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琳
目的 比较汞柱式血压计和带袖套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值的差异.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于每日10:00和16:00分别应用汞柱式血压计(台式)和带袖套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记录测量值,比较两种工具测量的差异.结果 汞柱式血压计和带袖套式电子血压计所测量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汞柱式血压计和带袖套式电子血压计不影响血压测量值,且带袖套式电子血压计便于家庭自测血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训平;汤勇;周厚秀;侯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多,对术中大出血有效、快速的冶疗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宗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解决腹腔镜胃癌手术中腹壁切口的快速封闭和大型器械的置入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气腹状态下进行腹腔内、外联动操作,完成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手术用腹壁切口封闭器(专利号ZL 2007 2 0125228.9).应用在腹腔镜条件下的腹部常规手术中[1-4],极大地方便了手术操作的开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器械费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嘉;钱锋;王家玲;谢珊珊;黄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与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H)都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本文就某地区人群EH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其它地区是否存在差异,分析高致病因素,结合针对性干预,对早期预报、有效预防EH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聂曦;陈智;李鸿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膀胱镜术是腔内泌尿外科学的基础,也是泌尿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通过更换不同视角的观察镜,膀胱镜可以同时观察尿道和膀胱,因此,又可称作膀胱尿道镜.膀胱镜主要用于诸多下尿路疾病的诊断,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长期以来,膀胱镜术的教学中存在学习者基本理论缺乏、操作不够规范、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将作者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万江华;靳风烁;王洛夫;王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穴位治疗的作用也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有关穴位治疗的作用机理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仍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本文就下关穴的作用机理、局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作者:王福波;曹艳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显微外科技术是指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借助精细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它使得外科手术操作从宏观世界进人微观世界,弥补了肉跟情况下手术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及成功率,已成为现代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1].我校自1992年起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该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平;郭光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外科手术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实验操作项目[1].学好这门课,能在将来的外科实习,甚至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给患者增加精神、身体及经济上的负担.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将外科手术学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郭光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有7例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4~5 d再行清宫术;9例直接行清宫术或剖腹探查术.给果 7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9例行清宫术或剖腹探查术,术中术后出血多,恢复慢.结论 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后,手术的出血及风险可明显减少,成功率高.
作者:邓雪莲;苏卫燕;胡红波;李少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Santiago Ramon y Cajal的工作使得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CC)闻名于世.关于它们在消化道器官内的定位、组织的来源和相关功能等方面长久以来引发了很多争论,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些消化道外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现ICC或类似的Cajal样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s)的文献大量涌现,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消化道外ICC或ICC样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军;范娅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PHC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基因治疗的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基因矫正和置换;另一类为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汤勇;周训平;王晓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外科手术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将已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等进行对合.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常使用吻合器,但吻合器易发生故障,缝合不全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且人体复杂的解剖结构,不允许每个手术部位都可以使用吻合器,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局限性[1-2].因此,临床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仍是传统手工缝合.本文根据临床经验将部分传统手工缝合加以改良介绍如下.
作者:宫绪萌;孟镔;杨学涛;陈兵;赵凯;谢圣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40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腕关节下鼻烟窝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做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采用外科血管缝合法或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结果 40例人工内瘘术中,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6例(15%),外科血管缝合法34例(85%),吻合成功率100%.术后第2天发生内瘘堵塞2例,内瘘成功率9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保留了近端血管以备重建内瘘,能满足常规血透的血流量,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作者:王沂芹;柏健鹰;陈枫;唐建英;李慧;郭小霞;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手术学基础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课,是临床外科的基础[1].通过手术学的学习,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作为学生,如何将手术学的学习与未来临床工作结合起来,是学生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学习该课程的核心目的.本文作者从学生角度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俨;左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交通运输及农业的迅速发展,当前造成手指远端段组织损伤相当常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手指的完美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手指远端进行修复,通常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术后的护理也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30例足背踝前组织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组织缺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翟淑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476例,术后并发DVT 9例,经及时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科损伤,多见于女性.受伤后患者髋部疼痛,患肢缩短,不能活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消除了患髋的疼痛,而且为患者重建了功能良好的人工关节,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至2008年共对38例老年患者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该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1].学习无菌技术除了学习常规的操作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这对于医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以学员的角度探讨在外科手术学学习过程中无菌观念培养的意义.
作者:张世荣;刘勋;樊武;周小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在术前即开始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给她们以积极的心理支持,使产妇达到佳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1].对我院7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心理干预,术后随访,6%的产妇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达到治疗的佳效果,保障了母婴安全[1].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端脑横切面上左、右侧内囊后肢的不对称性,探究其与肢体运动侧别差异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15例正常人颅脑标本,作层厚2 mm的横切脑片,选取有典型内囊出现的4个切面,用透明方格纸计数两侧内囊后肢的面积,统计分析其不对称性.结果 左侧内囊后肢所占方格平均为344格,右侧内囊后肢所占方格平均为237格,两者比较,P<0.05.结论 脑横切面上,左侧内囊后肢面积大于右侧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的不对称性是左右肢体运动侧别差异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张剑凯;李雪鹏;李少华;陈海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