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明

关键词:肛裂, 改良, 纵切横缝术, 内括约肌切断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 tumors of the foramen magmum,FMMs)是枕骨大孔区常见的良性肿瘤[1]。颈痛往往是其早期唯一症状,而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常在疾病晚期出现。由于枕骨大孔附近有延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2]。本文总结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15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惠清;赵欣;张梦莹;胡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是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地进行心脏检查。心脏体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在心脏体检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婧;陈汉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 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田长庆;陈扬;余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在显微技术操作下使用血管造影剂判断瘤颈周围血供并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颈夹闭。夹闭后可将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起到防止发生破裂出血的作用,使用血管造影剂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载瘤动脉通畅程度,确保灌注区供血。使用简便,迅速且准确性较高。现将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朱智;甘晓琴;郑朝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预后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不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方式分为三野清扫组跟二野清扫组,每组各60例。二野清扫组采用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三野清扫组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2组经治疗后淋巴结的转移率、手术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三野清扫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8.33%和20.00%,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0.00%,均低于二野清扫组;手术生存率为83.33%,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伟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82例患者治愈69例(84.1%),显效8例(9.8%),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黏膜接触性头痛组治疗前VAS评分大于鼻窦性头痛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解除了鼻腔和鼻窦的挤压以重建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了鼻腔和鼻窦正常的功能,对鼻源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军;多吉;徐文萍;曾涛;黄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关节内骨折骨不连患者6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3例,股骨髁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关节镜下行骨不连部位清理术,直视下用穿刺针将组织工程骨注射于骨折端,必要时经皮穿针内固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X线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所有患者各部位骨折均愈合;骨痂愈合时间为(8.34±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8.2±3.3)周。术后均以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其中5例为优,1例为良。1例(胫骨平台)术后出现炎性反应,经万古霉素抗炎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股骨髁间骨折)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系统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安全、有效。

    作者:汪群力;陈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的生物学和力学评价

    目的:研制一种具备正常血管的生理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血管力学特性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并按医用输血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国家标准评价。方法以去细胞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基质,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力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血管的轴向、径向拉伸应力分别为23.14 N和36.79 N,均大于标准规定的7.5 N;拉伸率分别为95.19%和80.24%,大于标准规定的20%。血管的缝合强度为13.71 N,不小于0.5 N,血管符合力学规定。生物学检测主要用血管或其浸提液检测血管的pH值在对照去离子水pH(7.52±1.5)范围内、溶血率1.3972%,小于5%、全血凝固时间比对照长50%、对细胞毒性为0级,皮内注射无刺激。结论血管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它将在小口径血管替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菊;曾文;周静婷;李刚;张晓彦;朱楚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放疗定位时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及预防

    肿瘤患者CT增强放疗定位时常需要注射造影剂。由于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浓度高,再加上患者化疗后血管弹性差,血管阻力大[1],患者配合不够充分等原因,易造成造影剂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659例患者CT增强放疗定位,有334例采用注射流程再造程序,胸腹部肿瘤必要时使用U型固定装置,明显降低了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ATS1-YAP信号通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调控

    目的:探讨LATS1-YAP信号通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未干预组、LATS1 siRNA干预组和YAP siRNA干预组。构建LATS1 siRNA和YAP siRNA,LATS1 siRNA干预组利用LATS1 siRNA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27,YAP siRNA干预组利用YAP siRNA转染HS27。转染后48 h利用Western-blot观察LATS1、YAP和col-lagenⅠ的表达情况,应用MTT检测HS27细胞株的细胞活力情况。结果 LATS1 siRNA转染48 h后LAT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YAP蛋白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活力显著增高;YAP siRNA转染48 h后LATS1蛋白表达无变化,YAP蛋白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LATS1-YAP信号通路可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成为皮肤创伤后修复以及阻止创伤后瘢痕形成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卢昊;刘婷;陈宇;毛彤春;雷泽源;樊东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胃肠减压器负压引流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囊袋血肿的发生,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易继发感染等不良后果[1]。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16例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器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敏;张艺;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Pad用于整形外科手术学教学的探讨

    近年来,整形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倍受医学生欢迎。由于外科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本科学习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加强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毕业后教育十分重要。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加强整形外科手术学的学习和教育,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以iPad为代表的一系列平板电脑特别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目前国内外已有院校将iPad引入教学和医疗服务中[1-2]。将这一新兴事物引入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手术学教学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静脉滴注长春瑞滨渗漏的护理体会

    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类化合物,抗癌谱广,在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我科于2013年2月,1例患者签署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CVC)和经外周深静脉置管( PICC)输注长春瑞滨的知情同意书后,在外周左前臂静脉置留置针输注长春瑞滨发生渗漏致皮下组织严重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泽惠;陈显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线疝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白线疝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白线疝12例,对无疝囊型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术,对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后还纳疝内容物,结扎疝囊颈,切除疝囊。然后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Onlay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修补白线缺损。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感染,予以血透、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复发。结论白线疝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但可发生嵌顿、绞窄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对于有症状的、较大的、难复、嵌顿或绞窄性白线疝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戴观荣;江玲;程黎阳;丁洪亮;张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雌激素受体影响泌乳素瘤发生的作用途径

    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为泌乳素( prolactin,PRL)瘤[1]。 PRL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Myc原癌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factor-1,Pit-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中枢多巴胺D2样受体(D2R)、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等。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s,ERs)参与PRL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ERs如何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PRL瘤的发生发展,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朱孔江;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随访1~3年后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预后满意30例,症状改善者40例,良好者10例,有10例较差,手术总有效率为88.9%。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部位、难治程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病程和每日发作频率等有显著的相关性。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部位、病程、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每日发作频率为影响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较好,但手术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陶裕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刻度软尺的设计及测量输液瓶中液体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瓶装溶液往往没有精准的刻度显示,大多数厂商仅以瓶装容量为单位,未在瓶身注明刻度标识溶液量。而临床输液时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注溶液,输注时瓶身处于倒立位,很难准确估算输入人体的溶液量。我们依据不同规格的溶液瓶设计一种带有刻度的软标尺,在溶液倒立输注时可以准确测量输液瓶中剩余的液体量,以此来计算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量,不但直观可靠,在减少护理工作量的同时,还非常简单适用。

    作者:王锐;黄蕖;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致右股总动脉近端闭塞的护理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适用于高龄、肥胖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我科1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右股总动脉近端闭塞,尝试开通术未成功。出现这种并发症,属于纠纷隐患病例,截肢手术风险高,采用保守药物治疗过程慢,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有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兰;周莲;江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