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
目的 调查急诊ICU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8 月至2012 年3 月入住我院ICU 的76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气管切开术、呼吸机、留置胃管)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 回归显示,住院时间、呼吸机、气管切开术、留置胃管与急诊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 气管切开术、住院时间、呼吸机、留置胃管是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祥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评价方法.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66 例Schatzker 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6~79 个月,对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66 例患者均有完整术后随访评价的资料,经26~79 个月的随访均愈合.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显示,优41 例,良19 例,可6 例;术后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45 例,良20 例,可1 例;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显示,无退行性关节疾病51 例,轻度7 例,中度4 例,重度4 例.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与术后HSS 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及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的相关性好(r=0.390 2,P=0.001 2;r=-0.655 0,P<0.000 1).结论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Resnick-Niwoyama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均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评价指标.
作者:欧海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少年,治疗难度大,常伴执行功能受损.本文简要阐述执行功能受损机制、分类及研究进展.
作者:孙彦;张小玲;张天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的参考区间.方法 分析2 030名20~59岁健康成年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血清ALT活性分布及差异.结果 男性ALT参考上限(95th)为42 U/L,明显高于女性(30 U/L),P<0.05.其中男性ALT在30~39岁组高,50~59岁组低,分别为45 U/L和39 U/L;女性ALT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ALT参考上限(95th)为42 U/L,女性为30 U/L,基本反映了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ALT的水平,可供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参考.
作者:李春芸;唐爱国;姚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烟草依赖程度不同的吸烟者焦虑、忧郁评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焦虑抑郁量表和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性评分表.结果 1 427名男性吸烟者参加了调查,吸烟或曾经吸烟者348人,其中戒烟或曾经戒烟者100人,从未戒烟者248人.根据烟草依赖程度评估表,轻度232人,中重度116人.相对于轻度烟草依赖的吸烟者而言,中重度烟草依赖者焦虑和忧郁评分均较高(P<0.05).焦虑评分和忧郁评分与肺功能呈现正相关,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烟草依赖越重其焦虑、忧郁越重,戒烟治疗同时要给予心理治疗.
作者:徐玲英;朱跃华;吴丽红;李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年龄,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视力残疾.我国人口众多,如果弱视患者按检出率2.8%来计算,保守估计达4 000 万,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国家人口整体素质.随着我国医学者对弱视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研究,弱视护理研究也有明显进展,护理工作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渐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本文就有关儿童弱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寻找基层医院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我市12 家二级医院96 例护理缺陷事件,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缺陷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有关,占51.04%;工作1~2 年者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占44.79%;其中由护师造成的常见,占70.83%.结论 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韦桂源;黄芳艳;吴雪瑛;黄毅;罗伟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侵犯浆膜层胃癌D2术式与D3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 年1 月至2007 年11月于本院采用D2术式进行治疗的48 例侵犯浆膜层的胃癌患者为A组,同期采用D3术式进行治疗的48 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 年、3 年、5 年的生存率及手术前、手术后不同时间段的Spitzer 量表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2 年、3 年、5 年的生存率高于A组,而手术后3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的Spitzer 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A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3术式在侵犯浆膜层胃癌中的综合优势大于D2术式,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赖家骏;张涛;翁伟明;李定云;凌亚非;胡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Foleys 双腔导尿管填塞宫腔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1月至2012 年6 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85 例,其中采用Foleys 双腔导尿管填塞治疗48 例,采用纱布宫腔内填塞治疗37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放置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率.结果 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放置时间与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宫腔内塞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术中出血量与宫内塞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3.75%与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的总出血量与填塞物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leys 组的产褥感染率为2.08%,宫内塞纱组为5.41%,宫内塞纱的住院时间长于Foleys 组,两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塞纱组的取出填塞物后的再出血率高于Foleys 双腔导尿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 双腔导尿管用于填塞宫腔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简单快速且效果明显,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琼;覃雪;黄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 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甲基强的松龙+利巴韦林+维生素C)、对照组(利巴韦林+维生素C).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结痂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结痂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可以缩短发热时间、提早主动进食时间,不延长病程,使用安全.
作者:赵蔚;瞿志军;庄桂龙;邝建玉;周金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中心2009-2011 年间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120 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有无使用米索前列醇分成实验组62 例和对照组58 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镇痛效果、术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术后组织残留的相关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术中宫颈软化程度、术中镇痛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后组织残留上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索前列醇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中可以软化宫颈、减轻术中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对减少人流不全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麦小珊;朱少萍;梁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课程中强调医学生参与医疗和社会实践,调整自身心态,并加强医患交流,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至关重要.
作者:刘燕;李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91 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91例腹股沟疝患者中仅有1 例患者复发,其余90 例患者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没有加重原科疾病或引发其他科并发症.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患者疼痛轻等优点,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耀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L-1、IL-6及IL-17表达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新西兰白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取材.实验动物行组织学检测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结果 术后2周、术后4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显示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性因子IL-1、IL-6及IL-17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前相关性极高,研究其相关性在结点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汉中;李政周;陈忠宁;杜绪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Pilon 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5 年1 月至2012 年10月63 例Pilon 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多重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63 例Pilon 骨折患者手术总优良率为77.8%,其中Ⅱ型骨折优良率为86.5%,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5.4%.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伴有腓骨骨折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而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及植骨与否则与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手术前后重视对软组织的保护、准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方案并适当植骨可提高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平;黄泽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强的松片联合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强的松片10 mg,3次/d;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83.72%)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强的松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潘忠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移植后7 d 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后能否改善其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09 年1~11 月及2010 年1~11 月共772 个IVF-ET 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长方案.其中2009 年399 个周期移植后7 d 不补充戊酸雌二醇作为对照组,2010 年373 个周期作为实验组,移植7 d 后常规检测E2,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的E2 比值;将对照组399 个周期与实验组373 个周期均按E2 下降的幅度分为A组(51%~100%)、B组(31%~50%)、C组(10%~30%)和D组(<10%),然后实验组A、B组补充戊酸雌二醇3 mg/d,C、D组补充戊酸雌二醇6 mg/d,对照组则不补充,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获卵数和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其各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D两组即E2大幅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内分析,D组,即E2 下降幅度大组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各亚组间获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E2下降及其幅度与获卵数、ET 日的内膜厚度不相关,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外源补充戊酸雌二醇对改善临床妊娠率意义不大;(2) E2 水平大幅度下降,流产率增加,补充外源性E2 对此有改善;(3)服用戊酸雌二醇组未见畸形率增加,其在孕早期是安全的.
作者:邹红艳;王细林;吴方贵;彭南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 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室间隔厚度(IVS)、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有7 篇文献进入Meta 分析,共获得病例362 例,其中PTSMA 组199 例,VSM组16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LVOTPG、IVS、NYHA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基本相同,但VSM组结果更接近正常.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LVOTPG、IVS 及NYHA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PTSMA治疗HOCM的疗效略低于VSM,但仍为非创性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艳丽;易欣;黎明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CU 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提升在职ICU 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弥补ICU专业人员紧缺的不足.方法 将培训模式分为:外送护士进修、院内重点专科轮训、院内中心ICU 培训三种,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7)>要求,对38 名临床护士实施培训.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并对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技能考试方面,院内中心ICU 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均能有效促进受训人员掌握ICU护理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但院内中心ICU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微生物感染的日趋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明显加大.如果疏忽了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在实验工作等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因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作者:易虹;易权华;鲜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