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霞;黄健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兼性寄生虫,可以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并可在宿主体内自体感染、播散性超度感染[1-2].该虫引起的人类疾病易被忽略而误诊、漏诊.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或受损,该虫大量增殖,可导致患者全身播散性感染,全身各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2].
作者:范志刚;覃西;吴军;黄聪聪;何蝉伊;符瑞祥;周利民;李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广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及我院综合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6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置入治疗,术后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组不应用PPI,B组应用奥美拉唑,C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上消化道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MACE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9.63%和1.92%、15.38%和5.13%、13.46%和3.2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92%,明显低于A组的9.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加用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均可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坤;罗芳;黄素素;刘山;张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R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mRS评分为(1.28±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m、PI分别为(72.25±12.14)cm/s、(0.50±0.18),与对照组的(63.47±11.97)cm/s、(0.68±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琛;曹旭华;马志昭;张皓峰;胡福广;王立群;孙晓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收治的2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随访,观察组应用护理延伸服务,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5.6±14.2)分、(58.4±16.4)分、(57.1±16.4)分、(56.2±1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12.9)分、(53.2±13.7)分、(51.5±13.3)分、(50.4±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国华;江丽;罗运春;朱小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7.81±1.64)分、(6.79±1.57)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2.28)分、(8.99±1.9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虹;党丽丽;李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脓毒症对症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肌酐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6例患儿经血浆置换治疗后,19例治愈,治愈率为73.08%;血浆置换治疗后,患儿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分别为(9.2±3.1)×109/L、(96.5±25.4)×109/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9.4±5.9)×109/L、(145.2±35.6)×109/L,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CRP、乳酸、肌酐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8±3.6)mg/L、(1.6±0.9)mol/L、(86.2±26.9)μmol/L、(11.7±2.5)分,均较治疗前的(59.3±15.3)mg/L、(5.2±2.8)mol/L、(145.7±35.6)μmol/L、(20.5±4.3)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脓毒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为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韦蓉;卢功志;莫武桂;谢友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预测模型以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太和医院所收治的根治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队列,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依据随访结果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影响性指标,并分析继发子宫内膜癌时间窗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应用性.结果 终收集253例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要求的乳腺癌患者,其中23例患者于随访期内继发子宫内膜癌;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时间和雌二醇(E2)含量;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其不良预后转归的评判临界值,具有更为显著的评判效能.结论 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TAM时间、E2含量是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衡量本病患者预后转归的临界点.
作者:昝晓晨;陈胜;王群;王明华;王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模块化分析方法,筛选头颈部鳞癌中的功能性基因模块,为头颈部鳞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获取GEO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癌的全基因组数据(GSE6631)后,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头颈部鳞癌中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头颈部鳞癌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然后,利用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筛选头颈部鳞癌中的基因模块.利用DAVID数据库,获得模块功能.后,挖掘模块基因中的蛋白激酶基因并利用Selleckchem数据库筛选其激酶抑制剂.结果 共筛选出头颈部鳞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929个(P<0.05且|Fold Change|≥2).根据String数据库,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中共有5588个蛋白质互作对,并据此建立鼻咽癌中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MCODE方法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共筛选出3个基因模块.GO分析显示这些模块与头颈部鳞癌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包括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重要肿瘤细胞活动.3个模块包含3个蛋白激酶基因,即CDK1、CDK4和CDK5,共筛选出调控它们的39个激酶抑制剂,其中20个对头颈部鳞癌的作用还不清楚,具有成为抗癌新药的潜力.结论 头颈部鳞癌中的3个功能性基因模块可能在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个激酶抑制剂可能通过调控CDK家族基因来调控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这些功能性模块的挖掘和激酶抑制剂的筛选可能为头颈部鳞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胡文良;郑艳秋;孙学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海南农村居民对麻风病科普知识认知情况,为今后指导开展农村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1月,从海南具有地理代表性的东、西、南、北、中部5个市县中各选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5个农村地区,每个农村随机抽取10名18~65岁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50份,农村居民对麻风病科普知识总知晓率为41.11%;海南5个市县比较,不同市县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亚农村居民的总知晓率高,为45.7%.不同年龄组、职业的农村居民对麻风病科普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本科、学生和乡村教师对麻风病科普知识基本知晓情况好;村干部对麻风病科普知识基本的知晓情况低.结论 海南农村居民对麻风病科普知识知晓率不高,提示海南农村居民可能对麻风病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需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对麻风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凌俊;冯增强;吴伟伟;周小圆;裴东怒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近年免疫抑制剂诱导的非HIV感染相关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非HIV-PCP)逐渐增多,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易被误诊误治.现报告一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以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郑彩凤;涂传清;黄灿;黎建云;王典文;张旭艳;邹玲丽;赵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86例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术中分别进行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和常规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止血效果、子宫体双侧动脉阻抗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73±3.28)min,术中出血量为(927.43±115.92)mL,即刻止血131例(91.6%),有效止血7例(4.9%),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92±5.72)min,术中出血量为(1120.85±207.45)mL,即刻止血88例(61.5%),有效止血15例(10.5%),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9±0.01)、(10.74±2.93),右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8±0.02)、(11.43±2.85);对照组左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7±0.02)、(11.25±3.14),右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9±0.01)、(11.17±3.06).两组患者的子宫体双侧动脉RI、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其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云云;何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前列安栓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前列安栓两种方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数据库,筛选出关于前列安栓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前列安栓两种方法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所有对比性研究,并通过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6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与单用前列安栓相比,前列安栓联合α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提高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愈率(RR=1.58,95%CI:1.29~1.94,P<0.00001)、总有效率(RR=1.29,95%CI:1.20~1.39,P<0.00001)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评分)(MD=-4.81,95%CI:-5.07~-4.55,P<0.00001).结论 前列安栓联合α受体阻滞剂较单纯使用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更佳,可推荐其作为临床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有效选择.
作者:刘华伟;段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换(HT)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较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有更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目前文献报道,炎症反应是导致HT发生及加重的原因,其可通过参与氧化应激、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堆积炎症因子及血管异常生成等各方面起作用.本文就炎症反应参与HT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鸿成;陈丹霞;徐炳东;张玉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6年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和120例Rh阴性且未产生抗-D抗体的对照组人群进行Rh分型.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6%;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Ccee和ccEe三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8.6%(81/103)、18.5%(19/103)和2.9%(3/103);在对照组检出ccee、Ccee、ccEe和CCee四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2.5%(87/120)、20.0%(24/120)、2.5%(3/120)和5.0%(6/120).两组受检者的Rh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表型以ccee型为常见,其次为Ccee和ccEe型,这对临床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朴;何紫琪;周愫;余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6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43.6±3.1)min、(10.1±1.2)周、(8.1±1.2)d、(13.2±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8±3.2)min、(18.9±1.3)周、(17.1±1.1)d、(16.6±1.6)d,术中出血量为(74.3±9.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2.2±9.7)m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钢板外露、骨折延迟愈合、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斌;叶小林;李庆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降低舌癌扩大切除前臂桡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6~12月9例舌癌扩大切除前臂桡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压疮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针对性压疮防护策略,并采用该策略对该院2017年1~6月28例舌癌扩大切除前臂桡侧皮瓣移植修复术进行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 舌癌扩大切除前臂桡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压疮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6.47%降低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确分析总结特殊类别手术具体存在的压疮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并实施,可有效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也为其他类别手术的压疮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廖敏;张立力;柯雅娟;蔡秋;岑文焕;何昭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DJ-1基因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诱导成神经元样分化的细胞株(多巴胺能神经元).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帕金森病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HE染色法检测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J-1和TH蛋白表达变化,RT-qPCR检测α-synuclein和凋亡相关基因的RNA水平.用pCDH1-cmv载体过表达DJ-1后检测DJ-1对MPP+环境中细胞的保护作用.用RT-qPCR检测α-synuclein、p53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160μmol/L的MPP+处理18 h后,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增加.DJ-1和TH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RNA水平上α-synuclein、p53和Bax表达增加.过表达DJ-1能够保护MPP+中的细胞活性,抑制ROS水平升高.α-synuclein以及凋亡基因p53和Bax的表达升高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MPP+作用于多巴胺神经元,可以下调DJ-1和TH蛋白,促进α-synuclein积累ROS水平升高,并使p53和Bax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凋亡增加.DJ-1基因能够能够在MPP+处理时抑制p53和Bax的表达,减少α-synuclein积累,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保护细胞免受MPP+引起的损伤.
作者: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取面积为5 cm×10 cm~9 cm×18 cm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18例.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胫骨中段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100%.随访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小腿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对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选皮瓣.
作者:段冬;张远贵;高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湖北地区一个扩张型心肌病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候选基因筛查,寻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探讨基因型和表型关系.方法 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自湖北省大冶市,先证者于2017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已有家族成员死亡.详细询问先证者及其家属成员病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检查结果分析.与先证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子诊断中心对先证者候选致病基因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获得可疑突变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家系成员是否存在可疑突变.结果 家系先证者(Ⅲ3)和妹妹(Ⅲ2)携带肌联蛋白(TTN)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先证者目前心功能下降并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而其妹妹无明显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结论 本研究发现湖北地区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存在TTN基因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TTN与扩张型心肌病密切相关,是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重要致病基因.
作者:吕永楠;徐红新;王京伟;张宗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以感染科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前感染科实行常规的培训模式,此后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分别于培训干预开始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考核,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考评及满意度测评.结果 培训干预后,感染科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63±10.17)分、(94.33±8.46)分、(93.24±8.14)分、(97.54±7.24)分,均较干预前的(81.35±8.49)分、(84.72±7.38)分、(85.75±7.29)分、(92.36±6.58)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作者:李香萍;甘琼萍;刘芳宁;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