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救治新生儿重度烫伤一例

刘小龙;努尔兰;王晓凤

关键词:救治, 新生儿, 预防感染, 水烫伤, 电解质, 医院, 洗澡, 水份, 患儿, 本科, 包扎
摘要:患儿出生22 h,洗澡时被突然喷出的热水烫伤.当地医院给予简单的清创包扎预防感染,补充水份240 ml、电解质60ml,于伤后10 h转入本科.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同源盒基因B2反义寡核苷酸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B2(HOXB2)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将硫代磷酸修饰的同源盒基因HOXB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入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和RT-PCR观察不同浓度反义寡核苷酸对内皮细胞增殖及HOXB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介导的HOXB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同时HOXB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HOXB2在内皮细胞的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对HOXB2的研究有可能为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晓启;刘旭盛;刘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粘菌素B霜与磺胺嘧啶银霜对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常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本实验利用多粘菌素B对绿脓杆菌及革兰阴性的强大杀菌作用将其制成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进行疗效比较.

    作者:刘强;李国辉;曹勇;吴燮卿;钟小春;胡庆宏;张永模;吴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判断肢体高压电击伤血管损伤程度

    肢体高压电击伤往往伴有血管的损伤,而血管的损伤程度是决定是否截肢及截肢范围的重要指标.以往对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多以电烧伤局部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肢体末梢循环表现为参照.由于以上两项指标不能及时、准确反映血管的损伤程度,我科采用彩色多普勒判断16例高压电击伤患者血管损伤程度,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青军;胡安军;张桂玲;冀建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敏感性的发生机制

    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是严重烧伤、创伤、手术、休克等多种条件下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缺血、缺氧不仅增加了感染、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等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敏感性,且在启动以致决定在随后发生的各种继发性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亚重创伤、烧伤后机体组织、器官血流重新分布及不同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反应敏感性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顾此失彼.为此,人们对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敏感性的发生机理不断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缺血缺氧性损害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王水明;刘友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硫酸镉烧伤并多脏器受损二例

    例1,女,36岁,因接触110℃硫酸镉液约15 s,致深Ⅱ度烧伤80%TBSA.救离现场后清水冲洗10 min,伤后5 h入院.常规补液抗休克(尿量30~50 ml/h),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锌糊剂.次日出现磺胺结晶尿及血尿,体温36℃,血白细胞44×109/L,中性0.97.创面立即停用磺胺药物,改用京万红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利尿,碱化尿液(尿量3 000 ml/d).磺胺结晶尿持续36 h,血尿持续3 d.第11 d出现腹泻,为黄绿色稀水便,5~7次/d,每次200 ml,持续2 d.第15天频繁排血便,当日排14次,次日19次,每次100~500 ml,为暗红色血便.血红蛋白由130g/L降至60 g/L.留置胃管,应用止血药.1周内输全血6 000 ml,血浆800 ml,血红蛋白升至120g/L.第25天,患者精神状态差,食欲欠佳,双眼黄染.实验室检查:黄胆指数35 μmol/L,射浊12 U/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447 U/L.应用能量合剂及护肝类药物治疗22 d后,肝功各项指标正常,全身情况改善.伤后55 d,创面愈合出院.

    作者:肖奇;喻海池;谢敏;雷果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凝血酶肽促进缺血创面愈合与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P508)对促进缺血创面愈合与皮瓣存活的作用.方法SD大鼠66只,制作部分缺血创面(16只)、完全缺血创面(16只)、正常创面(18只)及皮瓣(16只)模型,每一模型又分为TP508治疗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术后第3、7、10、14天,将创面或皮瓣坏死轮廓描记至醋酸纸七,输入计算机求出创面面积或坏死面积.结果术后7 d和14 d,TP508组正常创面面积仅为对照组的73.7%和45.4%.术后7 d,TP508组部分缺血创面面积为(99.8±30.7)mm2,而对照组为(128.0±43.4)mm2.术后第10天,TP508组完全缺血创面面积为(293.0±34.0)mm2,对照组为(352.4±41.2)mm2.术后第7天,TP508组皮瓣坏死面积为对照组皮瓣坏死面积的80.4%,第14天为56.8%.结论 TP508对促进大鼠缺血创面愈合和皮瓣存活均有显著作用.

    作者:黄跃生;杨宗城;黎鳌;L.Sower;DH Carney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

    目的探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次多个扩张器置入面颈、胸部正常皮肤下,经广泛扩张皮肤后修复瘢痕.切除瘢痕散在、畸形比较严重的创面共计13例,置入的扩张器数量及大小依瘢痕畸形程度不同为5~8个,扩张容积30~450 ml不等.手术遵循整形外科设计原则,尽可能使修复后的切口处于顺皮纹或隐蔽处,以面部器官正确复位、颌颈角正常、上胸部避免植皮为治愈标准.结果 13例面颈、胸部散在瘢痕切除均一次性完成,皮瓣全部成活,其质地、色泽理想,面部器官、颈胸部外观与功能较好.结论采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胡大海;徐明达;陈璧;朱雄翔;王波涛;苏映军;姚庆军;董茂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症烧伤对高频通气辅助呼吸效果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尤其合并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常继发呼吸功能障碍,因此呼吸支持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开放性高频喷射通气(HFJOV)由于气道开放,使用简便、快捷,不影响自主呼吸,循环干扰少.笔者单位于1983年将此用于烧伤临床,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呼吸方式.但是,仍然有部分病例的应用效果不佳,需要及时更换其他呼吸支持手段.作者通过对有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无效病例进行比较,旨在了解烧伤患者的伤情特点对HFJOV疗效的影响,探讨HFJOV救治重症烧伤的病例选择及限度. (收稿日期:2000-10-23

    作者:吴志宏;曾元临;李国辉;曹勇;吴燮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1997年5月以来单纯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或伴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68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1例,液体烫伤19例,蒸气烫伤3例,化学烧伤2例.头面部烧伤面积平均(3.24±1.17)%TBSA,全身大烧伤面积76%TBSA.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组27例,暴露治疗组18例.观察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情况.

    作者:郝超;徐昌政;刘雄飞;姜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眼烧伤的激素治疗

    目的为改善眼球烧伤预后差的现状,观察激素治疗眼球烧伤的新方法.方法激素治疗组:1997~2000年眼球烧伤的入院患者12例(18只眼),常规加皮质激素和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皮质激素伤后立即开始,全身与局部同时应用,疗程2~4周.生长激素伤后1周开始,持续2周.对照组:1993~1996年的住院患者9例(12只眼),常规治疗眼球烧伤.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激素治疗组12例患者烧伤眼球全部愈合,溃疡和穿孔发生少,视力恢复良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皮质激素和人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有益于眼球烧伤的治疗.

    作者:韩春茂;余朝恒;姚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以颞浅动脉枕区吻合支为蒂头皮瓣行双眉再造

    目的运用颞浅动脉串连两个头皮岛状皮瓣,进行各种原因导致双眉缺损的眉毛再造.方法将一侧颞浅动脉顶支及其与同侧枕动脉在颞顶区的吻合支为蒂,携带颞顶区和颞枕区方向相反的两块头皮,头皮瓣大小为1.0cm×5.0 cm,一次完成双眉再造. 结果应用此方法共完成双眉再造4例.再造双眉对称粗旷,串连的两个头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满意,眉毛生长浓密.结论对于双眉缺损的男性患者,应用一侧颞浅动脉及与枕动脉吻合支为蒂一次性再造双眉,是眉再造的一个较好方法.

    作者:李养群;李森恺;杨明勇;黄渭清;翟弘峰;霍然;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早期磨痂手术在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1.一般资料:本组男73例,女6例,年龄12~48岁,烧伤总面积5%~90%.其中火焰烧伤48例,浓硫酸烧伤3例,矿井下粉尘燃爆伤23例,其他原因烧伤5例.

    作者:傅洪滨;王德昌;王明青;王一兵;徐家杰;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前臂电击伤磁共振检查九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9~35岁.致伤电压为380 V~10 kV.入院时间为伤后3~6 h.烧伤面积为1%~15%.其中双前臂损伤4例,手臂肢端存在血运障碍3例4只手.多数受损肢体的前臂仅为局部Ⅱ~Ⅲ度创面(图1a)或正常皮肤(图1b).

    作者:仇旭光;陈挺孙;王野平;蒋金珩;舒锦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修复肉芽创面

    1999年3月~2000年8月,共观察创面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成人41例,小儿12例;创面存在时间3周以上者18例,3周以下者35例;修复面积12~250 cm2,平均(98±76)cm2.术前3 d开始准备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内层覆盖抗生素纱布,再用高渗盐水湿敷包扎,每天更换1次.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水肿消失后进行手术.

    作者:张巨祥;周锐华;毛国强;付双印;张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家兔高压电击伤后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家免电击伤后早期坐骨神经的病理和肌电生理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建立高压电实验装置,采用微型数字储存式记录器,经计算机回放分析获得测定电流值,并进行肌电生理与病理学检测.结果 50 Hz时神经组织的平均等效电阻值为(5.99±0.88)kΩ,电流密度平均值为83.5 mA/cm2.肌电生理及病理学检查显示,坐骨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结论高压电击伤后,周围神经的途经电流可导致神经的病理及肌电生理改变.

    作者:陈国华;吴亚莉;朱维平;严根荣;忻向荣;王关炎;陆瑞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碱烧伤后癌变二例

    例1,男,67岁.17年前误食火碱致食管烧伤后狭窄,多次扩张无效,半年后行胸骨后结肠代食道术,术后饮食生活正常.因1年前出现胸痛,现胸痛加剧入院.胸部CT示:下纵隔肿块.开胸探查,肿瘤位于食管肺下静脉水平,质硬,侵及纵隔胸膜并与周围淋巴结融合.切除肿瘤及胸段食管.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癌.

    作者:张美霞;申佃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致休克的处置分析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发生率高且难以复苏,成为早期救治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了1 539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探讨其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

    作者:杨晓东;张宏;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用整形方法修复颜面毁损性烧伤一例

    患者男,48岁,面、颈、胸及右手被浓硫酸烧伤后1 h入院.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创面约5 min.入院时体温36℃,脉搏6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68 mmHg(1 mmHg=0.133 kpa).右面部、右耳、鼻及颈胸部为Ⅲ度烧伤创面,左侧面颈为深Ⅱ度创面,右手为浅Ⅱ度创面.入院诊断:浓硫酸烧伤4%TBSA,浅Ⅱ度1%,深Ⅱ度1%,Ⅲ度2%TBSA.

    作者:童亚林;龚震宇;朱京红;孔质彬;高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角朊细胞与创面愈合

    烧伤是以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为主要特点的外伤,创面愈合的速度及质量是评价治疗水平高低的惟一可靠指标.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细胞是表支细胞,它包括角朊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及未分型树突状细胞,其中角朊细胞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1].因此,烧伤创面愈合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朊细胞的功能[2].

    作者:贾赤宇;陈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电烧伤致脊髓神经损伤合并白内障一例

    患者男,42岁.被10 kV高压电击伤头部,伤后有短暂昏迷,在当地急救处理后转入我院.查体:头颅左颞部有一7cm×6 cm大小的电流入口,呈Ⅲ度焦痂,左外耳廓有V形缺损,双足拇指干性坏死、跖底部有多个电流出口,右下肢及颈前、面部为Ⅱ度25%TBSA电弧烧伤创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及预防急性肾衰等治疗.分别于入院第2天、第7天行颈椎、胸椎X线片及胸椎5~11椎CT、MRI检查,结果提示正常.

    作者:张勇;王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