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何应英;陈彦
目的:针对手术穿刺针存在清洗不彻底及清洗效果监测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相关对比试验寻求较可靠的解决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临床使用后的腰穿刺针、骨穿刺针和硬膜外穿刺针各80颗,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腔器械手工清洗程序实施清洗处理,而试验组采用研究创建的细小管腔器械手工清洗程序实施清洗处理,2组穿刺针清洗后分别采用放大镜下辅助目测、自制器材监测和ATP生物荧光监测,以验证其清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120颗穿刺针清洗后,经放大镜下目测、自制器材监测和ATP荧光监测,结果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8.33%、97.00%和93.33%,而对照组的120颗穿刺针经传统的清洗后,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5.00%、83.33%和78.33%;2组穿刺针清洗后分别采用自制器材监测和ATP荧光监测的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创建的细小管腔器械清洗方法和自制器材监测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的方法,在穿刺针的清洗及清洗效果监测方面,具有效果可靠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施建辉;魏静蓉;任辉;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较正常眼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球内异物又常常导致眼内严重的炎症反应。当二者相遇时,眼内的复杂情况可想而知。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取了玻璃体切割联合大范围视网膜切开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张衡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多能干细胞或已轻度分化的前体细胞核型发生突变所形成的一类疾病,是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髓外浸润多发生在淋巴结、肝脏和脾脏等[1]。而患者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十分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3年3月收治的1例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现结合参考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赛男;张扬;陈洁平;裴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重组融合蛋白dTMP-GH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明确其是否具有靶向分布特点。方法实验室制备dTMP-GH重组融合蛋白;用放射性125 I标记融合蛋白dTMP-GH后,按100μg/kg的标准小鼠尾静脉注射125 I-dTMP-GH,分别于给药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12 h、24 h取心、肝、脾、肾、股骨、甲状腺等进行放射性计数。结果制备得到纯度大于98%的重组融合蛋白dTMP-GH;125 I标记率为71.53%,放化纯度为96.53%,比活度为0.22 MBq/μl;尾静脉注射125 I标记的dTMP-GH后30 min股骨的放射性计数占到注射总量的10%,并随时间推移经肝脏和肾脏代谢。结论融合蛋白dTMP-GH经尾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骨髓,具有骨髓组织偏向分布特点。
作者:申明强;陈默;王崧;粟永萍;王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普通病员裤除裤体宽大、腰部系带外,其穿脱与平常裤子无异,这些病员裤在术后患者,尤其是术后重症患者进行会阴部处理、管路放置时非常不方便,卧床患者在穿脱时更费时费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裤衩分离式病员裤,其穿脱简易,保暖,便于治疗护理,也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需要。我科自2013年5月使用至今,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安静;周晓菊;刘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气囊导尿管行留置导尿,常规拔出导尿管前应抽尽囊内液体,但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及感染等因素,往往导致尿管气囊变形、囊壁结晶等改变,使囊内液体不能全部抽出,导致拔管困难、增加患者痛苦。笔者巧用生理盐水10 mL推注并回抽的新方法可顺利拔出尿管,患者无任何不适,现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杜贞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是非常罕见的病例,在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与成年人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有明显的差异[1]。在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患儿中,发生急性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病例并不多见,尽管有些患儿伴有轻度的神经受损征象,仍推荐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大多数患儿钙化突出的椎间盘能够自行吸收[2]。我院在2013年8月收治1例C7~T1椎间盘巨大钙化突出的患儿,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魏敏;徐双双;周励;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以往对于伴有胆管损伤的闭合性肝外伤常以手术治疗为主,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闭合性肝外伤保守治疗的治愈率。2008~2010年我科应用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愈6例肝外伤性胆漏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0~4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殴打伤1例。1例合并脾包膜下血肿,1例肾挫伤,2例肋骨骨折,均无严重合并伤。5例在伤后2 h入院,1例在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后转入我院。本组患者均有右季肋外伤史,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腹胀。查体:右侧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6例穿刺均抽出不凝混有胆汁样血液。 CT及B超提示肝周及盆腔积液。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 AAST)制定的肝外伤标准化分类:肝被膜撕裂深度1~3 cm,3例长度小于10 cm伴活动性出血,2例肝裂伤深度大于3 cm。
作者:廖朝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外科手术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的重点[1]。实训课在外科手术学基础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颇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操作考试在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权重也甚高,通常达到40%60%。外科手术学基础的操作考试主要包括打结、切开缝合、止血结扎、外科洗手法以及消毒铺单等项目,对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试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比平时更加精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因此,探索合理的操作考试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对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是值得每个外科手术学基础任教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郭洪峰;文灿;兰阳军;蒋登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10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68例行CME为CME组,34例行传统手术为传统手术组,对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ME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稍增加,术后引流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ME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增多,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CME技术具有减少肿瘤播散、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的优势。
作者:林武华;黄前堂;李俊青;楚军敏;何玉芬;周琦;崔剑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作者:韦溦;杨星华;官正华;田华科;韦继刚;陈辉;郭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68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4例,胸骨劈开术34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VATS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90.1±15.0) min,出血(45.0±5.5) mL,胸腔引流(2.5±1.2) d,术后住院时间(7.0±1.2) d,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8.0±12.5) min,出血(118.5±17.5) mL,胸腔引流(4.5±1.3) d,术后住院日(11.0±2.5) d,肌无力危象2例。2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较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更具优势,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罗昭全;赵雄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上常把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诊断为“肩周炎”,然而,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的疾病种类繁多,如“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等,每类疾患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预后也具有较大差异,如果延误了肩痛患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甚至把肩关节恶性肿瘤误诊为肩周炎,就会给肩痛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而且,“肩周炎”较为准确的诊断称谓应该是冻结肩,目前,冻结肩的诊断只要是个临床诊断,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冻结肩的影像学诊断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冻结肩的临床分期、影像学检查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福锁;禹智波;宋娜;张云泉;乔清;吴宗萍;宋凌恒;张宏光;李锦青;张绍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当今及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是以腔镜技术为主的微创外科时代。传统的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及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广义外科基本技能是当今外科临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传统手术训练面临的挑战泌尿外科是使用内镜诊疗多的学科之一,包括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腹腔镜等,经自然腔道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更是快速发展[1]。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微创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临床外科大约90%以上的手术都可通过腹腔镜或在其他内镜技术下进行诊治。然而内镜技术及微创手术,主刀医生在术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助手在手术中的训练机会明显减少,导致操作不规范,学习曲线变长,术者在早期由于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科学员在进入临床实习后缺乏内镜与微创手术的基本训练,动手机会明显减少,毕业后很难直接适应现代外科的需要。
作者:张克勤;李蜀婧;毕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胆囊残留病变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病变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残留病变经手术均被成功切除,患者术前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 d,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术后效果良好,出院时所有患者血检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开展胆囊切除术,做到准确无误,能大限度防止胆囊发生残留病变。如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胆囊残留病变症状应及早诊治,并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周正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Occludin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去势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预处理组,选取缺血再灌后4 h,24 h,3 d 3个时间点作为观察点,对各个时间点脑水肿情况、Occludin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进行考察分析,并选取24 h和3 d作BBB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脑水肿改变情况采用脑含水量百分数测定;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采用伊文思蓝(EB)比色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4 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均增加(P<0.05),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持续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24 h组降低为显著(P<0.01)。电镜观察雌激素预处理组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BBB TJ 开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及毛细血管管周水肿较轻,以3 d组显著。 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发现模型组4 h 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 h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弱,有明显差异(P<0.01),雌激素组4 h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24 h及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动物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可见紧密连接发生断裂,内皮细胞内小泡数量增加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可能是大鼠局脑缺血时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occludin在调节紧密连接通透性变化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雌激素上调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是其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进义;沈霞;孙菊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外科ICU发生的116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的72例医院感染病例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对护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8.44%,同期普通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3%,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5)。无论ICU患者还是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和泌尿道都是医院感染常发生部位。ICU医院感染病死率9.48%,高于外科普通病房的4.17%,P<0.05。 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接受损伤性操作、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意识障碍有明显关系(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和护理措施。
作者:杨海宁;王海燕;李蕊;陈夏薇;芮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健康人群中,约有80%~90%存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1]。功能性三尖瓣返流(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FTR)是指在无器质性三尖瓣病变及相关心肌损伤的情况下,由于三尖瓣及其相关结构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三尖瓣返流,常由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引起,是三尖瓣常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至少1/3的二尖瓣病变患者存在中、重度三尖瓣返流[2],在实施二尖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返流者高达30%[3]。左心疾病继发的FTR病变,如未进行适当的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远期愈后及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发生FTR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受患者年龄、是否合并房颤、右心房、右心室扩大情况、三尖瓣环扩大程度和肺动脉高压程度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手术指征的确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FTR常见且术后效果较差,对于FTR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重点综述FTR的病理生理机制、手术指征及常用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旭;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居世界前几位,随着双吻合器的应用,在直肠癌手术中保肛率已经有了明显提升[1]。虽然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超低位的直肠癌,使用内镜手术切割时,操作十分困难,并且容易残留肿瘤[2]。我科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喆;郭克建;何三光;刘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8眼),将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病例32例(40眼)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房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有2例发生前房渗出,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稍轻;2组患者无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虽然术后前房反应稍重,但用药后很快缓解,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作者:徐茂晖;许长生;颜巧灵;李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