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易虹;易权华;鲜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摘要:随着微生物感染的日趋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明显加大.如果疏忽了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在实验工作等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因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临床实习状况与应对思考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在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临床实习中存在变化和问题,提出根据当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提高临床实习效果的对策.

    作者:陈俊虎;王燕燕;吴进军;苏汝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性呼吸道损伤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对吸入性损伤呼吸道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常规用雾化液(生理盐水10 ml+庆大霉素8 万U+地塞米松2 mg+α-糜蛋白酶4 000 U混匀)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用康复新液10 ml 加入常规雾化液中超声雾化吸入.入院后开始用药,至气道黏膜愈合为止.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两组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及气道黏膜修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气道黏膜修复提早(P<0.01),气道狭窄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康复新液雾化吸入可促进吸入性损伤气道黏膜的修复,缩短气道黏膜愈合时间,降低气道狭窄发生率.

    作者:何学迅;游贵方;梁履华;阳纯兵;莫伟;李纯兰;罗新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05 年6 月至2011 年12 月我院对110 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4 个周期化疗后肿瘤缩小至3 cm以下者行保乳手术,无效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RR)为76.36%(84/110),临床完全缓解(CR) 为25.45% (28/110),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 6 例(5.45%,6/110),临床部分缓解(PR)56 例(50.91%,56/110),无进展病例.32 例成功完成保乳手术,其余78 例行改良根治术.32 例随访12~60 个月,中位时间28 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以紫杉醇、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获得较高疗效,能明显地缩小甚至消灭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可以扩大保乳手术的适应证,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保乳的机会.

    作者:李金平;李宏;曾涛;王建;任国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1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91 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91例腹股沟疝患者中仅有1 例患者复发,其余90 例患者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没有加重原科疾病或引发其他科并发症.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患者疼痛轻等优点,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耀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在应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研究与临床探讨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而且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亚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实施简单的优点而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方法、降温深度、实施的时间窗、治疗时程中的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等方面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亚低温的研究背景(亚低温的分类、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实施策略、并发症)及国内外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分别展开阐述,为亚低温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学颖;余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评价方法.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66 例Schatzker 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6~79 个月,对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66 例患者均有完整术后随访评价的资料,经26~79 个月的随访均愈合.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显示,优41 例,良19 例,可6 例;术后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45 例,良20 例,可1 例;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显示,无退行性关节疾病51 例,轻度7 例,中度4 例,重度4 例.术后早期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与术后HSS 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及术后远期Resnick-Niwoyama 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的相关性好(r=0.390 2,P=0.001 2;r=-0.655 0,P<0.000 1).结论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Rasmussen 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Resnick-Niwoyama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均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评价指标.

    作者:欧海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桂东梧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442例,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检测,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2份标本中有129份检出了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N-IgM)阳性,总检出率为5.28%.男女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79,P=0.06).三年中不同年份组之间的肺炎衣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检出率高,达6.9%.2010年和2011年不同季节肺炎衣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秋季检出率高,2011年夏季检出率高.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夏季和秋季肺炎衣原体检出率较高.

    作者:殷炽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组人白介素-2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白介素-2 (IL-2)是目前研究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亦是机体复杂的免疫调节和反应系统中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其在体内有显著的活性[1].IL-2 作为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抗肿瘤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等[2],一般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头痛、关节痛.

    作者:姚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新兴社区轻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 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 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口服,1 次/d;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1 次/d;两组均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疗程均为12 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 个月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治疗后6、12 月心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显著下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轻度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丽君;宋琦伟;张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201 例老年人群中,根据3 个不同的指标将上述患者分为相应的组别.第一,根据左心功能收缩时间间隔是否偏向基准点右下方分为:①动脉检测异常组,共110 例;②动脉检测正常组,共91 例.第二,根据患者的N端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分为:①异常浓度组,共125例;②正常浓度组,共76 例.第三,根据心血管专科医师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左心射血分数分为:①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共44 例;②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组,共58 例.上述组别间进行相应对比,比较无创动脉技术检测左心功能时间间隔与NT-proBNP 水平及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病例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无创动脉技术检测左心功能时间间隔对NT-proBNP 水平升高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25.2%,具有78.4%的敏感性和84.2%的特异性;对急性左心衰竭有83.33%的敏感性和74.75%的特异性,无创动脉技术检测左心功能时间间隔偏向基准点右下方与NT-proBNP及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显著相关.结论 无创动脉技术检测左心功能时间间隔预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可能具备与NT-proBNP相似的价值.

    作者:蔡杰;张宾美;胡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与感染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良后果.本文从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作者:农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炎性因子的表达与骨-肌腱结点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IL-1、IL-6及IL-17表达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新西兰白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取材.实验动物行组织学检测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结果 术后2周、术后4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显示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动物血清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性因子IL-1、IL-6及IL-17与骨-肌腱结点愈合之前相关性极高,研究其相关性在结点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汉中;李政周;陈忠宁;杜绪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人文课程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措施

    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课程中强调医学生参与医疗和社会实践,调整自身心态,并加强医患交流,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至关重要.

    作者:刘燕;李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随着微生物感染的日趋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明显加大.如果疏忽了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在实验工作等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因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并做好有效的职业防护.

    作者:易虹;易权华;鲜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其在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NEC的42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未出现NEC的新生儿50 例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分析NEC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母乳喂养、窒息和感染6 个因素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非母乳喂养、围生期感染、缺氧是NEC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防止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规范胃肠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围产期感染是避免NEC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冰岩;张泉山;杨春晖;姚苗苗;吕峻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0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超过75岁冠心病患者168 例,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88)和股动脉组(n=8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手术成功率、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术后不适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 和P<0.01).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巫颖;陈诗平;刘华勇;梁东;黄梦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的松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强的松片联合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强的松片10 mg,3次/d;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3 次/d,吲哚美辛片25 mg,2 次/d,疗程15 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83.72%)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强的松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潘忠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ICU 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提升在职ICU 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弥补ICU专业人员紧缺的不足.方法 将培训模式分为:外送护士进修、院内重点专科轮训、院内中心ICU 培训三种,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7)>要求,对38 名临床护士实施培训.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并对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技能考试方面,院内中心ICU 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均能有效促进受训人员掌握ICU护理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但院内中心ICU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外送护士进修培训和院内重点专科轮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源性补充戊酸雌二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移植后7 d 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后能否改善其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09 年1~11 月及2010 年1~11 月共772 个IVF-ET 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长方案.其中2009 年399 个周期移植后7 d 不补充戊酸雌二醇作为对照组,2010 年373 个周期作为实验组,移植7 d 后常规检测E2,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的E2 比值;将对照组399 个周期与实验组373 个周期均按E2 下降的幅度分为A组(51%~100%)、B组(31%~50%)、C组(10%~30%)和D组(<10%),然后实验组A、B组补充戊酸雌二醇3 mg/d,C、D组补充戊酸雌二醇6 mg/d,对照组则不补充,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获卵数和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其各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D两组即E2大幅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内分析,D组,即E2 下降幅度大组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各亚组间获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E2下降及其幅度与获卵数、ET 日的内膜厚度不相关,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外源补充戊酸雌二醇对改善临床妊娠率意义不大;(2) E2 水平大幅度下降,流产率增加,补充外源性E2 对此有改善;(3)服用戊酸雌二醇组未见畸形率增加,其在孕早期是安全的.

    作者:邹红艳;王细林;吴方贵;彭南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亚地区230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三亚地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状况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选择有效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 对性病门诊全年859 例拟诊为NGU患者进行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及12 种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以上药物的的敏感率及耐药率.结果 230 例支原体(包括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阳性标本中,Uu阳性185 例,Mh阳性1 例,Uu和Mh同时阳性44 例.敏感率高者为交沙霉素(99.13%),其次是美满霉素(94.78%)和强力霉素(93.91%);敏感率低者为诺氟沙星(10.00%),其次是氧氟沙星(36.96%)、四环素(46.09%)、司帕沙星(49.57%)、左氧氟沙星(54.35%)、红霉素(54.35%)、罗红霉素(73.04%)、克拉霉素(75.22%)、阿奇霉素(74.78%).结论 Uu和Mh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耐药性高,耐药菌株各地差异很大.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愈率.

    作者:范和发;卢家恺;林明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