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军;多吉;徐文萍;曾涛;黄召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是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地进行心脏检查。心脏体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在心脏体检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婧;陈汉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先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待血β-HCG呈对数下降后出院观察,监测血β-HCG下降至100 mIU/mL后再次入院行宫腔镜手术。14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血β-HCG水平降至100 mIU/mL以下所需时间14~35 d,平均(26.5±2.7) d。甲氨蝶呤总量50~150 mg,平均(75.5±15.0) mg;米非司酮总量150~450 mg,平均(275.0±54.5) mg。出血量5~50 mL,平均(35.6±5.2) mL。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检查治疗宫颈妊娠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作者:杨红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囊袋血肿的发生,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易继发感染等不良后果[1]。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16例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器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敏;张艺;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器官,对其进行复杂手术操作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肝内胆管系统纷繁交错,胆管管径细小,分支分布不规则且变异多,临床缺乏肝内胆管手术切除的“金标准”可供参照,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如果准确掌握肝内胆管立体构象并能够精确设计手术路径以避免术中胆管破裂和肝内出血,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仿真应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使得在计算机上构建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模型、实现肝内胆管虚拟手术仿真成为可能。目前,如果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和临床CT、MRI等影像资料对肝内胆管系统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利用三维可视化图像研究肝内胆管的立体结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肝脏手术切除路径,利用计算机构建肝脏虚拟手术仿真平台的研究,那么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建立肝脏外科虚拟手术模拟系统、实现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化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野;李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乌拉地尔对胆囊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拔管过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彩色B超/CT确诊住院且行胆囊择期手术患者128例( ASA Ⅱ~IV级),将患者分为异丙酚组( n=64)和乌拉地尔组(n=64)。手术结束时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8 mL的异丙酚1.5 mg/kg、乌拉地尔2.5 mg/kg。用药后立即吸痰,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面罩吸氧10 min。双盲观察记录诱导前、用药后、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收缩压/缩张压( SBP/DSP)、心率( HR)、pH、PaO2、PaCO2和SaO2,同时记录拔管期躁动性及患者完全清醒时间。结果患者拔管后异丙酚组呛咳(4.7% vs.26.6%)、躁动(3.1% vs.17.2%)和舌后坠(12.5% vs.21.9%)发生率明显低于乌拉地尔组(P<0.05)。异丙酚组和乌拉地尔组在诱导前、用药前、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SBP/DSP和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围拔管期pH、PaO2、PaCO2、SaO2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囊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预防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效果优于乌拉地尔,且不影响胆囊手术患者苏醒时间。
作者:程永冲;程小斌;许昌泰;徐礼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98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84%、89.80%,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和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进良;高春生;李烁;钱迪;杜政德;刘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的利弊,以提高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位于食管中段的食管癌住院手术患者110例,依据术式不同,即经右胸Ivor-Lewis手术和左胸Sweet手术,将病例分为Ivor-Lewis组55例和Sweet组55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切除标本的食管长度、肿瘤浸润和切除距离、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胸腔和腹腔淋巴结清除的数量及癌浸润淋巴结的阳性率等,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师参加Ivor-Lewis组和Sweet组术中处理胸部和腹部的解剖学问题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在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方面Ivor-Lewis组明显大于Sweet组(P<0.01);Ivor-Lewis组食管癌切缘癌残留阳性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Sweet组的21.82%(P<0.01);问卷调查手术医师对2组术中解剖问题评分Ivor-Lewis组明显优于Sweet组。结论食管中上段癌外科手术建议采取Ivor-Lewis术式,贲门部及下段食管癌适宜Sweet手术。
作者:周钢;邢宇彤;窦鹏挥;戚家峰;罗艳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14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病例,分析其手术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 mL。术后解剖复位5例,良好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1例。临床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3例出现异位骨化,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后柱(壁)、大转子截骨断端均骨性愈合,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术中显露情况良好,有利于骨折、脱位的复位及固定。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上常用的瓶装溶液往往没有精准的刻度显示,大多数厂商仅以瓶装容量为单位,未在瓶身注明刻度标识溶液量。而临床输液时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注溶液,输注时瓶身处于倒立位,很难准确估算输入人体的溶液量。我们依据不同规格的溶液瓶设计一种带有刻度的软标尺,在溶液倒立输注时可以准确测量输液瓶中剩余的液体量,以此来计算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量,不但直观可靠,在减少护理工作量的同时,还非常简单适用。
作者:王锐;黄蕖;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是脑外科手术的难点与重点[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高危人群、时段的重点监控,是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0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护理并发症少,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田丰;鲜继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不孕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妇科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宫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多不孕症患者愿意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对子宫、输卵管病变致不孕,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国宴;杨翠;谭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制一种具备正常血管的生理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血管力学特性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并按医用输血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国家标准评价。方法以去细胞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基质,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力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血管的轴向、径向拉伸应力分别为23.14 N和36.79 N,均大于标准规定的7.5 N;拉伸率分别为95.19%和80.24%,大于标准规定的20%。血管的缝合强度为13.71 N,不小于0.5 N,血管符合力学规定。生物学检测主要用血管或其浸提液检测血管的pH值在对照去离子水pH(7.52±1.5)范围内、溶血率1.3972%,小于5%、全血凝固时间比对照长50%、对细胞毒性为0级,皮内注射无刺激。结论血管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它将在小口径血管替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菊;曾文;周静婷;李刚;张晓彦;朱楚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随访1~3年后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预后满意30例,症状改善者40例,良好者10例,有10例较差,手术总有效率为88.9%。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部位、难治程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病程和每日发作频率等有显著的相关性。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部位、病程、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每日发作频率为影响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较好,但手术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陶裕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消化内镜手术技术蓬勃发展,紧跟国际趋势,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临床消化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内科手术主流趋势,病患得益于其中微创快捷方便治疗的同时,对消化内镜专业医生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和医师的培养,及消化内镜专业医师培训的需要,以适应中华内镜学会关于加强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探索了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教学和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吉清;肖天利;彭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82例患者治愈69例(84.1%),显效8例(9.8%),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黏膜接触性头痛组治疗前VAS评分大于鼻窦性头痛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解除了鼻腔和鼻窦的挤压以重建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了鼻腔和鼻窦正常的功能,对鼻源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军;多吉;徐文萍;曾涛;黄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为泌乳素( prolactin,PRL)瘤[1]。 PRL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Myc原癌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factor-1,Pit-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中枢多巴胺D2样受体(D2R)、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等。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s,ERs)参与PRL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ERs如何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PRL瘤的发生发展,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朱孔江;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制作重物砸伤的脊髓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损伤节段为T9~T10;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IF在损伤急性期(术后72 h)的表达改变。用RT-PCR显示MIF与RhoA的mRNA水平改变;用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小胶质细胞表达MIF和RhoA的情况。结果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72 h,MIF在损伤段脊髓中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MIF的mRNA水平升高,且伴随RhoA的mRNA水平升高,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的急性期,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MIF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和星形胶质样细胞中有MIF累积,神经元中MIF的水平变化不显著。同时,MIF的mRNA水平也出现上调,与RhoA的mRNA上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提示MIF可能调节损伤局部微环境参与轴突再生抑制。
作者:赵喆;姚远;杜长国;邓其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保乳组采用保乳术,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保乳组乳房外形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根治组(P<0.05)。但是保乳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与根治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姚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