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珠芸;俞丽丽;韩建;肖凤莲;王全民;普小芸;李力;郑英如
临床上常用的瓶装溶液往往没有精准的刻度显示,大多数厂商仅以瓶装容量为单位,未在瓶身注明刻度标识溶液量。而临床输液时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注溶液,输注时瓶身处于倒立位,很难准确估算输入人体的溶液量。我们依据不同规格的溶液瓶设计一种带有刻度的软标尺,在溶液倒立输注时可以准确测量输液瓶中剩余的液体量,以此来计算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量,不但直观可靠,在减少护理工作量的同时,还非常简单适用。
作者:王锐;黄蕖;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电子耳蜗是至今为止让全聋患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内耳受损的部分,用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儿获得听力[1]。我科麻醉恢复室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电子耳蜗术后患者33例,均为青春期以前小儿。由于此类患儿年纪幼小,不能将自己的反应进行有效表述,因此,对麻醉复苏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通过口型、手势、图片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交流,给予了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刺激小,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生理盐水为等渗液,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的特点,作为结膜囊冲洗液,可清除眼结膜囊内的细菌、破坏细菌生长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目的。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对减少结膜囊充血,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冬季,常温下的生理盐水温度仅为4℃,对结膜囊的刺激较大,易出现充血、不适、配合不佳等情况,终导致冲洗不彻底,易引发眼内感染。我科于2012年冬季使用加温后的结膜囊冲洗液进行冲洗,并对两种不同温度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廷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脊索瘤是脊柱骶尾段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我院2012年2月收治1例罕见骶骨巨大脊索瘤,瘤体占据整个骨盆,采用腹腔镜下前路分离结扎肿瘤血管、游离肿瘤,后路分离取出瘤体、腰骶髂重建,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励;魏敏;徐双双;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不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方式分为三野清扫组跟二野清扫组,每组各60例。二野清扫组采用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三野清扫组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2组经治疗后淋巴结的转移率、手术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三野清扫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8.33%和20.00%,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0.00%,均低于二野清扫组;手术生存率为83.33%,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伟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阴茎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对患者实施阴茎切除、尿道会阴改道同时,腹股沟、盆腔淋巴清扫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皮肤缺损大、缝合张力高,因此50%~70%患者将会出现伤口感染、裂开、淋巴漏等并发症[1-2],制约了临床上手术的彻底实施,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淋巴清扫术后,取患者股外侧或上腹部中厚皮片行自体植皮8例,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准确的治疗与配合,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同时,显著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秀;卓宏;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肿瘤患者CT增强放疗定位时常需要注射造影剂。由于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浓度高,再加上患者化疗后血管弹性差,血管阻力大[1],患者配合不够充分等原因,易造成造影剂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659例患者CT增强放疗定位,有334例采用注射流程再造程序,胸腹部肿瘤必要时使用U型固定装置,明显降低了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刺伤在护理静脉穿刺操作中较为常见,针刺伤对于采血护士的危害相对更大,且易给护士带来极大的心理障碍。静脉真空采血的使用避免了采血护士与血液直接接触,使血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但采血护士在操作中仍不可避免受到针刺伤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静脉穿刺时的保护装置,更好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为此特设计了一种采血针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 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郭学刚;林涛;王苏丽;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98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84%、89.80%,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和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进良;高春生;李烁;钱迪;杜政德;刘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关节内骨折骨不连患者6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3例,股骨髁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关节镜下行骨不连部位清理术,直视下用穿刺针将组织工程骨注射于骨折端,必要时经皮穿针内固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X线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所有患者各部位骨折均愈合;骨痂愈合时间为(8.34±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8.2±3.3)周。术后均以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其中5例为优,1例为良。1例(胫骨平台)术后出现炎性反应,经万古霉素抗炎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股骨髁间骨折)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系统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安全、有效。
作者:汪群力;陈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作者:阳波;谭雄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 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田长庆;陈扬;余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26%。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以后的妇女,但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女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具有较强的保乳意愿。保乳手术不仅具有明显的局部控制疗效,同时也可取得美观的良好效果,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应用保乳手术治疗的46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解剖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波;段忠玉;郑梅;杨恩彬;陈滟;钟云华;武煜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是脑外科手术的难点与重点[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高危人群、时段的重点监控,是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0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护理并发症少,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田丰;鲜继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白线疝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白线疝12例,对无疝囊型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术,对有疝囊型切开疝囊后还纳疝内容物,结扎疝囊颈,切除疝囊。然后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Onlay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修补白线缺损。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感染,予以血透、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复发。结论白线疝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但可发生嵌顿、绞窄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对于有症状的、较大的、难复、嵌顿或绞窄性白线疝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戴观荣;江玲;程黎阳;丁洪亮;张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为泌乳素( prolactin,PRL)瘤[1]。 PRL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Myc原癌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factor-1,Pit-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中枢多巴胺D2样受体(D2R)、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等。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s,ERs)参与PRL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ERs如何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PRL瘤的发生发展,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朱孔江;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