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王华

关键词:食管癌, 吻合口瘘, 护理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3%~5%。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10 d内,其病死率高达50%[1]。食管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做护理是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瘘患者康复的关键[2]。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食管癌患者186例,发生吻合口漏10例,本文就这1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法在八年制骨科见习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中心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CBL)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1],CBL教学可以强化分析、评估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员可以对学员的临床知识水平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而基于团队的CBL可帮助学员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2]。骨科作为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种多,对解剖基础要求高,见习教学在培养医学员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校八年制学员学习时间紧、科研压力大、学习能力强而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为提高见习效率,帮助学员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试行CBL教学模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泽华;侯天勇;梅铁牛;周强;许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抗菌肽类药物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昆虫及人体内,由基因编码并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小分子多肽。这种多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组成部分。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学活性、水溶性好、热稳定等优点。作为新型药物,抗菌肽在人类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只有比较少量的抗菌肽药物进入临床,多数药物均在不同的试验阶段。要将抗菌肽真正应用于临床,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现将抗菌肽药物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开发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小林;王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记录,根据手术时选用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52例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术式,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魏成勇;王邵俊;左卫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7例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施行的烧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儿童组47例,成人组244例,比较儿童手术与成人手术的不同之处。结果我院烧伤外科实施的儿童手术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成人组,手术种类以烧伤手术(特别是烧伤畸形整形手术)和皮片修复手术居多,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较少。儿童组和成人组的术前生理指标差异不大,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可积极开展烧伤外科儿童手术,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X线ERCP治疗妊娠期胆管结石术中护理

    妊娠期胆胰疾病多由胆道梗阻引起,及早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为关键[1]。妊娠期胆胰疾病中胆总管结石常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处理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2]。常规 ERCP需要在X线辅助下完成,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单次ERCP所需X线照射剂量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不大,但X线照射的安全性仍受到广泛关注和担忧,因此,对妊娠期女性进行无X线ERCP有重要的实用价值[3]。该方法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在国内仅有极少数报道。我们顺利完成4例无X线辅助ERCP治疗妊娠胆管结石手术,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惠娜;岳金萍;加雪梅;李靖;卢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肺部分通气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单肺通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内手术的麻醉,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堵塞器等。在为外科手术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单肺通气也存在诸多已经明确的弊端及一些潜在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已发展出很多与之配套的技术和理念来克服其缺点,但始终不能使我们完全满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通气方式供参考,可能在少数手术中无法实施,但是相信在大多数胸内手术中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旸;张嫚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局部解剖学学习体会

    局部解剖学属人体解剖学分科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正常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1]。通过局部解剖学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及其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却由于学习的课时少、内容多、条件艰苦等原因,在实际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就个人局部解剖学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奇英;程功文;齐爱青;傅文学;江会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种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试堵管封堵方法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气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1],气管切开的患者一般在拔管前都常规需要试堵管,其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通过口鼻呼吸,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带气囊气管导管的患者试堵管,由于没有配套的封堵器,根据经验我科通常采用定制的软木塞给予试堵管,但由于导管内径大小不同经常出现管与塞不匹配的情况,也有文献报道使用橡皮塞、棉签、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2]等,但消毒程序繁琐且不易固定。笔者根据临床工作总结出三种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堵管封堵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雪;黄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028例双美注射去除面部皱纹的近期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双美( Sunmax)药物注射对面部不同部位除皱的近远期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整形美容科收治行面部除皱患者1028例,男236例,女792例,年龄21~72岁。全部患者应用双美进行面部除皱,根据药物注射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在注射后当日、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不同组之间除皱的结果,综合分析双美注射除皱的近远期效果。根据药物注射部位分为:眉间川字皱纹、额部抬头纹、鼻唇沟皱纹、眼角鱼尾纹、鼻梁横纹进行分组观察。结果双美注射除皱后,各种皮肤皱纹凹陷均可以消失;注射后1个月效果无减退,皱纹不产生;3~6个月,除皱效果仍可与注射当日持平,9个月时,仅额部抬头纹和眼角鱼尾纹处出现轻微效果减退。结论应用双美进行注射去除面部皱纹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注射除皱方法。

    作者:陈卓;戴霞;陶灵;李世荣;毋巨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20例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等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和转归。结果手术前,患者的视力为(0.10±0.05),而术后为(0.60±0.2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前后,患者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均无明显变化,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较轻。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及体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公认的乳腺癌治疗方法是进行乳腺及淋巴等组织切除手术,并术后进行规范化疗治疗。由于乳腺切除及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患者失去健康女性的第二性特征,患者必然由此产生焦虑、自卑、失眠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着术后生活质量及康复。如何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关注重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米娜;李洪艳;杨玉芳;张英;张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臂静脉及副半奇静脉变异1例报告

    头臂静脉作为人体的一条较大静脉,变异情况较少见,多为个案报道[1-2],国内未见头臂静脉同时伴有副半奇静脉变异的报道。我们在解剖一青年男性尸体过程中,发现头臂静脉、副半奇静脉变异,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

    作者:卢海;孟镔;江金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严重创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创伤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尽管目前在创伤预防、急救及新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即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虽然创伤后发生MODS的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广泛的不可控制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2-3],这一观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同,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杨新征;朱宝宇;于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室开展晨间手术的实践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手术量迅猛增加。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达到成本-效益大化,我科利用早晨黄金时间开辟了绿色通道,开展了晨间手术。所谓“晨间手术”,即:将手术时间在1~2h内的短小手术安排在正式上班时间前进行。于早上6:00接患者,7:00手术正式开始,结束时间控制在8:30前完成,不影响当日常规手术的开展。我院开展一年多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杨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患者在麻醉之前、检查中以及意识清醒时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将呼吸抑制情况和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均下降,P>0.05,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量和呼吸抑制2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中麻醉的时间长、呼吸抑制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芳;唐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胆道造影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8例LC术中经IOC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成功55例,占94.83%,失败3例,占5.17%。50例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占90.91%,发现胆总管小结石(0.4 cm)5例,占9.09%。其中4例经中转开腹行胆道探查,1例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纤镜网篮取石。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全组病例无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残留、胆漏、腹腔感染及IOC相关并发症。结论 LC术中行IOC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显影效果好,能及时发现胆道解剖变异;对基层医院减少胆道阴性探查、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浩;龙昊;宋正伟;李修红;杨天福;张奇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体会

    神经系统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解剖学教学难点之一。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该部分内容难学、难懂、难记,从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终影响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者根据近年来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提高神经系统的教学质量得出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莉;石清明;毕文杰;卢辰;聂政;石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初步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下肺动脉内皮细胞转分化现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内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分别在常氧(含21%O2、5%CO2、74%N2混合气体)和低氧(含1%O2、5%CO2、94%N2混合气体)条件下培养1、4、7 d,检测细胞形态表型变化和TGF-β1表达水平。不同TGF-β1或其抑制剂SD-208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检测平滑肌细胞标准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来判断肺动脉内皮细胞转分化情况。结果低氧培养铺路石样肺动脉内皮细胞逐步向α-SMA高表达的多角形细胞改变,且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TGF-β1能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可出现α-SMA表达的增加,SD-208可抑制上述改变。结论低氧可促进肺动脉内皮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转分化;TGF-β1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义杰;李志平;陈建明;沈诚;宋毅;钟前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9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用腹腔镜实施全结肠切除术,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 FAP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230~310 min,术中失血量80~210 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3 d,住院时间为12~14 d,随访6~3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作者:甄四虎;侯会池;王少文;李伟;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蓝标记定位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美蓝标记定位并照片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采用美蓝标记定位椎管内肿瘤分为标记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肿瘤全切率、脊柱不稳率、肿瘤复发率、再手术率。结果标记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标记组患者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1年内脊柱不稳率、肿瘤复发率及再手术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蓝标记定位简单方便,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了肿瘤全切除率。

    作者:廖佳奇;许金仙;涂勇;温小华;刘翰文;李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