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
目的 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用正常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配合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治疗.实验组用低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联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同时服用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6个月时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透析后,与透析1个月比较,6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增高(P<0.05),而iPT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透析后,与透析1个月比较,3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0.05),而iPTH水平明显增高(P<0.05);6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0.05),而iPTH水平趋于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3个月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0.05),而iPTH水平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血磷、钙磷乘积、iPTH均轻度减低(P<0.05).结论 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HD患者能有效的维持血磷水平,降低钙磷乘积,而不致影响iPTH.
作者:周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宫颈癌合并妊娠因发病率低,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本文拟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宫颈癌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宫颈癌合并妊娠合理的处理方法.
作者:杨虹;朱根海;陈春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的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知识干预宣教,同期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进行保健干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4个月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情况及疾病控制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的2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情况及疾病控制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知信行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可达到较好地控制疾病的目的.
作者:林浩;戴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与手术减压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56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格拉斯哥(GCS)评分,为减少GCS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在病例遴选过程中选取GCS评分为4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价标准(GOS)评估,患者按照手术期间的减压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组间的预后数据.结果 术后颅内压仍然偏高的术后高压组患者的死亡率(78.8%)明显高于术后低压组(39.3%)和术后正常组(23.5%),而术后低压组的良好率高于术后高压组,术后颅内低压患者组出现植物生存患者的概率(10.7%)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手术减压后应尽量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并偏低的状态,以期降死亡率.
作者:杜光勇;杜彦挺;夏志强;韩彦清;梁文治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约2∶1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口服圣脑康丸治疗和对照组8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组服药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改善脑血流状态的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经圣脑康丸治疗后,行TCD检测,172例患者除2例外其余的脑血流异常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62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疗后经TCD检测,84例中的37例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恢复了正常,39例脑血流异常状态虽然有了好转,但不够稳定,且常有反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62/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 (37/172).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圣脑康丸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小英;温雪娟;王倩云;周迎莉;张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星;兰方琛;程俊波;张诚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10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0.75% 1.2 ml罗哌卡因复合0.2 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对照组使用0.75% 1.2 ml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评定麻醉总体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后3 min和5min的MAP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药效起始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总体效果实验组极满意度为64.0%,与对照组极满意度(4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度分别为4.0%和18.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循环稳定.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的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教学法组)70名和B组(行为引导教学法组)70名,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教师对两组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估学习积极性、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学习积极性均优于A组,阶段性知识考核评分也高于A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也高于A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为引导教学法可显著改善《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王荣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超声、CT等诊断技术作为诊断胆囊息肉的重要手段,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武瑞;刘忠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残角子宫系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另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缺陷而形成,残角子宫可致对侧子宫形态异常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脐带围绕胎儿颈部、四肢或躯干者称为脐带缠绕,其中约90%为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病,可致胎儿窘迫及产程延长或阻滞,产前应予B超确诊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脐带绕颈4周合并一侧残角子宫畸形足月活产临床少见.我科近几年仅收治1例,通过对其临床诊治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并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朱永利;胡春秀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深度以及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来收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4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异氟醚维持,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笑气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前(T1)、切皮前(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拔管后30 min(T4)测定SBP、HR、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白介素-6 (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与T1比较,A组和B组T2点SBP和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SB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A组和B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明显升高(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凭静脉输注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好的控制手术以及气腹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作者:蒲志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的92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陆永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行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恢复良好,血压降至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预后良好,虽其症状比较典型,但临床上少见,术前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王飞;王为服;钟江;符厚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后出现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的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 3例患者均予以理疗和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谷维素片治疗.结果 3例患者治疗时间为2~6个月,随访6~18个月,皮肤色素脱失部位均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曲安奈德进行痛点封闭治疗慢性运动系统疾病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持久低廉等优点,但其不良反应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蒲志超;谢伟勇;何灿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蛋白尿总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排泄率(24h UAER)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 UAER和24h蛋白尿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24h 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作者:程延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2 (Hp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临床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Hpa-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 Hpa-2在结肠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曾超;宋玉兰;姚运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浓度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患者CRP与CK-MB、LDH之间及CK-MB与LDH之间呈正相关(P<0.05),COPD急性期患者PaO2与CRP、CK-MB、LDH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浓度高,机体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心肌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联合检测CRP、CK-MB和LDH浓度可以为COPD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
作者:陆霓虹;杨蕤;杨继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次性夹闭,共92个动脉瘤,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良好72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充分显露动脉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术后处理,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家敏;吴雪松;潘荣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在正常值范围内轻度升高对代谢综合征(MetS)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南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业职工健康体检资料.体检项目包括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依据改良的NCEP-ATPⅢ定义的MetS诊断标准,比较不同ALT值MetS的发病率.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 857例,其中男性4 379例(74.8%),女性1 478例(25.2%).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3.1%,(男16.5%,女2.9%).MetS组ALT异常者(>40 U/L) 258例占33.9%,非MetS组ALT异常者(>40 U/L) 503例占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人群中MetS组患者个体ALT水平升高为(39.30±26.91) IU/L,而非MetS组ALT水平为(22.51±16.77) 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发病率增加.结论 ALT异常者中MetS发病率明显增高;ALT值在正常值范围内,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通过ROC曲线获得ALT截止值为23.55 IU/L,较现行临床正常参考值对Mets有更好的预警效果.
作者:周松华;缪珩;谢之俭;仇必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对36例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6例脑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常规开颅手术19例.经B超辅助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 术中B超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孙政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