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女性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解剖学分析

宋波;段忠玉;郑梅;杨恩彬;陈滟;钟云华;武煜明

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手术, 年轻女性, 解剖学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26%。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以后的妇女,但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女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具有较强的保乳意愿。保乳手术不仅具有明显的局部控制疗效,同时也可取得美观的良好效果,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应用保乳手术治疗的46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解剖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后路切除骶骨巨大脊索瘤1例

    脊索瘤是脊柱骶尾段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我院2012年2月收治1例罕见骶骨巨大脊索瘤,瘤体占据整个骨盆,采用腹腔镜下前路分离结扎肿瘤血管、游离肿瘤,后路分离取出瘤体、腰骶髂重建,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励;魏敏;徐双双;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保乳组采用保乳术,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保乳组乳房外形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根治组(P<0.05)。但是保乳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与根治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姚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采血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针刺伤在护理静脉穿刺操作中较为常见,针刺伤对于采血护士的危害相对更大,且易给护士带来极大的心理障碍。静脉真空采血的使用避免了采血护士与血液直接接触,使血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但采血护士在操作中仍不可避免受到针刺伤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静脉穿刺时的保护装置,更好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为此特设计了一种采血针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0岁以上患者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70岁以上患者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食管肿瘤,死亡3例,其余病例恢复良好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结论高龄高位食管癌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颈部吻合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贾维坤;马顺然;杜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 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郭学刚;林涛;王苏丽;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98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84%、89.80%,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和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进良;高春生;李烁;钱迪;杜政德;刘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联合ghrelin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 UTI)联合ghrelin( GHL)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UTI联合GHL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内毒素(LPS)15 mg/kg腹腔注射大鼠作为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UTI组、GHL组、UTI+GHL组,采用HE染色、RealTime-PCR、小肠葡聚糖蓝-2000(BD-2000)推进率和ELISA等方法在12 h及24 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屏障功能、小肠运动功能以及炎症介质TNF-α、IL-6、HMGB1等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 UTI + GHL 组、UTI 组与 LPS 组相比能不同程度减轻回肠结构损伤,且 UTI + GHL 组更明显(P<0.05)。 UTI组和UTI+GHL组在RD-5和TFF3 mRNA表达水平方面较LPS组有显著提高(P<0.05),且UTI+GHL组升高明显(P<0.05)。 GHL组和UTI+GHL组较LPS组小肠运动功能均显著升高,且UTI+GHL组更为明显(P<0.05)。 UTI+GHL组、UTI组、GHL组与LPS组相比均能显著降低TNF-α、IL-6、HMGB1等炎症因子表达(P<0.05),且在肠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类似结果。结论 UTI联合GHL可通过抑制内毒素血症时全身炎症反应及肠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肠屏障及提高肠运动功能。

    作者:陈峤;黄健;黄显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2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不孕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妇科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宫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多不孕症患者愿意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对子宫、输卵管病变致不孕,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国宴;杨翠;谭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1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情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找出其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率为5.05%(1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复发性气胸(OR=2.432,P=0.000)和多发肺大疱(OR=1.918,P=0.000)是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应加强复发性气胸和多发肺大疱患者管理,减少其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戴明;李秋;唐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致右股总动脉近端闭塞的护理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适用于高龄、肥胖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我科1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右股总动脉近端闭塞,尝试开通术未成功。出现这种并发症,属于纠纷隐患病例,截肢手术风险高,采用保守药物治疗过程慢,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有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兰;周莲;江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的生物学和力学评价

    目的:研制一种具备正常血管的生理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血管力学特性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基质材料,并按医用输血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国家标准评价。方法以去细胞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基质,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力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血管的轴向、径向拉伸应力分别为23.14 N和36.79 N,均大于标准规定的7.5 N;拉伸率分别为95.19%和80.24%,大于标准规定的20%。血管的缝合强度为13.71 N,不小于0.5 N,血管符合力学规定。生物学检测主要用血管或其浸提液检测血管的pH值在对照去离子水pH(7.52±1.5)范围内、溶血率1.3972%,小于5%、全血凝固时间比对照长50%、对细胞毒性为0级,皮内注射无刺激。结论血管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它将在小口径血管替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菊;曾文;周静婷;李刚;张晓彦;朱楚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肝胆管结石120例病例资料,其中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3例;肝部分切除术37例;肝胆管成形术加胆肠吻合术31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10年的随访,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手术之间的术后残石率、术后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2.23%、78.69%、9.23%),肝部分切除术(8.05%、95.93%、18.09%),肝门部胆管成形加胆肠吻合术(13.33%、87.33%、21.32%),纤维胆道镜取石术(31.98%、78.04%、15.69%)。术后总残石率24.17%、总优良率85.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3%。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患者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优良率。

    作者:熊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温后的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应用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刺激小,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生理盐水为等渗液,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的特点,作为结膜囊冲洗液,可清除眼结膜囊内的细菌、破坏细菌生长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目的。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对减少结膜囊充血,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冬季,常温下的生理盐水温度仅为4℃,对结膜囊的刺激较大,易出现充血、不适、配合不佳等情况,终导致冲洗不彻底,易引发眼内感染。我科于2012年冬季使用加温后的结膜囊冲洗液进行冲洗,并对两种不同温度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廷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阴茎癌根治中厚皮片自体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阴茎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对患者实施阴茎切除、尿道会阴改道同时,腹股沟、盆腔淋巴清扫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皮肤缺损大、缝合张力高,因此50%~70%患者将会出现伤口感染、裂开、淋巴漏等并发症[1-2],制约了临床上手术的彻底实施,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淋巴清扫术后,取患者股外侧或上腹部中厚皮片行自体植皮8例,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准确的治疗与配合,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同时,显著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秀;卓宏;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内胆管虚拟手术可视化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进展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器官,对其进行复杂手术操作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肝内胆管系统纷繁交错,胆管管径细小,分支分布不规则且变异多,临床缺乏肝内胆管手术切除的“金标准”可供参照,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如果准确掌握肝内胆管立体构象并能够精确设计手术路径以避免术中胆管破裂和肝内出血,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仿真应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使得在计算机上构建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模型、实现肝内胆管虚拟手术仿真成为可能。目前,如果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和临床CT、MRI等影像资料对肝内胆管系统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利用三维可视化图像研究肝内胆管的立体结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肝脏手术切除路径,利用计算机构建肝脏虚拟手术仿真平台的研究,那么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建立肝脏外科虚拟手术模拟系统、实现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化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野;李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缝合术在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1]。其中有部分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子宫体部收缩良好,无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软,出血较迅速。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2例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前列腺素制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菊;余淘;王贤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