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周毅;郭学刚;林涛;王苏丽;许昌泰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老年,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 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受体影响泌乳素瘤发生的作用途径

    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为泌乳素( prolactin,PRL)瘤[1]。 PRL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Myc原癌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factor-1,Pit-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中枢多巴胺D2样受体(D2R)、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等。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s,ERs)参与PRL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ERs如何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PRL瘤的发生发展,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朱孔江;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14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病例,分析其手术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 mL。术后解剖复位5例,良好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1例。临床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3例出现异位骨化,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后柱(壁)、大转子截骨断端均骨性愈合,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术中显露情况良好,有利于骨折、脱位的复位及固定。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电子耳蜗是至今为止让全聋患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内耳受损的部分,用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儿获得听力[1]。我科麻醉恢复室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电子耳蜗术后患者33例,均为青春期以前小儿。由于此类患儿年纪幼小,不能将自己的反应进行有效表述,因此,对麻醉复苏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通过口型、手势、图片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交流,给予了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采血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针刺伤在护理静脉穿刺操作中较为常见,针刺伤对于采血护士的危害相对更大,且易给护士带来极大的心理障碍。静脉真空采血的使用避免了采血护士与血液直接接触,使血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但采血护士在操作中仍不可避免受到针刺伤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静脉穿刺时的保护装置,更好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为此特设计了一种采血针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规范化教学体会

    近年来,消化内镜手术技术蓬勃发展,紧跟国际趋势,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临床消化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内科手术主流趋势,病患得益于其中微创快捷方便治疗的同时,对消化内镜专业医生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和医师的培养,及消化内镜专业医师培训的需要,以适应中华内镜学会关于加强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探索了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教学和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吉清;肖天利;彭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Pad用于整形外科手术学教学的探讨

    近年来,整形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倍受医学生欢迎。由于外科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本科学习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加强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毕业后教育十分重要。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加强整形外科手术学的学习和教育,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以iPad为代表的一系列平板电脑特别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目前国内外已有院校将iPad引入教学和医疗服务中[1-2]。将这一新兴事物引入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手术学教学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缝合术在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1]。其中有部分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子宫体部收缩良好,无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软,出血较迅速。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2例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前列腺素制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菊;余淘;王贤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刻度软尺的设计及测量输液瓶中液体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瓶装溶液往往没有精准的刻度显示,大多数厂商仅以瓶装容量为单位,未在瓶身注明刻度标识溶液量。而临床输液时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注溶液,输注时瓶身处于倒立位,很难准确估算输入人体的溶液量。我们依据不同规格的溶液瓶设计一种带有刻度的软标尺,在溶液倒立输注时可以准确测量输液瓶中剩余的液体量,以此来计算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量,不但直观可靠,在减少护理工作量的同时,还非常简单适用。

    作者:王锐;黄蕖;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2例病例情况。结果652例中EST成功634例(97.2%),再行LC成功621例(97.9%)。 LC后平均住院4 d(2~15 d)。652例中有 EST前伴有急性胰腺炎171例;不伴有急性胰腺炎481例,但EST后并发胰腺炎62例(13.1%)。621例LC后,合并胆汁漏8例(1.2%),经术中引流而愈;合并胆囊区积液120例(19.0%),其中118例自愈,另外2例脓肿形成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而愈。结论 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江少杰;周文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 tumors of the foramen magmum,FMMs)是枕骨大孔区常见的良性肿瘤[1]。颈痛往往是其早期唯一症状,而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常在疾病晚期出现。由于枕骨大孔附近有延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2]。本文总结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15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惠清;赵欣;张梦莹;胡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保乳组采用保乳术,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保乳组乳房外形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根治组(P<0.05)。但是保乳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与根治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姚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共247例为研究对象,对8个可能与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性别、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等因素在有脱位组与无脱位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2)、手术方式为后外侧入路(OR=3.478)、人工股骨头直径为22 mm(OR=2.558)可作为预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当股骨头直径大于或等于30 mm(OR =0.635)时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建议术前、术中应将各危险因素纳入考虑并选择个体化优治疗方案。

    作者:罗肖;陈敬忠;张怀学;苏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是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地进行心脏检查。心脏体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在心脏体检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婧;陈汉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随访1~3年后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预后满意30例,症状改善者40例,良好者10例,有10例较差,手术总有效率为88.9%。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部位、难治程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病程和每日发作频率等有显著的相关性。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部位、病程、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每日发作频率为影响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较好,但手术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陶裕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先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待血β-HCG呈对数下降后出院观察,监测血β-HCG下降至100 mIU/mL后再次入院行宫腔镜手术。14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血β-HCG水平降至100 mIU/mL以下所需时间14~35 d,平均(26.5±2.7) d。甲氨蝶呤总量50~150 mg,平均(75.5±15.0) mg;米非司酮总量150~450 mg,平均(275.0±54.5) mg。出血量5~50 mL,平均(35.6±5.2) mL。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检查治疗宫颈妊娠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作者:杨红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BK术中不同冲洗方法对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影响

    在前弹力层下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中角膜瓣下冲洗应用广泛,其作用是保证泪脂冲洗更充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反应,有效预防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er keratitis,DLK)的发生。因前弹力层下原位角膜磨镶术( SBK)术中要制作角膜瓣,残留层间异物及脂质分泌物冲洗不充分是导致术后角膜沙漠式反应的直接原因。我们对160例(320眼)近视患者进行冲洗方法改进,冲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文容;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