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超声造影的护理配合体会

韩英;王东林

关键词:肝脏, 超声造影, 护理, 配合, 体会
摘要:肝脏超声造影是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以提高血管内声压的反射系数,在造影剂到达部位产生明显高于组织回声的非线性谐波,从而获得明显对比效果的声像图。超声造影过程中护理配合如何可直接影响造影效果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总结28例超声造影护理配合的体会。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PDmRNA及TSm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DPD) mRNA及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 m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化疗前抽取外周血采用RT-PCR法检测DPDmRNA及TSmRNA表达水平,给予含替吉奥的方案:替吉奥+顺铂化疗。分析DPDmRNA及TSm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至随访结束,40例患者中位OS为13.5个月,其中DPD低表达者为17个月, DPD高表达者为1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44)。TS低表达者为17个月,TS高表达者为1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36,P=0.047)。联合分析显示,DPD低表达且TS低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OS (χ2=17.486,P=0.001)。结论 DPDmRNA及TSmRNA表达可单独或联合用于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对含替吉奥方案的预后。

    作者:练炼;慎晓明;周冲;李伟;陶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短小手术无插管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佳剂量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短小手术无气管插管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舒芬太尼佳剂量。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60例,ASA评分Ⅰ或Ⅱ级,年龄2~9岁,手术时间小于1 h。按舒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的分为四个剂量组(n=40):S1组、S2组、S3组和S4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剂量分别为0.1μg/kg、0.2μg/kg、0.3μg/kg和0.4μg/kg。静注氯胺酮1 mg/kg,患者入睡后进手术室,静注各组舒芬太尼剂量的一半剂量,静注丙泊酚2 mg/kg,然后丙泊酚8 mg·kg-1·h-1连续输注,在切皮前4 min静注各组一半剂量的舒芬太尼。如切皮后患者肢体活动,静注氯胺酮1 mg/kg。记录肢体活动、追加氯胺酮、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例数和苏醒时间。结果 S1组、S2组、S3组和S4组随着剂量的增加,体动反应明显减少(P<0.05),而追加氯胺酮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S4组呼吸抑制明显增多(P<0.05),S4组心动过缓明显增多(P<0.05),S3组和S4组心动过速明显减少(P<0.05),S3组和S4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P<0.05),S2组和S3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无插管丙泊酚舒芬太尼复合麻醉,舒芬太尼的佳剂量为0.2~0.3μg/kg。该剂量能有效抑制手术刺激的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少、苏醒快,而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并发症少。

    作者:李岳振;王文军;洪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已逐渐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对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必要性及具体方式展开探讨。

    作者:彭亮;邓聪;吴晓蔓;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C组)和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D组),每组31例。A组予以常规的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B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 ,连续用药6个月,C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1.5μg/kg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D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 (连续用药6个月)+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检查。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与A组和B组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组与C组临床心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或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

    作者:何艳丽;祖秀光;乔福斌;徐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N1~3期乳腺癌患者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 (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作者:欧林洋;雷睿文;黄湛;杨传盛;李敏;张凯;陈卓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国内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成人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3月,查找所有研究比较无管化和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6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化PCNL相比,无管化PCNL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重返工作时间以及术后漏尿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需求病例数,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而结石清除率、尿外渗、术后发热病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大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输血病例方面无差异。结论基于目前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术式相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方面存在优势,而在结石清除率、大出血、术后发热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可以看出无管化经皮肾镜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上尿路结石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少,原始研究质量较低,且有存在选择偏倚、实施偏倚与发表偏倚的可能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可靠的证据,建议临床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性的使用相应术式。

    作者:李雄;王晓隆;陈杰翔;姜睿;李映川;粟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珲;王琴;戚妹;宋志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成功抢救一例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20%~0.70%,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1]。虽然该病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但其与妊娠可能互相影响,并可影响胎儿。本院近期收治1例为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文婷;方运勇;靳国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肢体功能、血清TORCH抗体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V-IgM、TOX-IgM、HSV2-IgM、RV-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NSE、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降低TORCH抗体水平,平衡细胞因子分泌。

    作者:陈章明;周孙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DVIA 212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二例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影响因素较多,会造成血小板的假性减少,这就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对仪器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审核,必要时,对可疑标本进行复检。如果完全依赖仪器,直接发出报告,对临床及患者会造成漏检、漏诊、误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2例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元;杨洪芬;赵果元;胡峻梅;崔淼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或ng/(kg·min)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 ±18.2 ng/L”可以表示为“(75.4 ±18.2) 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作者:《海南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肿瘤病理学确诊的8例SFTP患者的临床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8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脏层胸膜,CT平扫显示6例肿块边界光整,1例边缘呈分叶状,1例呈不规则形状;5例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中心有低密度区。6例行对比增强后4例不均匀强化,2例强化均匀,其中3例肿块内出现增强的血管。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Vimentin(+)7例、CD34(+)8例、bcl-2阳性(+)8例,Sl00(-)7例。结论 SFT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SFTP的定位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会菊;李晓阳;邢国凤;张德江;付敬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脏超声造影的护理配合体会

    肝脏超声造影是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以提高血管内声压的反射系数,在造影剂到达部位产生明显高于组织回声的非线性谐波,从而获得明显对比效果的声像图。超声造影过程中护理配合如何可直接影响造影效果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总结28例超声造影护理配合的体会。

    作者:韩英;王东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扁平疣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口服伐昔洛韦并外用维A酸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治疗,治疗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CD4+、CD8+和IL-2水平,并统计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CD4+、CD8+和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和IL-2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3%(2/38),对照组为23.7%(9/38),观察组1例低热,1例口干,不良反应率为5.3%,对照组3例低热,2例全身不适,2例口干,不良反应率为18.4%,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珍;侯占英;刘万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术胆道出血的护理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传统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多选择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或合并切肝治疗。近年来,随着电子工程和先进光学设备的的全面发展,加上手术医师经验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微创办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日趋成熟。经皮肝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hepato-cholangiostomy,PCH)硬质胆道镜联合碎石设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效果[1],但微创并不代表无创,术后胆道出血是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常见的也是临床医师比较棘手的并发症。本文总结本科室近年来行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后出现胆道渗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云;陈家诚;陈小菁;邢贻雷;周开伦;李灼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改良矫正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实施改良Nance弓矫正,对比治疗前后曲面体层X线片中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的改变对矫正治疗的效果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Nance弓完成矫正治疗,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且建牙。经过矫正治疗后患侧的倾斜角度为(92.8±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矫正之后的健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的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比矫正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矫正能够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是应密切关注患者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建议在轻度吸收时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作者:韦祖印;苏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胎鼠肢芽软骨染色技术的一点改进

    目的:改进阿利新蓝单染胎鼠肢芽软骨技术,尤其是改进后的技术免用对人体有毒或致癌的试剂。方法将SPF级SD大鼠13~16 d龄的胚鼠前或后肢芽用阿利新蓝染液染色、丙三醇透明,后将透明好的肢芽标本用DPX树脂镶嵌在载玻片上待观测。结果胎鼠前肢芽各部分发育分化的软骨均被染成蓝色,标本完全符合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肢芽软骨是否畸形的观测及前肢芽软骨半定量Neubert 300分评价标准。结论阿利新蓝单染胎鼠肢芽软骨技术经改进后,肢芽软骨染色好,实验步骤简化、时间缩短、节约成本、安全环保。

    作者:夏卉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

    通过对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预防与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的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加强社会支持、加强医院管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会自我照护等,帮助已发生了职业倦怠的护士群体回归正常轨道,预防人才流失,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汪令生;李爱霞;赵云;李小力;瞿凯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钢缆缝扎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双钢缆缝扎固定和AO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更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 AO钢丝张力带组54例,双钢缆缝扎组40例,平均随访28.6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双钢缆缝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双钢缆缝扎组明显优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结论双钢缆缝扎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性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磊;袁同洲;黄野;魏新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8例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外固定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析、整理临床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0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3.54±2.35)个月。无骨化性肌炎发生,15例合并神经症状患儿5 d内均恢复;治愈103例(95.37%),好转5例(4.63%)。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其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有效降低了患者病残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郭杰;刘欣伟;郑雪君;李惠芳;杨晓光;于利锋;宋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