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智容;毕娟;颜婕
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手术患者每天进出手术室,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保持患者有效静脉通路十分重要。在搬动患者时,往往重点关注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导致输液杆常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我科采用输液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保证了各环节有效静脉通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聂智容;毕娟;颜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作者:彭珠芸;俞丽丽;韩建;肖凤莲;王全民;普小芸;李力;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不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方式分为三野清扫组跟二野清扫组,每组各60例。二野清扫组采用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三野清扫组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2组经治疗后淋巴结的转移率、手术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三野清扫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8.33%和20.00%,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0.00%,均低于二野清扫组;手术生存率为83.33%,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伟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产后出血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1]。其中有部分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子宫体部收缩良好,无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软,出血较迅速。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2例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前列腺素制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菊;余淘;王贤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整形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倍受医学生欢迎。由于外科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本科学习阶段的课时安排较少,加强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毕业后教育十分重要。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加强整形外科手术学的学习和教育,对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以iPad为代表的一系列平板电脑特别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目前国内外已有院校将iPad引入教学和医疗服务中[1-2]。将这一新兴事物引入整形外科年轻医生的手术学教学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一鸣;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阴茎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对患者实施阴茎切除、尿道会阴改道同时,腹股沟、盆腔淋巴清扫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皮肤缺损大、缝合张力高,因此50%~70%患者将会出现伤口感染、裂开、淋巴漏等并发症[1-2],制约了临床上手术的彻底实施,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淋巴清扫术后,取患者股外侧或上腹部中厚皮片行自体植皮8例,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准确的治疗与配合,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同时,显著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秀;卓宏;曾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 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陈金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是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地进行心脏检查。心脏体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在心脏体检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婧;陈汉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消化内镜手术技术蓬勃发展,紧跟国际趋势,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临床消化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内科手术主流趋势,病患得益于其中微创快捷方便治疗的同时,对消化内镜专业医生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和医师的培养,及消化内镜专业医师培训的需要,以适应中华内镜学会关于加强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探索了消化内镜手术技能阶梯式教学和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吉清;肖天利;彭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患者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食管肿瘤,死亡3例,其余病例恢复良好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结论高龄高位食管癌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颈部吻合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贾维坤;马顺然;杜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器官,对其进行复杂手术操作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肝内胆管系统纷繁交错,胆管管径细小,分支分布不规则且变异多,临床缺乏肝内胆管手术切除的“金标准”可供参照,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如果准确掌握肝内胆管立体构象并能够精确设计手术路径以避免术中胆管破裂和肝内出血,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仿真应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使得在计算机上构建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模型、实现肝内胆管虚拟手术仿真成为可能。目前,如果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和临床CT、MRI等影像资料对肝内胆管系统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利用三维可视化图像研究肝内胆管的立体结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肝脏手术切除路径,利用计算机构建肝脏虚拟手术仿真平台的研究,那么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建立肝脏外科虚拟手术模拟系统、实现肝内管道系统三维数字化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野;李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先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待血β-HCG呈对数下降后出院观察,监测血β-HCG下降至100 mIU/mL后再次入院行宫腔镜手术。14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血β-HCG水平降至100 mIU/mL以下所需时间14~35 d,平均(26.5±2.7) d。甲氨蝶呤总量50~150 mg,平均(75.5±15.0) mg;米非司酮总量150~450 mg,平均(275.0±54.5) mg。出血量5~50 mL,平均(35.6±5.2) mL。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检查治疗宫颈妊娠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作者:杨红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类化合物,抗癌谱广,在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我科于2013年2月,1例患者签署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CVC)和经外周深静脉置管( PICC)输注长春瑞滨的知情同意书后,在外周左前臂静脉置留置针输注长春瑞滨发生渗漏致皮下组织严重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泽惠;陈显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是脑外科手术的难点与重点[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高危人群、时段的重点监控,是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0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护理并发症少,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田丰;鲜继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 UTI)联合ghrelin( GHL)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UTI联合GHL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肠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内毒素(LPS)15 mg/kg腹腔注射大鼠作为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UTI组、GHL组、UTI+GHL组,采用HE染色、RealTime-PCR、小肠葡聚糖蓝-2000(BD-2000)推进率和ELISA等方法在12 h及24 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屏障功能、小肠运动功能以及炎症介质TNF-α、IL-6、HMGB1等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 UTI + GHL 组、UTI 组与 LPS 组相比能不同程度减轻回肠结构损伤,且 UTI + GHL 组更明显(P<0.05)。 UTI组和UTI+GHL组在RD-5和TFF3 mRNA表达水平方面较LPS组有显著提高(P<0.05),且UTI+GHL组升高明显(P<0.05)。 GHL组和UTI+GHL组较LPS组小肠运动功能均显著升高,且UTI+GHL组更为明显(P<0.05)。 UTI+GHL组、UTI组、GHL组与LPS组相比均能显著降低TNF-α、IL-6、HMGB1等炎症因子表达(P<0.05),且在肠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类似结果。结论 UTI联合GHL可通过抑制内毒素血症时全身炎症反应及肠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肠屏障及提高肠运动功能。
作者:陈峤;黄健;黄显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82例患者治愈69例(84.1%),显效8例(9.8%),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黏膜接触性头痛组治疗前VAS评分大于鼻窦性头痛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解除了鼻腔和鼻窦的挤压以重建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了鼻腔和鼻窦正常的功能,对鼻源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军;多吉;徐文萍;曾涛;黄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脊索瘤是脊柱骶尾段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我院2012年2月收治1例罕见骶骨巨大脊索瘤,瘤体占据整个骨盆,采用腹腔镜下前路分离结扎肿瘤血管、游离肿瘤,后路分离取出瘤体、腰骶髂重建,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励;魏敏;徐双双;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的利弊,以提高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位于食管中段的食管癌住院手术患者110例,依据术式不同,即经右胸Ivor-Lewis手术和左胸Sweet手术,将病例分为Ivor-Lewis组55例和Sweet组55例。对比分析2组术后切除标本的食管长度、肿瘤浸润和切除距离、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胸腔和腹腔淋巴结清除的数量及癌浸润淋巴结的阳性率等,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师参加Ivor-Lewis组和Sweet组术中处理胸部和腹部的解剖学问题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在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方面Ivor-Lewis组明显大于Sweet组(P<0.01);Ivor-Lewis组食管癌切缘癌残留阳性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Sweet组的21.82%(P<0.01);问卷调查手术医师对2组术中解剖问题评分Ivor-Lewis组明显优于Sweet组。结论食管中上段癌外科手术建议采取Ivor-Lewis术式,贲门部及下段食管癌适宜Sweet手术。
作者:周钢;邢宇彤;窦鹏挥;戚家峰;罗艳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刺伤在护理静脉穿刺操作中较为常见,针刺伤对于采血护士的危害相对更大,且易给护士带来极大的心理障碍。静脉真空采血的使用避免了采血护士与血液直接接触,使血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但采血护士在操作中仍不可避免受到针刺伤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静脉穿刺时的保护装置,更好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为此特设计了一种采血针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