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学习手术学与外科临床的结合

李文俨;左艳芳

关键词:手术学, 临床医学
摘要:手术学基础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课,是临床外科的基础[1].通过手术学的学习,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作为学生,如何将手术学的学习与未来临床工作结合起来,是学生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学习该课程的核心目的.本文作者从学生角度总结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镍钛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治疗锁骨骨折24例报告

    锁骨骨折在骨创伤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由于保守治疗时骨折断端难以牢固固定,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以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很多,有克氏针固定、钢板内固定等,其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本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新鲜锁骨骨折病例35例,其中用镍钛记忆合金锁式接骨器治疗24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兵;郑雨龙;王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否则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我院在常规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灯盏细辛治疗UAP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有7例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4~5 d再行清宫术;9例直接行清宫术或剖腹探查术.给果 7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9例行清宫术或剖腹探查术,术中术后出血多,恢复慢.结论 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后,手术的出血及风险可明显减少,成功率高.

    作者:邓雪莲;苏卫燕;胡红波;李少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壁切口封闭器的设计与应用

    为了解决腹腔镜胃癌手术中腹壁切口的快速封闭和大型器械的置入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气腹状态下进行腹腔内、外联动操作,完成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手术用腹壁切口封闭器(专利号ZL 2007 2 0125228.9).应用在腹腔镜条件下的腹部常规手术中[1-4],极大地方便了手术操作的开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器械费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嘉;钱锋;王家玲;谢珊珊;黄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6例临床处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多,对术中大出血有效、快速的冶疗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宗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端脑横切面上内囊后肢不对称性研究

    目的 观察端脑横切面上左、右侧内囊后肢的不对称性,探究其与肢体运动侧别差异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15例正常人颅脑标本,作层厚2 mm的横切脑片,选取有典型内囊出现的4个切面,用透明方格纸计数两侧内囊后肢的面积,统计分析其不对称性.结果 左侧内囊后肢所占方格平均为344格,右侧内囊后肢所占方格平均为237格,两者比较,P<0.05.结论 脑横切面上,左侧内囊后肢面积大于右侧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的不对称性是左右肢体运动侧别差异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张剑凯;李雪鹏;李少华;陈海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12例,用电钩、分离剪分离切断粘连带.结果 11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肠粘连松解术,住院3~7 d后痊愈出院;其中1例手术后1 d出现腹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行急诊剖腹探查,见肠管壁有5 mm破裂,行破裂段小肠切除、肠吻合术,住院10 d后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痛苦轻、瘢痕小等微创外科的优点,而且术后发生再粘连的机会显著减少,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田立启;夏荣江;邢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脊柱手术俯卧体位的安全护理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特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术中满意体位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使用了改进型弓型俯卧位支架(以下简称支架)以来,没有发生1例严重的并发症.现将体位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林百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乌斯他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重症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出血、坏死,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过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必须高度重视[1].近年来随着乌斯他丁的临床应用,使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4例,采用乌斯他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云鞍;杨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膀胱镜术的教学体会

    膀胱镜术是腔内泌尿外科学的基础,也是泌尿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通过更换不同视角的观察镜,膀胱镜可以同时观察尿道和膀胱,因此,又可称作膀胱尿道镜.膀胱镜主要用于诸多下尿路疾病的诊断,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长期以来,膀胱镜术的教学中存在学习者基本理论缺乏、操作不够规范、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将作者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万江华;靳风烁;王洛夫;王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解剖性切除前列腺尖部在TURP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解剖性切除前列腺尖部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URP治疗BPH患者350例,按照是否解剖性切除前列腺尖部,分为解剖组150例,普通前列腺电切组200例,比较手术时间、输血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及远期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输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出血两组比较无差异;术后急性尿潴留,解剖组明显较普通组少.普通组4例复发再次手术,解剖组无复发.结论 解剖性切除前列腺尖部是掌握TURP的高境界,有其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晓晖;宋武;赵淮平;石农;朱洪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缓、病程长、复发率高,且难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情况,本文对2006年至2007年门诊接诊的100例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聂曦;汪月南;汪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药物化疗的护理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手术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术后应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但化学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本文就患者化疗期间如何仔细观察病情,并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贺丽;李光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学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外科手术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实验操作项目[1].学好这门课,能在将来的外科实习,甚至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给患者增加精神、身体及经济上的负担.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将外科手术学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郭光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在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增殖.方法 采用新生2 d(P2d)、14 d(P14d)和24 d(P24d)的小鼠小肠,应用BrdU腹腔注射,24 h后取材,Kit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P2d小鼠小肠,可见大量Kit/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这些细胞的形态与成熟ICC基本相似,这些细胞在P14d时减少,而在P24d消失.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时间点之间Kit/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 在小肠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ICC增殖,而这种增殖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后在成年前消失.

    作者:于彬;韩鹃;梅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化道电子内窥镜进修医师多维度教学的探讨

    随着电子胃肠镜的普及,大量中小型医院临床医师对消化道内窥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加入到大型医院进修学习的行列[1].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成为大型医院消化科内窥镜医生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消化科内窥镜室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谈谈消化道电子内窥镜进修医师多维度教学的体会.

    作者:柏健鹰;王沂芹;赵晓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化道外Cajal细胞的研究进展

    Santiago Ramon y Cajal的工作使得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CC)闻名于世.关于它们在消化道器官内的定位、组织的来源和相关功能等方面长久以来引发了很多争论,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些消化道外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现ICC或类似的Cajal样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s)的文献大量涌现,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消化道外ICC或ICC样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军;范娅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以学员角度浅谈无菌观念的培养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1].学习无菌技术除了学习常规的操作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这对于医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以学员的角度探讨在外科手术学学习过程中无菌观念培养的意义.

    作者:张世荣;刘勋;樊武;周小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科损伤,多见于女性.受伤后患者髋部疼痛,患肢缩短,不能活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消除了患髋的疼痛,而且为患者重建了功能良好的人工关节,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至2008年共对38例老年患者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该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护理体会

    截瘫病人褥疮的发生率为25%~85%.褥疮已成为一种威胁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糖尿病又是褥疮发生的高危因素[1-2].因此,糖尿病截瘫患者并发褥疮的发病率更高,且护理和治疗都更为困难.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13例,我们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联合庆大霉素外敷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