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国;王礼放;谭红;王德运;刘杰峰;胡毕亿;黄文卫;任所姣;孙凯
目的探讨喷洒法皮粒播植术在烧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所取刃厚皮切碎与等渗盐水混匀,置入喷嘴容器内,以压力喷洒的方式进行植皮.同时用数码图象分析技术测定皮粒分布状况;动物实验观察术后创面转归及病理变化;住院患者采用喷洒播植法,以漂浮移植方式为对照,比较手术及治疗结果.结果喷洒组的皮粒分布离散度明显小于漂浮组.供/受皮区面积比1∶10、1∶20及1∶50的3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3.2±3.8) d、(24.5±3.5) d及(38.3±6.1) d.喷洒组与漂浮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3.3±38.8) min及(165.6±91.6) min(P<0.05),供/受皮区面积比分别为1∶18.8±8.2及1∶7.6±3.0(P<0.01),创面一次覆盖率分别为(92.6±11.5)%及(79.7±22.5)%(P<0.01),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9.7±9.1)d及(37.3±7.6)d(P<0.05).结论喷洒法播植的皮粒分布均匀,操作简单,节省皮源,手术时间短,创面愈合快,适用于不同种类及形状的创面覆盖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卫国;王礼放;谭红;王德运;刘杰峰;胡毕亿;黄文卫;任所姣;孙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鼓式取皮机取大张皮的效果已被认可.传统取皮方法是将胶水分别涂于鼓式取皮机表面及供皮区表面,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弊端是,如果需要反复多次取皮时,在每次取完皮后必须将鼓式取皮机上胶水清理干净方可再用,这样拖延了手术时间.如果采用双面胶粘于鼓式取皮机表面进行取皮,由于皮肤有一定的油脂存在,加上双面胶出厂时间不一、胶的粘性等条件限制,取皮过程中往往因为粘性不强而脱鼓,不能完整切取大张皮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有不便之处.
作者:白东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病原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各类抗生素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累积每日约定计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及费用消耗,对5年来本院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量的变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率变化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本院烧伤病区使用量大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等价格较低的抗生素,含酶抑制剂类复合抗生素的用量与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负相关,第1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耐药率之间的7个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对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累积消耗DDD是反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第1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的变化可能对金葡菌的耐药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姜玲敏;杨小强;常东;蒋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生活中,烧伤瘢痕再烧伤并不常见,现将我院资料较完整的10份病历进行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薛铁所;薛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间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和阿片δ受体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部2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不同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通过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δ受体激动剂DPDPE或其拮抗剂ICI174864后心功能指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探讨δ受体在大鼠烫伤休克中的作用.结果 (1)大鼠烫伤后1、2、4 h,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比较,给予ICI174864后不同时间,动物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与各自伤前基础值的比值显著升高,给予DPDPE则显著降低.但无论给予ICI174864或DPDPE,心率比值的变化相差不显著;(3)ICI174864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DPDPE组(P<0.01).结论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的过量增加是促使休克加重和加快死亡的原因之一,该处δ受体可能起了重要的介导作用;拮抗δ受体的作用有利于对抗烫伤休克,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洪新如;赵小林;王成海;林葆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创面处理伴随着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合理的创面覆盖对成功地治疗大面积烧伤至关重要.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自体皮源不足仍是治疗的棘手难题之一[1].
作者:贾赤宇;陈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前临床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创面覆盖问题,但仍存在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磨擦能力差等不足,特别是无皮肤附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筛选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在瘢痕挛缩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包含4 096种人类基因的基因芯片研究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中一条基因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分布表达.结果在3例临床标本中,共找到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13条,均表达上调.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人成纤维细胞肌原蛋白基因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就发生了多种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的重要原因.
作者:马兵;吴军;易绍萱;王珍祥;贺伟峰;朱瑾;罗高兴;陈希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4年3月~2000年10月应用去炎松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共58例76处.年龄3~48岁,面积1.0 cm×2.0 cm~5.0 cm×8.0 cm.注射部位为烧伤后22 d以上自行愈合的深Ⅱ度创面.去炎松剂量选择:创面范围1.0 cm×2.0 cm时用10~20 mg,2.0 cm×6.0 cm用20~20 mg,5.0 cm×8.0 cm用40~60 mg,儿童剂量为成人量的2/3.确定要注射的范围并标记,采用质量分数5 g/L利多卡因与去炎松混合液,用普通注射器、5号针头,注射4~6次为一个疗程,每月1次,长10次.
作者:祁义;王惠杰;高松;关宇欣;谷树清;孙龙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早期采取措施阻断或减少严重创伤、失血等引起的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防止全身炎症反应和MO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报道肝素有许多新的作用,包括促进创面愈合[1]、改善微循环、增强脏器功能[2、3]、减少肠道细菌移位[4]和免疫调节等[5].本实验就肝素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张文安;岑瑛;李文;强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修复新西兰家兔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成纤维细胞与复方真皮基质凝胶混合制成真皮替代物,然后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培养1周后升至液面,继续培养1~2周,形成人工皮肤.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于家兔的全层皮肤缺损处,观察家兔反应,定期活检,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家兔创面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移植物下积脓、出血和感染,没有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能长期覆盖创面,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撕拉性,便于操作.结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生物活性敷料.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朱堂友;胡浪;贺萍;李文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37岁.因甲亢1年,1999年3月18日开始口服他巴唑每日3次,每次10 mg.同时口服中药黄独煎剂,每日9 g,早晚各一次煎服.近日感肝区闷胀,全身疲劳,肝功检查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25 I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移换酶28 IU/L.
作者:陈建设;陈劲松;张宗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Iκ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κBα)预处理大鼠,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提取组织核蛋白,与r-32PATP标记的NF-κ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提取肝组织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β、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烫伤组致伤后0.5 h NF-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至伤后24 h,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κBα预处理组,大鼠NF-κ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但显著低于烫伤组.RT-PCR分析,大鼠烫伤后0.5 h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持续至伤后24 h;AdIκBα预处理组,IL-β和TNFα表达显著低于烫伤组.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细胞内NF-κB迅速活化,IL-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著增强;经AdIκBα预处理能显著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κB的活化,并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
作者:王明海;太光平;张雅萍;肖光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输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犬44只,随机分为立即输液组(8只)、延迟输液组(15只)、不输液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7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凝固汽油燃烧30 s,致TBSA 50%Ⅲ度烧伤.伤后72 h或濒死期自心、肺、肝、肾和胃肠各取小块组织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伤后心、肺、肝、肾及胃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及退行性变,延迟输液组器官病变较立即输液组及不输液组者重.结论伤后延迟输液是严 重烧伤早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意生;史景泉;吴军;谯怡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提取猪皮胶原,与6-硫酸软骨素混合沉淀后冻干成膜.将胶原膜包埋于SD大鼠皮下,定期取材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制备的胶原膜具有密集的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适于手术操作.SD大鼠皮下埋藏试验表明组织相容性较好,无明显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化能力较强,降解速度慢,真皮构架稳定性好.结论海绵状胶原膜可作为真皮替代物移植于创面.
作者:杨珺;肖仕初;夏照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6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4~78岁,平均49岁.皮肤损伤部位涉及前臂、手背、小腿、足背、背部、骶尾部及腹股沟部.损伤面积2 cm×2 cm~25 cm×20 cm,平均74 cm2.全层皮肤坏死14例,表层坏死8例.涉及肌腱、肌肉或血管损伤4例,其中1例导致小腿截肢(表1).
作者:沈余明;沈祖尧;李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会阴部烧伤因邻近肛门及尿道口,常有尿液及粪便排出污染创面,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暴露疗法及早期手术后大张植皮或皮瓣转移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烧伤患者11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刘建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雷公藤提取物(LLZ)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LZ(5×10-3、5×10-4 、5×10-5、5×10-6 g/L),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药物雷公藤提取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浓度的LLZ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减少细胞数量,同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结论 LLZ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并非毒性所至.
作者:解伟光;姜会庆;李汉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创面愈合问题对于烧伤来说主要是及早、永久性覆盖创面和防治瘢痕过度增生.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进展很快,从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细胞内信号传导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愈合相关基因和功能蛋白.但临床应用性研究仍局限于细胞生长因子,且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经济疗效学部分限制了临床探索性应用.而创面覆盖物的研究由于近年来人工真皮、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is matrix,ADM)、复合皮乃至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大量研发又趋热门.有关创面愈合后的瘢痕过度增生,近年来研究热点转向瘢痕相关基因或致病基因的寻找和有效药物的筛选.
作者:韩春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般资料:1988~2000年,共收治烧伤面积在90%、Ⅲ度面积达70%以上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25.7±6.01)岁,烧伤总面积(93.6±3.04)%,Ⅲ度烧伤面积(79.6±9.15)%.治愈23例占76.7%,死亡7例占23.3%.29例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其中轻度6例,中度14例,重度9例.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1988~1993年收治12例治愈7例,治愈率为58.7%;1994~2000年收治18例治愈16例,治愈率为88.9%(表1).
作者:周一平;任加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