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灵
近年来,整形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倍受医学生欢迎。由于外科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本科学习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加强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毕业后教育十分重要。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加强整形外科手术学的学习和教育,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以iPad为代表的一系列平板电脑特别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目前国内外已有院校将iPad引入教学和医疗服务中[1-2]。将这一新兴事物引入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手术学教学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动物模型,探讨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方法家犬20只随机分为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以小口径异种血管为桥血管。左侧第4肋间切口入胸,先行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端血管吻合,再行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术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果2组犬均无术中死亡。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主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33.9±4.8) min和(29.6±3.5) min(P<0.05),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28.5±3.0) min和(28.1±2.3) min(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5±16.2) mL和(66.5±12.3) mL(P>0.05)。降主动脉组术中侧壁钳夹降主动脉后股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术后2只犬出现黑便。结论将小口径异种血管吻合在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均可成功构建犬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模型;降主动脉组股动脉血压波动大,存在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头臂干组血管吻合用时稍长,但术中股动脉血压波动小,模型构建相对更安全。
作者:赵亮;文灿;孙建森;吴杨霄;杨爱军;张天飞;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电子耳蜗是至今为止让全聋患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内耳受损的部分,用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儿获得听力[1]。我科麻醉恢复室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电子耳蜗术后患者33例,均为青春期以前小儿。由于此类患儿年纪幼小,不能将自己的反应进行有效表述,因此,对麻醉复苏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通过口型、手势、图片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交流,给予了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作者:阳波;谭雄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肿瘤的26%。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以后的妇女,但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女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具有较强的保乳意愿。保乳手术不仅具有明显的局部控制疗效,同时也可取得美观的良好效果,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应用保乳手术治疗的46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解剖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波;段忠玉;郑梅;杨恩彬;陈滟;钟云华;武煜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在显微技术操作下使用血管造影剂判断瘤颈周围血供并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颈夹闭。夹闭后可将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起到防止发生破裂出血的作用,使用血管造影剂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载瘤动脉通畅程度,确保灌注区供血。使用简便,迅速且准确性较高。现将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朱智;甘晓琴;郑朝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手术患者每天进出手术室,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保持患者有效静脉通路十分重要。在搬动患者时,往往重点关注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导致输液杆常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我科采用输液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保证了各环节有效静脉通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聂智容;毕娟;颜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可逆性改变来对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但可逆的细胞功能性改变可能发展为增生、分化,甚至是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新生物的10%~25%,14%的尸检中可发现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显示每6人中便有1人出现垂体偶发肿瘤。在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中,约50%为泌乳素( prolactin,PRL)瘤[1]。 PRL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c-Myc原癌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factor-1,Pit-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中枢多巴胺D2样受体(D2R)、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等。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s,ERs)参与PRL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ERs如何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PRL瘤的发生发展,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朱孔江;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是脑外科手术的难点与重点[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高危人群、时段的重点监控,是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0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护理并发症少,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田丰;鲜继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2例病例情况。结果652例中EST成功634例(97.2%),再行LC成功621例(97.9%)。 LC后平均住院4 d(2~15 d)。652例中有 EST前伴有急性胰腺炎171例;不伴有急性胰腺炎481例,但EST后并发胰腺炎62例(13.1%)。621例LC后,合并胆汁漏8例(1.2%),经术中引流而愈;合并胆囊区积液120例(19.0%),其中118例自愈,另外2例脓肿形成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而愈。结论 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江少杰;周文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脊索瘤是脊柱骶尾段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我院2012年2月收治1例罕见骶骨巨大脊索瘤,瘤体占据整个骨盆,采用腹腔镜下前路分离结扎肿瘤血管、游离肿瘤,后路分离取出瘤体、腰骶髂重建,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励;魏敏;徐双双;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 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田长庆;陈扬;余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作者: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艾红艳;黄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常规术野消毒环节,理想的冲洗液既要有消毒效果,又要对眼部的刺激小,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生理盐水为等渗液,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的特点,作为结膜囊冲洗液,可清除眼结膜囊内的细菌、破坏细菌生长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目的。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对减少结膜囊充血,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冬季,常温下的生理盐水温度仅为4℃,对结膜囊的刺激较大,易出现充血、不适、配合不佳等情况,终导致冲洗不彻底,易引发眼内感染。我科于2012年冬季使用加温后的结膜囊冲洗液进行冲洗,并对两种不同温度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廷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囊袋血肿的发生,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易继发感染等不良后果[1]。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16例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器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敏;张艺;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清扫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6例患者资料,采取保脾脾门淋巴清扫的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脾门淋巴结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20 mL;术后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3~9个,平均5个。术后有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1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进展期近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脾脏同时可以安全彻底地清除脾门淋巴结。
作者:孙轶;梁天伟;韦永成;李景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 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郭学刚;林涛;王苏丽;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14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病例,分析其手术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 mL。术后解剖复位5例,良好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1例。临床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3例出现异位骨化,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后柱(壁)、大转子截骨断端均骨性愈合,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加大转子截骨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柱(壁)骨折,术中显露情况良好,有利于骨折、脱位的复位及固定。
作者: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ATS1-YAP信号通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未干预组、LATS1 siRNA干预组和YAP siRNA干预组。构建LATS1 siRNA和YAP siRNA,LATS1 siRNA干预组利用LATS1 siRNA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27,YAP siRNA干预组利用YAP siRNA转染HS27。转染后48 h利用Western-blot观察LATS1、YAP和col-lagenⅠ的表达情况,应用MTT检测HS27细胞株的细胞活力情况。结果 LATS1 siRNA转染48 h后LAT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YAP蛋白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活力显著增高;YAP siRNA转染48 h后LATS1蛋白表达无变化,YAP蛋白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LATS1-YAP信号通路可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成为皮肤创伤后修复以及阻止创伤后瘢痕形成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卢昊;刘婷;陈宇;毛彤春;雷泽源;樊东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制作重物砸伤的脊髓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损伤节段为T9~T10;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IF在损伤急性期(术后72 h)的表达改变。用RT-PCR显示MIF与RhoA的mRNA水平改变;用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小胶质细胞表达MIF和RhoA的情况。结果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72 h,MIF在损伤段脊髓中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MIF的mRNA水平升高,且伴随RhoA的mRNA水平升高,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的急性期,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MIF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和星形胶质样细胞中有MIF累积,神经元中MIF的水平变化不显著。同时,MIF的mRNA水平也出现上调,与RhoA的mRNA上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提示MIF可能调节损伤局部微环境参与轴突再生抑制。
作者:赵喆;姚远;杜长国;邓其跃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