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

聂曦;汪月南;汪燕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分析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缓、病程长、复发率高,且难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情况,本文对2006年至2007年门诊接诊的100例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电子内窥镜进修医师多维度教学的探讨

    随着电子胃肠镜的普及,大量中小型医院临床医师对消化道内窥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加入到大型医院进修学习的行列[1].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成为大型医院消化科内窥镜医生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消化科内窥镜室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谈谈消化道电子内窥镜进修医师多维度教学的体会.

    作者:柏健鹰;王沂芹;赵晓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式手工手术缝合法的应用

    外科手术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将已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等进行对合.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常使用吻合器,但吻合器易发生故障,缝合不全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且人体复杂的解剖结构,不允许每个手术部位都可以使用吻合器,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局限性[1-2].因此,临床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仍是传统手工缝合.本文根据临床经验将部分传统手工缝合加以改良介绍如下.

    作者:宫绪萌;孟镔;杨学涛;陈兵;赵凯;谢圣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乌斯他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重症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出血、坏死,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过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必须高度重视[1].近年来随着乌斯他丁的临床应用,使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4例,采用乌斯他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云鞍;杨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胃肠间质瘤2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开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28例临床资料及其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 肿瘤部位以胃肠为主,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10例良性,18例为潜在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CD34阳性19例(67.9%),CD117阳性28例(100%),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13例(46.4%),而S-100阳性1例(3.6%).胃间质瘤中CD34表达率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以及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 10例,平均随访时间25.6个月,8例无局部复发、转移;2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手术;恶性GIST 18例,平均随访18.5个月,9例局部复发再手术,5例肝肺转移,4例死亡.结论 CDM可能在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术完全切除对于GIST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肿瘤大小及核分裂像数目是GIST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刘勇;崔乃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手术学教学中教员的角色

    在现今高等教育中,教员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对学员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核心作用.手术学作为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之前的必修课,为其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对医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学员必须具备更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更出色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员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作者以学生的角度谈点体会.

    作者:陈聪;兰阳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胶浆在小儿无痛输液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治疗疾病、补充体能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病人因疼痛扭动肢体造成穿刺失败,在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而且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护患矛盾.我院将利多卡因胶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燕;曾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PHC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基因治疗的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基因矫正和置换;另一类为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汤勇;周训平;王晓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课程的学习体会

    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是一门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巧性学科,是医学学科的桥梁课程,将外科应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两者紧密结合,注重培养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外科学及相关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对培养我们掌握进入临床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学完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后,掌握了手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成为了一个具有初步外科手术理念的医学生.现将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覃佐欣;左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心理干预体会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在术前即开始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给她们以积极的心理支持,使产妇达到佳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1].对我院7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心理干预,术后随访,6%的产妇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达到治疗的佳效果,保障了母婴安全[1].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0例鼻烟窝部人工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40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腕关节下鼻烟窝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做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采用外科血管缝合法或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结果 40例人工内瘘术中,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6例(15%),外科血管缝合法34例(85%),吻合成功率100%.术后第2天发生内瘘堵塞2例,内瘘成功率9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保留了近端血管以备重建内瘘,能满足常规血透的血流量,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作者:王沂芹;柏健鹰;陈枫;唐建英;李慧;郭小霞;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沟通技能培训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重要的环节,是患者对医生信任、理解、配合以及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1].血液净化中心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治疗涉及透析机、透析器、透析器复用、抗凝技术等,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定时治疗.因此血液净化中心医生不仅需要掌握血液净化技术,而且要和患者长期反复接触,沟通技能的培训显得日益重要.我们在临床教学时特别重视医生沟通技能的培养,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沂芹;柏健鹰;郭小霞;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药物化疗的护理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手术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术后应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但化学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本文就患者化疗期间如何仔细观察病情,并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贺丽;李光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附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用于诊断急性附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经CDU诊断的急性附睾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超声影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附睾肿大,其中弥漫性肿大67例,局限性肿大20例(头部肿大3例,体部肿大4例,尾部肿大13例).附睾头部平均厚度1.4 cm,体部0.78 cm,尾部1.5 cm.18例附睾尾部表现为结节样改变,9例为双侧附睾炎,5例合并有睾丸炎.8例超声影像显示有合并症,其中5例合并鞘膜积液,3例伴有同侧精索静脉曲张.87例临床治疗后均确诊为急性附睾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炎性附睾的血流和形态学变化,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附睾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

    作者:冯郑娟;刘炎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学习手术学与外科临床的结合

    手术学基础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课,是临床外科的基础[1].通过手术学的学习,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作为学生,如何将手术学的学习与未来临床工作结合起来,是学生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学习该课程的核心目的.本文作者从学生角度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俨;左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化道外Cajal细胞的研究进展

    Santiago Ramon y Cajal的工作使得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CC)闻名于世.关于它们在消化道器官内的定位、组织的来源和相关功能等方面长久以来引发了很多争论,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些消化道外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现ICC或类似的Cajal样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s)的文献大量涌现,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消化道外ICC或ICC样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军;范娅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研究生显微外科技术课程的组织与实践

    显微外科技术是指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借助精细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它使得外科手术操作从宏观世界进人微观世界,弥补了肉跟情况下手术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及成功率,已成为现代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1].我校自1992年起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该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平;郭光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2].

    作者:何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学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外科手术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实验操作项目[1].学好这门课,能在将来的外科实习,甚至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给患者增加精神、身体及经济上的负担.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将外科手术学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郭光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采用多样化教学提高内科见习质量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点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内科见习是内科学习的实践环节,这个环节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医疗实践、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使学生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加深理解与掌握,是一个关系到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环节[1-2].我们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内科见习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浩;杨仕明;赵晶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护理体会

    截瘫病人褥疮的发生率为25%~85%.褥疮已成为一种威胁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糖尿病又是褥疮发生的高危因素[1-2].因此,糖尿病截瘫患者并发褥疮的发病率更高,且护理和治疗都更为困难.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13例,我们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联合庆大霉素外敷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