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成
脊索瘤是脊柱骶尾段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我院2012年2月收治1例罕见骶骨巨大脊索瘤,瘤体占据整个骨盆,采用腹腔镜下前路分离结扎肿瘤血管、游离肿瘤,后路分离取出瘤体、腰骶髂重建,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励;魏敏;徐双双;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白线疝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白线疝12例,对无疝囊型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术,对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后还纳疝内容物,结扎疝囊颈,切除疝囊。然后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Onlay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修补白线缺损。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感染,予以血透、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复发。结论白线疝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但可发生嵌顿、绞窄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对于有症状的、较大的、难复、嵌顿或绞窄性白线疝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戴观荣;江玲;程黎阳;丁洪亮;张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共247例为研究对象,对8个可能与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性别、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等因素在有脱位组与无脱位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2)、手术方式为后外侧入路(OR=3.478)、人工股骨头直径为22 mm(OR=2.558)可作为预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当股骨头直径大于或等于30 mm(OR =0.635)时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建议术前、术中应将各危险因素纳入考虑并选择个体化优治疗方案。
作者:罗肖;陈敬忠;张怀学;苏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整形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倍受医学生欢迎。由于外科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本科学习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加强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毕业后教育十分重要。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加强整形外科手术学的学习和教育,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以iPad为代表的一系列平板电脑特别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目前国内外已有院校将iPad引入教学和医疗服务中[1-2]。将这一新兴事物引入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手术学教学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制一种具备正常血管的生理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血管力学特性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并按医用输血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国家标准评价。方法以去细胞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基质,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力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血管的轴向、径向拉伸应力分别为23.14 N和36.79 N,均大于标准规定的7.5 N;拉伸率分别为95.19%和80.24%,大于标准规定的20%。血管的缝合强度为13.71 N,不小于0.5 N,血管符合力学规定。生物学检测主要用血管或其浸提液检测血管的pH值在对照去离子水pH(7.52±1.5)范围内、溶血率1.3972%,小于5%、全血凝固时间比对照长50%、对细胞毒性为0级,皮内注射无刺激。结论血管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它将在小口径血管替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菊;曾文;周静婷;李刚;张晓彦;朱楚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PPH)在我国开展以来,以其微创、无痛和有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推广。近年来PPH治疗Ⅲ、Ⅳ内痔及混合痔,疗效确切,痛苦轻微,颇受肛肠医师及患者的欢迎。我院2007年以来采用PPH治疗Ⅲ、Ⅳ混合痔以来,并发直肠穿孔7例,经对症处理及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本组PPH术后有并发直肠穿孔7例的有关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严想元;刘文明;许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作者:彭珠芸;俞丽丽;韩建;肖凤莲;王全民;普小芸;李力;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作者:阳波;谭雄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是脑外科手术的难点与重点[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高危人群、时段的重点监控,是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0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护理并发症少,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田丰;鲜继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14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病例,分析其手术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 mL。术后解剖复位5例,良好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1例。临床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3例出现异位骨化,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后柱(壁)、大转子截骨断端均骨性愈合,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术中显露情况良好,有利于骨折、脱位的复位及固定。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 UTI)联合ghrelin( GHL)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UTI联合GHL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内毒素(LPS)15 mg/kg腹腔注射大鼠作为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UTI组、GHL组、UTI+GHL组,采用HE染色、RealTime-PCR、小肠葡聚糖蓝-2000(BD-2000)推进率和ELISA等方法在12 h及24 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屏障功能、小肠运动功能以及炎症介质TNF-α、IL-6、HMGB1等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 UTI + GHL 组、UTI 组与 LPS 组相比能不同程度减轻回肠结构损伤,且 UTI + GHL 组更明显(P<0.05)。 UTI组和UTI+GHL组在RD-5和TFF3 mRNA表达水平方面较LPS组有显著提高(P<0.05),且UTI+GHL组升高明显(P<0.05)。 GHL组和UTI+GHL组较LPS组小肠运动功能均显著升高,且UTI+GHL组更为明显(P<0.05)。 UTI+GHL组、UTI组、GHL组与LPS组相比均能显著降低TNF-α、IL-6、HMGB1等炎症因子表达(P<0.05),且在肠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类似结果。结论 UTI联合GHL可通过抑制内毒素血症时全身炎症反应及肠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肠屏障及提高肠运动功能。
作者:陈峤;黄健;黄显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 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田长庆;陈扬;余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手术患者每天进出手术室,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保持患者有效静脉通路十分重要。在搬动患者时,往往重点关注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导致输液杆常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我科采用输液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保证了各环节有效静脉通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聂智容;毕娟;颜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患者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食管肿瘤,死亡3例,其余病例恢复良好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结论高龄高位食管癌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颈部吻合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贾维坤;马顺然;杜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前弹力层下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中角膜瓣下冲洗应用广泛,其作用是保证泪脂冲洗更充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反应,有效预防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er keratitis,DLK)的发生。因前弹力层下原位角膜磨镶术( SBK)术中要制作角膜瓣,残留层间异物及脂质分泌物冲洗不充分是导致术后角膜沙漠式反应的直接原因。我们对160例(320眼)近视患者进行冲洗方法改进,冲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文容;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消化内镜手术技术蓬勃发展,紧跟国际趋势,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临床消化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内科手术主流趋势,病患得益于其中微创快捷方便治疗的同时,对消化内镜专业医生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和医师的培养,及消化内镜专业医师培训的需要,以适应中华内镜学会关于加强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探索了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教学和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吉清;肖天利;彭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阴茎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对患者实施阴茎切除、尿道会阴改道同时,腹股沟、盆腔淋巴清扫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皮肤缺损大、缝合张力高,因此50%~70%患者将会出现伤口感染、裂开、淋巴漏等并发症[1-2],制约了临床上手术的彻底实施,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淋巴清扫术后,取患者股外侧或上腹部中厚皮片行自体植皮8例,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准确的治疗与配合,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同时,显著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秀;卓宏;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