晓丽;赵随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影像新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普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无创检测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心功能损伤,超声造影剂介导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能够改善心肌结构和心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影像新技术对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诊断及超声介导干预糖尿病心肌病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赵苗;赵云;于姣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龙华院区儿科静脉输液的患儿2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及宣教、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改进固定及按压方法等;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总结渗漏发生原因,比较渗漏发生率.结果 本组共有12例患儿发生输液时渗漏,渗漏发生率为4.76%;引起小儿静脉输液时渗漏的常见原因包括患儿及家长因素(33.33%)、血管选择不当(25.00%)、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16.67%)、药物因素(16.67%)、拔针按压不当(8.33%);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为(3.69±1.38)分,静脉输液时渗漏发生率为2.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1.54)分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是减轻患儿静脉输液时疼痛、减少渗漏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扬帆;苏瑜;范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女性年龄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促排卵周期IUI治疗的422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与女性年龄的关系.结果 IUI临床妊娠率为14.5%(614/4228),抱婴率为10.1%(429/4228),流产率为15.5%(95/614);按照女性年龄分为21~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36~38岁组、39~40岁组、>40岁组,各组临床妊娠率依次分别为16.5%(40/242)、16.8%(262/1559)、14.2%(224/1578)、13.1%(59/451)、8.9%(18/203)、5.6%(11/195);其抱婴率依次分别为10.3%(25/242)、12.2%(190/1559)、10.2%(161/1578)、8.4%(38/451)、4.9%(10/203)、2.6%(5/195);其流产率依次分别为7.5%(3/40)、14.1%(37/262)、13.4%(30/224)、25.4%(15/59)、27.8%(5/18)、45.5%(5/11);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9.4±2.0)mm,各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依次分别是(11.7±12.3)百万、(10.4±10.8)百万、(9.9±9.4)百万、(10.2±10.6)百万、(8.9±10.0)百万,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不孕年限依次分别为(3.5±1.5)年、(4.3±2.1)年、(5.2±2.7)年、(6.3±3.8)年、(6.3±4.6)年、(6.2±5.2)年;IUI次数依次分别为(1.4±0.6)次、(1.5±0.8)次、(1.6±0.8)次、(1.6±0.8)次、(1.6±0.9)次、(1.7±1.2)次;直径≥14 mm卵泡个数依次分别为(2.8±2.1)个、(2.7±2.1)个、(2.5±1.9)个、(2.5±1.8)个、(2.4±1.6)个、(2.3±1.4)个;不孕年限、IUI次数、直径≥14 mm的卵泡个数总体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是影响AIH结局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特别是>40岁者应慎重选择IUI,适当减少IUI次数.

    作者:朱娟;黄元华;卢伟英;张毅;李崎;羊在家;马燕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出血至手术时间<6 h者60例纳入超早期组,6~24 h者64例纳入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死亡率,并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8.33%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时,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早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优良率为78.33%,明显高于早期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WHOQOL-BREF评分为(64.3±20.4)分,明显高于早期组的(53.7±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林雄哲;蔡奋忠;宋毓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肺康复疗法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6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康复锻炼,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运动耐力(6MWT)、呼吸困难(CAT)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分别为(67.2±9.3)%、(66.3±6.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61.1±8.7)%与(62.2±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AT评分为(8.3±2.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0.4±2.1)分,6MWT为(386.5±39.4)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2±38.8)米,对照组治疗后CAT评分为(12.5±2.4),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6±2.2),6MWT为(322.4±39.2)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5±38.7)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T显著低于对照组,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分别为(3.21±1.68)mg/L、(9.04±1.34)pg/mL、(6.54±0.95)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82±1.71)mg/L、(9.83±1.32)pg/mL、(7.47±0.98)p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RP、IL-6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康复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边佳;赵友林;张兵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检测内RBP-4水平,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评分,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RBP-4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为(38.46±6.53)mg/L、(37.76±9.28)分,低于UAP组的(48.14±8.29)mg/L、(63.49±11.20)分和AMI组的(62.48±10.67)mg/L、(93.15±18.08)分,而U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00).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提示RBP-4可作为临床冠脉病变诊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曹健锋;孙艳霞;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泼尼松方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泼尼松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梨园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及对照组(佳姑息支持治疗),各32例.应用ESAS症状评分系统评估三组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疲劳与厌食情况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等营养学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及厌食评分均下降,其中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分别为(3.34±0.55)分、(3.51±0.61)分,ESAS厌食评分分别为(3.47±0.60)分、(3.52±0.7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1±0.70)分、(4.53±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75%,低于大剂量组的4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晚期肿瘤可在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疲劳及厌食症状、改善营养状态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书勤;马薇;魏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FLAG Pull-down技术筛选人乳腺癌细胞中NGAL相互作用蛋白

    目的 构建含有NGAL基因的p3XFLAG-NGAL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获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NGAL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提取MCF7细胞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GAL基因,上下游分别引入Not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双酶切后将其插入p3XFLAG-CMV-14质粒中,构建p3XFLAG-NGAL重组质粒,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该质粒至MCF7细胞中,经Western blot检测FLAG-NGAL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再使用FLAG pull-down技术和蛋白质谱测定获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NGAL相互作用蛋白.结果 经过NotⅠ和EcoRⅠ双酶切及DNA测序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p3XFLAG-NGAL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印迹法证实转染了p3XFLAG-NGAL载体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高表达FLAG-NGAL融合蛋白,并利用FLAG pull-down技术筛选出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NGAL相互作用蛋白,经蛋白质谱测定为角蛋白-1(Keratin 1,KRT1).结论 成功构建p3XFLAG-NGAL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NGAL相互作用蛋白KRT1,为下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作者:毛山山;程小珍;崔荣花;元建华;王美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的评价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30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3D-CT与2D-CT图像对病灶诊断情况,探讨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在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3D-CT诊断符合率为94.0%,明显高于2D-CT图像的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Ⅰ型为主(52.2%),Ⅱ型次之(31.3%);良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Ⅲ型为主(53.3%),Ⅳ型次之(30.0%);在各型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为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黎君翔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内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5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内镜肺减容术治疗的53例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时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患者手术后6个月、18个月的1 s内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指标中的躯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与总体健康水平也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肺减容术能够显著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伟;林刚;林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深圳市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对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调查深圳市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对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07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石岩街道的300例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施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并对纳入研究的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纳入研究儿童Hp感染状况,依据有无感染Hp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儿童感染H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比较感染组及未感染组的血清铁蛋白、身高、体质量等营养状态.结果 300例受试儿童总Hp感染率为26.67%,有胃肠道症状儿童Hp感染率为45.00%,明显高于无胃肠道症状儿童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无专用餐具、监护人学历低、啃玩具或手指、家庭月收入低及有家族胃肠道疾病史均是本组学龄期儿童感染H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儿童的血清铁蛋白[(19.32±1.90)μg/L vs(30.08±2.19)μg/L]、身高[(83.49±2.28)cm vs(120.50±4.89)cm]、体质量[(12.59±1.28)kg vs(15.49±3.39)kg]比较,感染组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石岩街道6~12岁学龄期儿童Hp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Hp感染严重影响儿童期营养.无专用餐具、监护人学历低、啃玩具或手指、家庭月收入低及有家族胃肠道疾病史均是导致儿童期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世光;尹俊;吴祖成;杨光朝;何鞍生;李建安;叶燕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131I联合99Tc-MD治疗Graves眼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碘131(131I)联合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治疗Graves眼病(GO)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270例Graves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27例).观察组采用131I联合99Tc-MD治疗,对照组仅使用131I治疗,两组患者均规范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甲亢及突眼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甲亢总有效率分别为95.10%和8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突眼总有效率分别为70.63%和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度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65.79%,Ⅱ度有效率分别为71.83%和34.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突眼度、甲状腺容积分别为(17.78±2.42)mm、(25.79±3.23)g,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8.85±2.73)mm、(27.56±3.51)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31I联合99Tc-MD治疗Graves 眼病,能提高患者的突眼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梁坤;李诗运;戴儒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颅内非典型表皮样囊肿16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总结颅内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困难但术后病理提示为表皮样囊肿的16例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术中所见、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6例表皮样囊肿均表现为处于颅内不典型位置、术前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囊内含有较多蛋白及胆固醇结晶等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特征,以致术前误诊率较高.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回访1例因病变术中残余而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对于颅内非典型部位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病变应该考虑该诊断.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及囊壁是治愈该疾病的关键,术后应进行回访.

    作者:王义彪;赵建农;陈来照;王鹏程;黄垂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疱疹性唇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疱疹性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武警海南边防总队医院就诊的疱疹性唇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好转的时间,随访一年,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91±0.82)d、(3.34±1.02)d、(4.80±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3.24±1.15)d、(5.78±1.36)d、(8.51±1.9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疱疹性唇炎具有疗程短、起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梁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 研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5名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4+及CD4/CD8)及CD5+、血清IL-2水平分别为(57.20±5.15)%、(35.35±3.60)%、(28.98±2.81)%、(1.23±0.12)、(63.23±5.75)%及(4.31±0.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4.24±5.78)%、(42.56±4.18)%、(37.35±3.95)%、(1.78±0.21)、(70.45±6.38)%及(6.20±0.63)ng/mL,其他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20+、CD40L+及CD5+CD19+)及Th1类细胞因子(IFN-γ、TGF-β及TNF-α)分别为(6.84±0.45)%、(9.45±0.63)%、(5.72±0.46)%、(105.64±10.72)ng/L、(276.72±34.75)pg/mL及(1.63±0.2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31±0.25)%、(5.25±0.37)%、(2.43±0.22)%、(80.25±6.34)ng/L、(169.89±20.34)pg/mL及(0.83±0.13)ng/mL,且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及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表达状态,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脾肿大均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作者:何亚;李卓成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