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陈波;张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诱导
摘要:近年来组织工程软骨成为软骨修复研究的新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其当前有前景的种子细胞.研究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因素有着实际意义.本文就目前研究影响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文献进行综述.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前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中心2009-2011 年间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120 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有无使用米索前列醇分成实验组62 例和对照组58 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镇痛效果、术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术后组织残留的相关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术中宫颈软化程度、术中镇痛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后组织残留上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索前列醇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中可以软化宫颈、减轻术中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对减少人流不全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麦小珊;朱少萍;梁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肓对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患者160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 例.麻醉诱导前2 min,均从手背静脉预给药.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均溶于5 ml生理盐水;C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 mg;D组:静脉注射0.9 %生理盐水5 ml.给药2 min 后以0.5 ml/s 的速度注射异丙酚.注射期间使用4 分法对注射痛评分.结果 与B组和D组比较,A组和C组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四组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的VRS评分在轻度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中至重度疼痛方面A组、B组和C组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 预先2 min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能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但不能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

    作者:钟和英;郑敏;冉然;付俊;于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8例经内镜治疗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GSEL)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 年7 月至2012 年10 月期间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GSEL,并经内镜治疗的4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 例直径0.2~0.5 cm的GSEL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完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27 例直径为0.6~2.0 cm的GSEL行EMR、ESD及ESE 完全切除,术中未发生并发症;10 例直径≥2.0 cm的GSEL行EMR、ESD及ESE 切除,其中1 例直径2.2 cm 切除过程中出现0.5 cm 大小穿孔,行尼龙绳套扎闭合穿孔术,未能成功,改行手术,另有1 例直径2.0 cm,切除过程中创缘出血,止血钳成功止血,共出血50 ml,其余均完全切除,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病理检查显示病变切缘及基底部均已切净.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内镜(EUS)基本吻合,其中间质瘤26 例,平滑肌瘤8 例;脂肪瘤4 例,异位胰腺10 例.结论 内镜治疗GSEL,特别对于<2.0 cm的GSEL,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2.0 cm的GSEL,内镜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赵岩;李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对前循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 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62 例)和非进展组(138 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24 h 内行经颅多普勒观察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分析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对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是否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38 例非进展性卒中患者,TIBI 分级0~3 级13 例,4 级35例,5 级90 例,62 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中,TIBI 分级0~3 级10 例,4 级25 例,5 级27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曹欣;宋志彬;焦琳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随着微生物感染的日趋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明显加大.如果疏忽了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在实验工作等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因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作者:易虹;易权华;鲜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ICU 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提升在职ICU 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弥补ICU专业人员紧缺的不足.方法 将培训模式分为:外送护士进修、院内重点专科轮训、院内中心ICU 培训三种,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7)>要求,对38 名临床护士实施培训.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并对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技能考试方面,院内中心ICU 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均能有效促进受训人员掌握ICU护理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但院内中心ICU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Foleys双腔导尿管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Foleys 双腔导尿管填塞宫腔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1月至2012 年6 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85 例,其中采用Foleys 双腔导尿管填塞治疗48 例,采用纱布宫腔内填塞治疗37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放置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率.结果 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放置时间与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宫腔内塞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术中出血量与宫内塞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3.75%与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的总出血量与填塞物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leys 组的产褥感染率为2.08%,宫内塞纱组为5.41%,宫内塞纱的住院时间长于Foleys 组,两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塞纱组的取出填塞物后的再出血率高于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 双腔导尿管用于填塞宫腔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简单快速且效果明显,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琼;覃雪;黄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与感染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良后果.本文从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作者:农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1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91 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91例腹股沟疝患者中仅有1 例患者复发,其余90 例患者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没有加重原科疾病或引发其他科并发症.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患者疼痛轻等优点,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耀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在应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研究与临床探讨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而且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亚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实施简单的优点而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方法、降温深度、实施的时间窗、治疗时程中的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等方面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亚低温的研究背景(亚低温的分类、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实施策略、并发症)及国内外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分别展开阐述,为亚低温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学颖;余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桂东梧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442例,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2份标本中有129份检出了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阳性,总检出率为5.28%.男女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79,P=0.06).三年中不同年份组之间的肺炎衣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检出率高,达6.9%.2010年和2011年不同季节肺炎衣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秋季检出率高,2011年夏季检出率高.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夏季和秋季肺炎衣原体检出率较高.

    作者:殷炽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hs-CRP)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检测45 例AS患者和50 例健康对照者血hs-CRP、CRP、血沉(ESR)、血糖、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同时对AS 患者进行了综合功能性评分(BASFI)及疾病活动性评分(BASDAI).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 (1)AS 患者较健康对照者hs-CRP 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偏低(P<0.01).(2)在AS患者组,hs-CRP 阳性率较CRP 为高,且hs-CRP 与BASFI、BASDAI 具有更强的正相关性;hs-CRP 与CRP、ESR、TC/HDL 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程、血糖、UA、TC、TG及LDL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AS患者中,hs-CRP的检测对于提高AS的早期诊断、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较CRP、ESR等传统炎性指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克勤;陈志伟;武剑;强红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Pilon 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5 年1 月至2012 年10月63 例Pilon 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多重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63 例Pilon 骨折患者手术总优良率为77.8%,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为86.5%,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5.4%.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伴有腓骨骨折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而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及植骨与否则与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手术前后重视对软组织的保护、准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方案并适当植骨可提高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平;黄泽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周龄SD雄性大鼠2型糖尿病建模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周龄SD雄性大鼠对2型糖尿病建模成功率的影响,并分析SD雄性大鼠2型糖尿病建模的佳时间.方法 6周龄和8周龄的SD雄性大鼠两组,普通饲料喂养,分别同时进行为期6周的高糖高脂饲养,给予30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于腹腔注射,3d后观察建模成功率(成模率);未成模的SD大鼠第2次注射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结果 6周龄组的SD大鼠建模成功率(65.5%)比8周龄组(93.1%)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注射后6周龄组SD大鼠建模成功率(29.4%)比8周龄组(83.3%)低.结论 8周龄的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饲养6周再结合30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是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周龄是影响建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郑选梅;郑冼华;林智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 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室间隔厚度(IVS)、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有7 篇文献进入Meta 分析,共获得病例362 例,其中PTSMA 组199 例,VSM组16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LVOTPG、IVS、NYHA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基本相同,但VSM组结果更接近正常.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LVOTPG、IVS 及NYHA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PTSMA治疗HOCM的疗效略低于VSM,但仍为非创性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艳丽;易欣;黎明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炎性状态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患者的炎性状态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采用腰后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3、7 d的血清CRP、IL-1β、IL-6、IL-8 及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7 d 的血清CRP、IL-1β、IL-6、IL-8 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腰后路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且其炎性指标波动也更小,反映出手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

    作者:何伟平;彭新生;钟克宣;杨耿华;丘欢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ALT正常值参考区间调查

    目的 建立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的参考区间.方法 分析2 030名20~59岁健康成年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血清ALT活性分布及差异.结果 男性ALT参考上限(95th)为42 U/L,明显高于女性(30 U/L),P<0.05.其中男性ALT在30~39岁组高,50~59岁组低,分别为45 U/L和39 U/L;女性ALT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ALT参考上限(95th)为42 U/L,女性为30 U/L,基本反映了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ALT的水平,可供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参考.

    作者:李春芸;唐爱国;姚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进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符合标准者为来自海南省10 家综合性医院的1 118 例患者,调查患者入院时降脂药物的应用状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查,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降脂治疗知晓率为32.9%,治疗率为19.3%,达标率为1.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OR=2.590,95% CI:1.425~4.736)、健康教育(OR=3.411,95% CI:1.675~7.989)、医疗保险(OR=5.162,95% CI:2.416~10.152)是患者服用降脂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婚姻状况等和降脂药物依从性无关.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脂治疗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低,应加强临床医生对降脂的认识,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建议患者长期服药,消灭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脂防治力度不足的医源性因素.

    作者:龙发青;蔡毅;苏庆杰;曾超胜;吴海荣;吴映曼;李鹏翔;王德生;陈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炎性因子的表达与骨-肌腱结点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IL-1、IL-6及IL-17表达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新西兰白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取材.实验动物行组织学检测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结果 术后2周、术后4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显示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性因子IL-1、IL-6及IL-17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前相关性极高,研究其相关性在结点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汉中;李政周;陈忠宁;杜绪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栀子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栀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价值,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关于栀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栀子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新药研发方面提供参考.

    作者:吴清柳;陈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