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王淑元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 静脉置管, 护理
摘要: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外科快捷、安全、有效的深静脉输液方法,以其可以较长时间留管,导管容易固定、护理方便、颈部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属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1].抢救危重休克、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大手术、测定中心静脉压或深静脉营养和化疗等患者,传统的周围浅静脉穿刺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有利于进行手术期补液、营养支持、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及时用药、抽血、血液制品的输入、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及肿瘤病人的化疗等,它减轻了护理工作量[2].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侧肾和睾丸血管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腹膜后间隙存在肾和睾丸血管的变异,对其进行了解剖观测,经详细查询文献资料,国内报道很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军;周思;于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体形态学教学的思考

    <人体形态学>有机结合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人卫版<人体形态学>教学现状的看法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一份<人体形态学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表>,针对我校人体形态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道枢;黄海辉;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喉息肉切除的应用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短暂的新型静脉麻醉药,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则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镇痛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因而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提高了麻醉质量,适于重复或长时间静脉输注给药而无蓄积.本文通过观察静脉持续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喉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赵洪魁;马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外科快捷、安全、有效的深静脉输液方法,以其可以较长时间留管,导管容易固定、护理方便、颈部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属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1].抢救危重休克、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大手术、测定中心静脉压或深静脉营养和化疗等患者,传统的周围浅静脉穿刺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有利于进行手术期补液、营养支持、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及时用药、抽血、血液制品的输入、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及肿瘤病人的化疗等,它减轻了护理工作量[2].

    作者:王淑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横突侧腹入路显露兔腰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兔腰椎侧腹入路-经横突入路及其技术路线.方法 实验家兔麻醉后,侧卧位,在横突前作纵行切口,分离腹外斜肌,经腹膜外即可显露兔第2腰椎至第6腰椎的椎体及横突部.结果 共完成67例手术,切口愈合好,均无腹膜破裂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动物均顺利存活.结论 经横突侧腹入路显露兔腰椎的方法 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用于兔腰椎椎体及横突等部位的手术显露.

    作者:李长青;周跃;罗刚;李华壮;张传志;郭国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呼吸科诊疗操作的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初步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常规的诊疗操作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带教医师应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1].本文就呼吸科诊疗操作的临床带教谈点体会.

    作者:白莉;余祖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研、医疗及诊断水平快速提高,电子显微镜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针对性越来越强,加之生物样品多样化,对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避免因解释不够、实验准备不充分、操作不当引起的纠纷,减少实验的失败率,务必要抓好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作者:陶忠芬;江海东;李飞;路菊;可金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 分离培养山羊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为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常规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从山羊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观察分离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表面的CD分子表达,以及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方法 证实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第三代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 和CD44阳性率为98.70%、99.54%,而CD62L 和CD45阳性率为1.10%和0.73%.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证实分离细胞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结论 成功地分离培养山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山羊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成为可能.

    作者:侯天勇;罗飞;许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儿畸胎瘤影像特点与治疗体会

    畸胎瘤是小儿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新生儿和乳幼儿多发.作者将1998年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例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小儿畸胎瘤影像特点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音;杨铁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创外科时代普通外科临床实习的实践与思考

    微创外科从现代外科学脱颖而出,这是对传统外科学的技术革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传播、应用,外科学发展进入到了微创外科的时代.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感到了迷惑:他们在临床上接触到的术式、操作和理念与在学校里所学的大相径庭.为此,我们调整了临床实习计划与方案,以适应微创外科时代的特点,以帮助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外科临床实习.

    作者:刘嘉林;李明岳;夏利刚;余小舫;贝冬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文关怀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结合的体现,如何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已经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1].本文就我们运用沟通技巧,给予病人人文关怀,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莹;刘建华;韩宇平;李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4例脾损伤的评价

    脾脏在腹部外伤中是易被损伤的脏器,由于出血量大,伤员可并发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至2007年对104例脾损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正确,对脾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治疗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外科手术学基础是一门桥梁课程,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必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外科手术学基础训练内容包括手术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手术基本功,具有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性.学习手术学基础必须有机的综合复习与应用医学基础课所学内容,并灵活运用于临床课的学习中去,要求在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上进行手术基本功和相关技能的训练.手术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各种特殊和意外情况,因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和训练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如何在手术学基础学习过程中加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结合我校教学具体情况,综合各种方法,在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作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效果.

    作者:赵佐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1].鼻内窥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具有视野清楚、安全、准确、微创、手术时间短、花费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鼻腔内窥镜治疗脑脊液鼻漏患者1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婷;黄茂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贲门食管区局部解剖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为贲门食管区手术提供了新的途径,其显露充分、视野清晰和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迅速被医生和患者认可.腹腔镜手术是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方式,其二维视野不同于通常的立体视觉,因此要求腹腔镜医生对局部解剖有透彻的理解.本文根据我们实施的腹腔镜贲门食管区手术经验,对这一区域的局部解剖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王来根;江道振;仇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断肢(指)再植是一项细致和复杂的手术,难度系数较大,涉及到血管、神经吻合.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高难度的断肢(指)再植手术在临床上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我院的断肢(指)再植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较高,本文将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作者:翟淑云;邹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提高手术室定点护士培训效果体会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建立,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为尽快培养适应手术室全新护理模式的综合性能力型护理人才,必须提高对定点护士培训的教学质量[1-2].为了满足外科医学不断发展的需要,我院在定点护士培训上贯彻理论强化、实践操作等方法,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曾俊;陈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与进展

    胃十二指肠溃疡(gastroduodenal ulcer,G-DU)是外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常常并发穿孔、出血、梗阻、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癌变等.近年来纤维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新型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改良、扩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对G-DU的治疗疗效.但是至今为止,虽然在临床应用了改良扩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G-DU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完美无缺的手术方法.药物治疗能否完全替代外科手术治疗上有不同意见[1-2].目前对G-DU不同术式的疗效争论不一,本文就G-DU的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与进展作一探讨.

    作者:孟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护士长在护理进修生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护理进修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中、高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之一,已成为普及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1].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教学的负责人,其组织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如何发挥护士长在临床护理进修生带教中的作用,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临床教学实际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俐;向国春;张艳琳;冯梅;樊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救治方法 及疗效.方法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小于8分,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挫灭脑组织清除、内减压、去骨瓣减压及相关专科治疗.结果 恢复良好20例(50.0%);轻度残疾9例(22.5%);重度残疾6例(15.0%);植物生存2例(5.0%);死亡3例(7.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应争分夺秒,有手术指征的急诊手术尽可能地减少副损伤.术后观察、药物治疗及合并伤的治疗可以有助于降低二次脑损害的发生.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脑缺氧及脑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于春泳;薛洪利;彭顺舟;胥全宏;彭贤林;蔡志中;魏学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