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28例临床研究

朱巧;梁志清;徐惠成;邓黎

关键词:阴道残端癌, 复发, 预后, 腹腔镜
摘要:目的:总结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阴道残端再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复发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8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8例阴道残端癌患者根据病情采用部分阴道切除、全阴道切除和阴道扩大切除等手术方式;比较28例患者预后是否与淋巴结转移、阴道旁受累、再次复发时间间隔、组织分化程度等相关。结果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40个月及15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是66.1%和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8个月及40个月(P<0.05);3年生存率依次是0和24%(P<0.05)。复发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大于24个月及小于等于24个月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是28个月及16个月(P<0.05)。结论阴道残端癌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较好。阴道残端癌的预后与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阴道旁受累、再次复发时间间隔、组织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通过STATA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计算合并值。结果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经Meta分析后发现:与非2型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人群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RR及95%CI为1.55(1.24,1.92),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吴坚坚;方针强;贾维胜;周锋;陈伟;叶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氪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DME患者25例(单纯激光组15例,24只眼;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激光组10例,13只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氪激光(510 nm红激光、483 nm黄激光)格栅样或大“C”字形光凝术,观察组在氪激光光凝后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随访期末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检查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视力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视力组间比较,观察组视力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510.75±61.06)μm、(487.47±43.41)μ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3.41±39.12)μm、(358.81±43.24)μm,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观察组视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氪激光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氪激光光凝对DME均有疗效。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氪激光光凝相对于单纯氪激光光凝,其治疗DME的术后视力恢复更显著,黄斑水肿吸收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凌;刘勇;阴正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膀胱镜训练模型及其练习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膀胱镜训练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在膀胱镜操作中的训练方法。方法设计并构建膀胱镜训练模型,根据膀胱镜检查过程及动作要领设计一套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选择20名首次接触膀胱镜操作的学生经训练模型进行膀胱镜操作训练,并验证训练成果。结果训练前后对比,所有参训人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步骤及手法明显熟练。结论通过膀胱镜训练模型的训练可以帮助初学者进一步掌握膀胱镜检查的理论基础、操作步骤及动作要领,并达到缩短膀胱镜操作学习曲线的目的。

    作者:周宏;黄赤兵;胡文刚;郑宗钊;宋波;李传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经急诊清创缝合联合晶体摘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患者的资料,其中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结果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患者,经过玻璃腔注药、或结合玻璃体切割术视力恢复较好。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患者效果较差,有3眼后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其中2眼行眼球内容物剜除。结论眼球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均应早期按照化脓性眼内炎进行积极处理,以避免延误挽救视力的治疗时机。

    作者:罗涛;吴燕;胡峥;蒋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手术止血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滞产、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导致产后出血28例患者,常规应用促宫缩治疗无效,采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总有效率100%,术后未发现子宫缺血坏死或晚期产后出血情况。结论此种缝合术止血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为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作者:齐新颖;杨凤桢;付永杰;曹亚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护理观察与干预

    目的:探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ICL/TICL)植入术后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及焦虑情绪的方法。方法对48例(9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ICL/TICL手术后,就其发生的自觉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及原因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自觉反应36例,占75%,其中头痛、头胀15例,占42%,恶心14例,占39%,呕吐4例,占11%,心悸3例,占8%。发生率较高,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患者不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度过术后24 h并出院。结论对ICL/TICL植入术后患者,除采取内眼手术护理常规外,更应重视术后24 h护理观察,及时发现术后自觉反应,予以妥善处理,能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郝廷静;袁财莉;周金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皮细胞在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呈日益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以及过敏性咳嗽等。上、下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既相互关联,又有其特殊的组织特异性。近年来,气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上下气道,是阻挡吸入性过敏原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气道上皮细胞的研究为呼吸道变态反应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王勇聪;彭华;汪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容缝合技术在五官急诊外伤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美容缝合技术处理面部五官急诊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25例五官外伤患者行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后,在清创的基础上根据伤口情况采用不同的美容缝合技术。结果所有病例愈合好,满意度100%,其中23名患者经过美容一期缝合达到五官外观完整,未见明显瘢痕增生,不影响功能,2名患者因为五官组织缺损较多留有轻度畸形,经二期修复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急诊美容缝术操作精细,损伤小,注重解剖和功能复位,后期瘢痕小,大程度地接近正常组织结构,达到美容的目的。

    作者:李晓格;王红霞;黄书鹏;李乐;石海山;季易;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icroRNA-203对人下咽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MicroRNA-203对人下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croRNA-203的下游调控靶分子,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RT-PCR、与Westenr blot等方法对其中与调节细胞迁移有关的靶分子MEKK1进行验证,证实下咽癌细胞中MEKK1的表达是否受MicroRNA-203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研究MicroRNA-203对下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可能影响下咽癌转移能力的因素。结果在过表达MicroRNA-203的下咽癌细胞中,Westenr blot检测靶基因蛋白表达量分析、qRT-PCR检测靶基因mRNA表达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均提示MicroRNA-203下调靶基因MEKK1的表达。细胞迁移实验证明过表达MicroRNA-203可显著抑制下咽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MEKK1是MicroR-NA-203的直接下游作用靶点,MicroRNA-203有可能通过负向调控MEKK1抑制下咽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作者:高丽;卞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广泛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例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别。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1.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Ⅰ级和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未见显著差别(P>0.05);2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于Ⅱ级病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杨军;童伟;朱勇军;许培炼;邵鉴魁;况尚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阔韧带Wolff管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Wolffian管附件肿瘤( Wolfffian adnexal tumor,W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发生于阔韧带的WAT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肿瘤位于阔韧带,呈带蒂有包膜的囊实性肿块,组织学可见大小腺管紧密排列、筛状及实性区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pan-cytokeratin、Vimentin、CK18、CD99阳性表达, alpha-in-hibin灶性阳性;calretinin、CD10、EMA、ER、PR、Syn、CA15-3和CA19-9阴性,Ki-67指数小于5%。 PAS染色腺样结构周围基底膜阳性。结论 WAT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具有特征性的wolffian管残件结构诊断。

    作者:宋汉香;郭乔楠;唐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Glil基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通过构建Glil基因腺病毒载体,以此上调人牙周膜干细胞( PDLSCs)中Glil基因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对人PDL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Glil目的基因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并将含目的基因的病毒转染PDLSCs细胞。 CCK-8法检测过表达Glil对PDLSCs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DLSCs中Glil的表达水平及其成骨相关标志物ALP、Runx2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过表达Glil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PDLSCs,过表达Glil的PDLSCs与空载体组比较,增殖速率减慢(P=0.00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DLSCs过表达Glil目的基因后可以高表达成骨分化标记蛋白ALP、Runx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Glil基因会导致PDLSCs的增殖减慢,成骨相关标志物增加,说明Glil基因能使PDLSCs成骨分化能力增强。

    作者:罗金英;钟建鑫;舒绍兵;张洁;朱璨;张倩;汤玲;周继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FA联合TACE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 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与单独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RFA(n=53)和RFA+TACE(n=5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7.6±12.3)个月,76例生存,38例死亡。 RFA+TACE组和RFA组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47.3%、32.6%和63.1%、37.2%、22.4%。RFA+TACE组和RFA组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5%、78.7%、65.9%和94.3%、75.6%、62.3%。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RFA+TACE治疗比单独使用RFA治疗具有更高的无瘤生存率,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作者:王瑜;马宽生;陈健;宋举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recombinant human mannose-binding lectin,rhMBL)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经腹腔注射LPS,构建肠黏膜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的变化情况,使用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以0、5、10、20μg/mL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aco-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Caco-2细胞中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结果经LPS刺激后,免疫组化和PCR观察到MBL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多,TUNEL染色显示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体外不同浓度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48 h后,20μg/mL rhMBL组的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余组。选取20μg/mL的rhMBL以不同时间处理Caco-2细胞后,早期凋亡率增加。经20μg/mL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ax/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比值升高,同时磷酸化P38、ERK蛋白表达增加。给予P38、ERK通路抑制剂后,与20μg/mL相比P38抑制剂能部分使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降低,早期凋亡减少。结论高浓度rhMBL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细胞凋亡,并提示rhMBL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许超;彭科;王文生;于敏;孙力华;杨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28例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阴道残端再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复发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8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8例阴道残端癌患者根据病情采用部分阴道切除、全阴道切除和阴道扩大切除等手术方式;比较28例患者预后是否与淋巴结转移、阴道旁受累、再次复发时间间隔、组织分化程度等相关。结果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40个月及15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是66.1%和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8个月及40个月(P<0.05);3年生存率依次是0和24%(P<0.05)。复发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大于24个月及小于等于24个月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是28个月及16个月(P<0.05)。结论阴道残端癌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较好。阴道残端癌的预后与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阴道旁受累、再次复发时间间隔、组织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

    作者:朱巧;梁志清;徐惠成;邓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对口唇段面动脉、面静脉及其分属支作解剖观测,为临床应用充实形态学数据。方法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32例64侧,观测口唇段面动脉、面静脉及其分属支的起始、走行、分布、管径及相互位置关系等情况,对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面动脉与面静脉在下颌骨下缘处位置关系不恒定。以下颌骨下缘与面动脉交界处为起点,左右两侧面动脉距口角、下颌角、颏隆凸中点等处的距离,左侧分别为(5.49±0.63) cm、(2.50±0.89) cm、(6.20±1.68) cm,右侧分别为(5.69±0.72) cm、(2.56±1.08) cm、(6.85±1.86) cm;在下颌骨下缘处面动脉管径左侧为(0.33±0.08) cm、右侧为(0.38±0.07) cm,面静脉管径左侧为(0.40±0.12) cm、右侧为(0.42±0.18) cm。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属支不一定同行,且左右基本不对称。上唇动脉位置较为恒定,下唇动脉存在较大变异。结论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走行、位置关系及其分(属)支变异较大;上唇动脉较下唇动脉更易于定位。熟悉血管分布情况对面部皮瓣移植及口唇部手术具有极大意义。

    作者:杨东芹;喻磊;边欢;汤凤;谭洋;白雪琴;傅亚婷;胡跃萱;黄兰;陈静;伍龙海;张警萍;曾燕;王小波;冉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七氟醚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维持中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改变及适浓度。方法按常规手术安排顺序收入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60例,常规诱导,全程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4例,中年组20例,老年组6例。记录诱导前及麻醉维持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SBP、DBP、M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及各浓度下患者例数、年龄。结果麻醉维持后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维持后MAP在诱导前MAP ±20%范围内波动。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麻醉时间延长,0%~1%CETsev下患者例数由35例下降至11例,1%~2%时由10例上升至20例,2%~3%时维持在14例左右。结论 CETsev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近似,2%~3%CETsev在各年龄段是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维持循环稳定的适浓度。

    作者:徐珊;袁志会;郑雪;周军;朱昭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66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腋筋膜肿胀法)578例和对照组(标准清扫法)288例,比较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8例(1.4%)、患侧胸壁与上肢感觉异常13例(2.2%),淋巴漏8例(1.4%),与对照组并发症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局部复发率(P>0.05)。结论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晨芳;寇晓梅;柯永莉;李燕;喻兰雅;李黎;张玉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并皮肌炎的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皮肌炎的围手术期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合并皮肌炎的NSCLC患者和6例不伴皮肌炎的NSCLC患者进行1∶1配对研究,分别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术后3d胸腔引流量、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围手术期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是否合并皮肌炎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胸腔引流量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皮肌炎与不伴皮肌炎患者的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0.00%(3/6)和16.66%(1/6),肺炎/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50.00%(3/6)和16.66%(1/6),住院时间分别为(16.28±3.61) d和(11.11±2.9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和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住院时间较长,应引起注意。

    作者:钱凯;谭群友;王如文;邓波;周景海;康珀铭;蒋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BL教学法在医务人员埃博拉病毒病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始于2014年3月,流行于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通过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其病死率高达50%~90%,目前尚无治疗特效药。缺乏训练有素的EVD医务人员是限制国际社会对西非国家展开援助的一大阻碍。 WHO把其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1]。通过对WHO培训工作的实地考察、学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我们认为EVD的培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的正确使用,而应当结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开展,目的是培养、强化EVD防护的意识。

    作者:杨智清;杨爱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