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脉痉挛致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

田攀;曹雪滨;张杨;张刚;李鹏

关键词:冠脉痉挛, 心肌梗死, 血栓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多为具有一定狭窄程度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所致。正常冠脉较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就我院2012年3月收治的1例冠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分析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异常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检病理检查患者72例为染色组,同期胃镜下发现黏膜异常患者直接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患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胃黏膜染色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醋酸-靛胭脂染色后胃黏膜表现为黏膜褪色(16.7%)、着色不良(63.9%)及着色均匀(14.3%)。其中染色组黏膜褪色患者中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91.7%)显著高于着色不良(8.6%)和着色均匀(0.0%);黏膜着色不良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肠上皮化生比例(82.6%)显著高于黏膜褪色(8.3%)和着色均匀(14.3%)。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13.9%,63.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9%,29.4%)。结论胃镜下醋酸-靛胭脂染色能够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鹿志军;李淼;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松油烯4醇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抑制率及IC50;CCK-8比色分析法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连续腹腔注射10 d后分别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549细胞24 h的IC50为0.067% v/v;CCK-8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生长曲线明显较对照组平缓,并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相关性;电镜观察可见经松油烯4醇处理的A549细胞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 FCM检测周期显示S期阻滞;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率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各药物干预组A-549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经松油烯4醇治疗后移植瘤生长缓慢,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移植瘤质量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7.6%和53.3%。结论松油烯4醇在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作者:潘乾;石瑶[;叶秀峰;胡仕林;晏家瑛;周也涵;万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 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 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 min vs.(2.5±1.2) min,(112.7±51.0) 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作者:夏宗禹;刘胜;李风;杨忠新;余志海;刘美平;石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肾造瘘但留置双J管)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既留置肾造瘘管也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需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6例,按手术次序的奇偶分为观察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与对照组(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 VAS)、术后镇痛药需求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漏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等指标的区别。结果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用量、漏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境罗;姜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多,疗效也较为满意。易复发是该病的特点,针对其易复发性,本院采用电灼祛除疣体,5-氟尿嘧啶局部浸润,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CA 120例,临床观察疣体祛除彻底,复发率低。联合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91.67%,为治疗CA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帆;郭文俊;杨慎柯;丁雷;吴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麻醉解剖学教学改革浅议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麻醉专业学生学好麻醉解剖学对今后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麻醉专业特色,对麻醉解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网络、教材建设、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专业特色及其课程形成性评价等多方面浅议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朱淑娟;汪克建;盛华均;冉建华;骆世芳;陈通;梅勇;向展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例经口腔至颅内穿通伤管状异物取出手术配合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在临床并不多见,这类患者创面小,异物进入颅内时对脑的损伤不明确,在治疗和护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1]。我院2014年1月30日收治1例管状异物自口腔内刺入颅腔患者,异物临近海绵窦及颈内动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智;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该变异对临床颈部外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桦;杨鹏远;邹盛婷;杨冰;甘胜伟;孙善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 min;术中失血量200~1500 mL;术后引流量65~1350 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 d(6~16 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 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 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作者:朱军;殷翔;范伟力;柳峰;刘鹏;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金属支架管在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留置金属支架管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使用金属支架管治疗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患者10例,肾功能显像( ECT)检查用于评估留置金属支架管后单肾功能。结果经过平均4个月时间的随访,单侧肾功能改善11例,1侧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所有留置金属支架管肾脏功能未见下降。结论留置金属支架管可有效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保护肾功能。

    作者:郑霁;陈志朋;陈虹;鄢俊安;李前伟;张耀尹;李为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工”形隔断在麻醉治疗用药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使用药物,并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的安全管理[1-2],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临床给药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即被认为给药错误:患者错误、给药途径、给药剂量、药物错误和给药时间有明显偏差,漏报等[3]。紧急情况下,要求用药及时准确,无误,提高用药效率[4]。我们采用“工”形隔断将急救药和常规药分开放置,避免了在急救时因找药品拖延的时间或误用错药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朝敏;刘宿;甘晓琴;谭春艳;秦筱静;张联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物理震动排石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物理震动排石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物理震动排石单独治疗或联合外科手术处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及总结疗效。结果80例患者排石次数1~4次,术后1个月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出率33.3%,结石排净率22.2%;术后1个月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16.7%,结石排净率50.0%;术后1个月肾上盏结石排出率40.0%,结石排净率23.3%;术后1个月肾中盏结石排出率27.7%,结石排净率38.8%;术后1个月肾下盏结石排出率60.0%,结石排净率20.0%。物理震动排石联合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排出率52.1%,结石排净率39.1%。7例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予物理震动排石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物理震动排石作为无创治疗结石的手段之一,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软镜术后排石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体外物理震动排石能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

    作者:邓国贤;胡婷;鄢俊安;李前伟;徐志刚;郑霁;李为兵;周占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分支切断小腿缩容术的护理

    形体美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女性外貌的重要指标,爱美女性对完美腿部曲线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小腿的柔美形态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和求美者共同的追求。我科于2009年至2014年对50例小腿肌肉型肥大的患者进行高选择性下肢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分支切断小腿缩容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丽萍;刘剑毅;杨德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处理较大肾结石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大于2.0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Olympus V5)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0 cm的肾结石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预先留置F5双J管1~2周。术中先用F8.0/9.8输尿管硬镜留置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输送鞘,再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尽可能将结石粉末化,直径大于3 mm的结石碎屑尽可能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43例患者结石长径2.0~3.2 cm,平均2.4 cm。一次进镜成功率95.3%(41/43),2例因输尿管腔狭小未能一期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8 min。术后3例出现寒战、发热等感染症状,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4 d,平均3.2 d。术后12周随访,结石清除率86%(37/43)。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0 cm肾结石,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高龄、孤立肾、既往有切开取石或经皮肾镜术后复发肾结石的患者。

    作者:杨俊杰;王洛夫;兰卫华;张克勤;万江华;聂志林;曹全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薄膜保护骨科手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效果评价

    一次性手术薄膜为一种高弹透气、高粘度的抗菌手术膜,可与皮肤紧密粘贴,保护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降低切口感染。我院自2013年起除常用于外科手术外,还将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巧妙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骨盆复位固定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智容;岑媛;鲁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探讨使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6例,其中左侧结石12例,右侧结石14例。结石直径0.6~2.2 cm,平均直径为(1.38±0.22) cm。采用F8“铂立”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进行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6 D-J管4周,留置导尿1周。术后1 d查腹部平片( KUB)。结果23例一次顺利置入输尿管导引鞘,2例留置D-J管2周后二次软镜碎石成功,1例D-J管头端未越过结石,仍无法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改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88.5%(23/26),二次碎石成功率100%(26/26)。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7±3.2) min。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采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可作为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式。

    作者:谢国海;严泽军;施小东;袁鹤胜;刘冠琳;胡嘉盛;贾晓龙;方立;程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及教学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PPH治疗混合痔、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278例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8 min,住院平均时间6.1 d,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肛缘皮肤水肿、出血和尿潴留等;治愈186例(66.9%),显效35例(12.6%),效差20例(7.2%),复发37例(13.3%)。结论 PPH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见效快等优点,但其并发症处理较困难,复发率也较高,不适用于治疗外痔。

    作者:马陈建;孟镔;陈兵;孟珩;余云周;李承光;沈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微创切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用微创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8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外叶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肝外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输血情况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和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肝内胆管结石可采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而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患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光宇;贺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 Harr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欣;孙志刚;李全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型气管垫安置法在喉癌术后早期换药中的应用

    喉癌术后为了避免气管套管托盘与皮肤摩擦造成气管造瘘口周围皮肤破损,临床上使用气管垫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1]。常规包扎方法敷料较厚,气管套管系带显得过紧,更换气管垫时可能使气管套管产生活动或者移位,引起患者伤口疼痛、咳嗽、憋气,加重了喉癌术后患者的痛苦。为此,我们根据经验将传统的气管套管垫安置法进行改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雪;黄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