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动态管理探讨

卓宏;曾俊

关键词:手术室, 器械, 动态管理
摘要: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是将手术后器械物品通过专用通道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再通过专业化处理以供手术使用[1].我院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常用定量包装组合使用器械包近1 500包.由于每日手术量较大,且每个科室的同类手术安排并不均衡,因而如何让有限的手术器械满足突发的手术需要,防止由于手术器械不到位而影响手术进程是十分重要的.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改善产科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铁剂对产科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改善产科贫血的新途径.方法 选取产科晚期妊娠中度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每周2次静脉注射200 mg蔗糖铁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直至完成总补铁量;对照组: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 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4周后,实验组Hb、Hct、SF、TSAT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对改善产科贫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任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微创同期术式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8例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4例患者接受耻骨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14例行经尿道电切镜外鞘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对2组患者术中取石消耗时间、术后冲洗膀胱所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出血量与术后疗效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膀胱结石均清除,无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但膀胱造瘘组碎石清石快,经尿道电切组创伤小,出血量少,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与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均能有效治疗膀胱结石.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碎石清石快,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但是碎石清石时间较长.

    作者:唐喆;任春凯;杨登伦;乙从亮;余秋健;陈令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药品标识签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自我院麻醉恢复室成立以来,日收容量逐渐增加,目前多可达到1d收治复苏病人100余例.由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多、病种较复杂、病人周转速度快[2],用药要求及时准确,为提高用药效率,我们使用各种色彩的药品标识签以改善每次单独抽药时间长的问题,现将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锐;曾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防治进展

    目前,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远期疗效[1],支架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共识[2].支架成形术避免了血管急性回缩及晚期的收缩,但仍有一定再狭窄率[2],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治疗支架术后再狭窄成为近来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再狭窄与支架术后再闭塞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3],因此本文对其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高;刘会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12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可高达40%.在腹部开放性伤中,脾破裂也达10%[1].近年来,脾破裂保脾手术取得了新进展,随之保脾手术也逐渐推广到各级医院临床外科.选择我院及教学医院从2000年1月到2013年1月治疗的脾破裂保脾手术112例的完整资料,对其保脾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林;孟镔;李先贵;张丽康;李剑;李绍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军事医学学科,主要研究战时核武器和平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伤害医学防护及救治[1-2].既往防原医学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脱离,使学员在接受理论时十分吃力,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钰;孙慧勤;李蓉;王军平;史春梦;徐辉;粟永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实施脾切除术治疗2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治疗10例,常规开腹行脾切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住院时间平均6d,出院时血红蛋白均高于120 g/L,术后均未出现胰瘘,贫血及黄疸消失.结论 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和常规开腹行脾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难治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曲义坤;徐剑;张英海;夏伟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间镂空式敷料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

    目前,乳房整形手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种整形手术[1].但是在常规的乳房整形手术后,常常会出现因手术中压迫、塑性等引起乳头的血液运输障碍,进而出现缺血症状,影响术后乳头塑形,导致丧失原有的挺拔外形,影响美观[2].为了寻找解决办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对210例患者采用中间镂空式敷料的方法进行乳房整形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萍;杨静;张赛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功能引流装置保护架的临床应用

    在骨科,患者手术后伤口内放置各种引流管.由于各种引流瓶形状各不相同,引流管非常容易牵拉,造成引流不畅,给病人带来潜在的危险.所以固定引流管和引流瓶非常重要.为此,我科制作一种多功能引流瓶保护装置,把不同引流瓶放在其中,充分合理保护各种引流瓶.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应用于患者1 100多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杰;孙柏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异位股深动脉变异1例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异位股深动脉及走行变异资料较少,为积累临床解剖资料,现将1例异位股深动脉变异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成年男性标本,常规方法解剖股三角区,游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其走行.采用马丁直尺(精确度±0.1 mm )测量股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径,数码相机拍照记录.

    作者:谢伦利;彭灿;米斌;易一平;杨佩峰;吴长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例精神分裂症伴挤压伤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由于其病种特殊,患者可能出现自伤或自残.今年我院成功救治1例精神分裂症伴多发伤,主要包括挤压伤、骨盆骨折及肺挫伤.由于精神分裂症伴挤压伤非常少见,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SP110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关联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目的 探讨SP110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的联系及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98例确诊肺结核病例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成组匹配的19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检测VDR基因(TaqI、FokI)、SP110基因(rs1135791、rs722555)多态性,并收集传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VDR基因Fokl-ff、SP110基因rs722555G/G和rs1135791C/T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野生型为参照,OR值及OR95% CI值下限均大于1.吸烟、结核病患者接触史、FokI-ff和rs722555基因型G/G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同时具备FokI-ff与吸烟、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人群以及同时具备吸烟、Fokl-ff与rs722555-G/G人群发生结核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各个因素独立时的危险性.结论 FokI-ff、rs722555-G/G与结核病发生相关,且与环境间存在一定正交互作用.

    作者:向颖;林辉;胡代玉;刘洁;沈静;吴龙;李至伟;熊鸿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治疗子宫腺肌病45例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联合曼月乐左炔诺孕酮药物缓释系统(Miren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我科诊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置Mirena治疗,观察组先行TCRE,之后择期放置Mirena.记录2组患者阴道出血、痛经、闭经等指标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 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观察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种治疗方法对痛经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TCRE联合Mirena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置Mirena.

    作者:孙鸿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技术操作在解剖学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护理技术操作解剖学是介于解剖学与护理技术操作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全新的课程[1].目前,国内外各医学类院校的护理专业中还未见有护理技术操作解剖学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建设,可以整合临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与相关的解剖结构,以强化护生的与生活护理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及与护理技术操作部位、方向、角度、深度等的表面解剖知识;结合护理技术操作要领,体会和验证操作过程的应用解剖学知识.

    作者:陈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纯化的大鼠嗅鞘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修复作用

    目的 探讨纯化的大鼠嗅鞘细胞对损伤的脊髓的修复作用,评价其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嗅鞘细胞的培养,大量繁殖并利用免疫吸附进行纯化;制造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将纯化的细胞以不同的浓度进行细胞移植,连续观察损伤脊髓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定(BBB评分)及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免疫吸附是纯化嗅鞘细胞的可靠方法,在细胞浓度为3×105 mol/L时细胞移植效果较好,术后连续观察,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运动功能的恢复,组织化学观察,移植区神经纤维数量增多.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脊髓损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

    作者:姜复龄;何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对肠道症状的认知程度及自我护理的调查

    目的 调查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对肠道症状的认知情况及自我护理现况.方法 电话回访240例直肠癌保肛术3~38个月后患者,其中男148例、女92例,年龄均为30岁以上,了解患者肠道症状及其自我护理措施.结果 多数患者工作生活中有明显的腹胀、腹泻、大便失禁、排便急迫、便秘和排便不尽感等肠道症状,采取相应的自我护理措施后效果不佳.结论 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术后的肠道症状,指导患者选择合理切实的肠道症状自我护理措施,并积极监控患者所实施自我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刘莎;李娅;徐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环孢素A对大鼠缺血缺氧后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环孢素A(CsA)对休克引起大鼠缺血缺氧状态下血气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CsA的抗休克效果.方法 采用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对照组、LR液复苏组、LR液+CsA 1 mg/kg组、LR液+ CsA 5 mg/kg组、LR液+CsA 10 mg/kg组.各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末、复苏后1h、复苏后2h取血,观察pH 、HCO3-、碱剩余、乳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在休克末均出现pH值下降、HCO3-明显降低、BE负值增大、乳酸升高,呈现明显的酸中毒.经过液体复苏后,血气指标有所改善.各剂量的CsA输注均可改善休克后的酸中毒状态,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其中以CsA 5 mg/kg的治疗效果为明显.结论 环孢素A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气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雷艳;董兆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灌肠操作中肛管插入方法的改进

    灌肠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结肠及其他疾患病人做排气、排便或肠道检查前及肠道手术前必须做的一项肠道准备[1].但在临床上因是插入性操作,肛门口干涩、肛门括约肌紧张、收缩或操作时用力不当会引起划伤出血,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恐惧感.我科从2010年9月至今,对灌肠操作进行了改进,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英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室管膜前下区NSC向神经元分化相关因素的作用

    NSC (neural stem cells,NSCs)是来源于神经组织的具有增值分化成其他神经组织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类细胞[1].室管膜前下区(SVZa)是NSC集聚地,此区NSC产生的神经元祖细胞沿着一非常局限化的通道—吻侧迁移流(RMS)迁移至嗅脑,后在嗅球分化成特定的γ-氨基丁酸能(GABA)神经元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2-3].

    作者:胡兴峰;余资江;高方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高龄慢性泪囊炎30例

    目的 评价微创技巧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30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年龄60 ~ 82岁,行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发现泪囊萎缩无法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即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泪道冲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流泪症状、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 29例(29眼)成功行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1例术中发现泪囊萎缩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27例流泪消失或改善,其中24例泪道冲洗通畅,3例泪道冲洗部分通畅,1例下泪小点外翻,泪道冲洗通畅仍流泪.1例术后4d鼻腔出血,行鼻腔填塞治疗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26例(26眼)泪道冲洗通畅,3例(3眼)部分通畅,2例患者流泪无明显改善.结论 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能减少出血与面部瘢痕、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成本、降低手术风险,对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曾波;周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