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星;兰方琛;程俊波;张诚华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板固定骨盆环.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优良:微创内固定组92.5%;开放复位组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微创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日新;陈选明;张志刚;刘万新;陈矢明;廖梓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鱼晓波;柴小军;黄海龙;阮征;郑健;黄海华;章晓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4 164株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为控制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南京市第一医院4 164株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 164株病原菌中(真菌除外),革兰阳性球菌为855株(20.5%),以葡萄球菌属多(552株),其次为肠球菌属(303株).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1.7%).结论 重视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控制院内感染和病原菌耐药性的发展及临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董泽欣;夏永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单点教学法在责任组长带教查房中的考核考评质量,提升责任组长带教查房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带教责任护士查房考核质量,观察组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48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48名,采取单点教学法方式查房;对照组为2009年至2010年9月责任组长56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56名,采取整体查房方式.两组均由责任组长按照本院制定的《护理人员查房考评标准》考评,同时比较整体查房与单点教学查房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查房护士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结果 实施单点教学法查房考评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护士对查房的单点问题认知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组长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新进展、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考核得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单点教学法对责任组长带教查房考评,有利于所带教护士有针对性的学习,单点问题掌握较为细化,临床护理实践与运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诊断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X线造影、CT和内镜等检查证实的11例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患者资料,与15例无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者对比.受检者进行了胆道、胰腺、胃和十二指肠超声成像检查,观察测量饮水400~600 ml前后胆总管内径和是否有十二指肠内容物经胆总管壶腹部返流进入胆总管,并比较胆总管内径变化.结果 11例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患者饮水后均出现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对照组无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比较二者胆总管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成像能发现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特征性改变,简便易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树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星;兰方琛;程俊波;张诚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 1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观察组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碎石成功及结石排尽率明显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应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停留时间及输尿管解剖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的手术方案.对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结石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优先选择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
作者:刘中文;李钢;陈智勇;张杨;胡鹏;陈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的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知识干预宣教,同期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进行保健干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4个月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情况及疾病控制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的2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情况及疾病控制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知信行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可达到较好地控制疾病的目的.
作者:林浩;戴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锁骨骨折为常见性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0%[1],目前,单侧锁骨骨折较为多见,但是,双侧锁骨骨折却鲜见报道.我科2011年3月25日收治1例双侧锁骨骨折患者,并予以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帅永明;涂淑强;郭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机制.方法 本研究共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5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56例作为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后荨麻疹症状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杰;史新明;冯军;梅淑清;彭东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浓度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患者CRP与CK-MB、LDH之间及CK-MB与LDH之间呈正相关(P<0.05),COPD急性期患者PaO2与CRP、CK-MB、LDH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浓度高,机体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心肌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联合检测CRP、CK-MB和LDH浓度可以为COPD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
作者:陆霓虹;杨蕤;杨继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本文对海南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现状,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就业促进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实习单位对海南医学院该专业第一届学生的评价资料及对该专业老师、学生的访谈,为进一步完善海南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借鉴.
作者:周虹;陈正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时间4周.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β2-MG、TG、HbA1c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M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HbA1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肾脏损害,减少尿蛋白.
作者:李文宁;詹锋;陈道军;林书典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次性夹闭,共92个动脉瘤,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良好72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充分显露动脉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术后处理,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家敏;吴雪松;潘荣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5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29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血脂水平、左房左室大小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分析.通过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探讨性别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P=0.03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03)和左室大小(P=0.008)在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冠脉病变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左室扩大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保护因素;性别本身并不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作者:曾敏;李伟;林志川;刘肖君;林文婷;李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以下皮肤缺损的操作简单、疗效优良、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采用局部邻近随意皮瓣转移+原位游离植皮手术治疗的双胫骨以下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创口Ⅰ期愈合29例,Ⅱ期愈合1例,创口感染率为3.3%.肢体外观满意,无皮瓣坏死和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邻近皮瓣转移+游离植皮方法手术治疗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操作简单、外观满意、成功率高、疗效优良、治疗费用低廉,更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深度以及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来收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4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异氟醚维持,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笑气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前(T1)、切皮前(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拔管后30 min(T4)测定SBP、HR、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白介素-6 (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与T1比较,A组和B组T2点SBP和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SB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A组和B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明显升高(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凭静脉输注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好的控制手术以及气腹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作者:蒲志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经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同时随访所有患者1年,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90例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观察组患者4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余3例中转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15.1±2.3)枚,对照组淋巴结清扫(15.6±1.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3±3.5)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4±0.5)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1±3.0)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9±0.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达到同开腹手术一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式.
作者:段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急性胆管炎是指由细菌感染所致的肝内胆管的急性炎症,常伴有胆道梗阻.当胆道梗阻较明显,胆道内细菌感染较重时,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黄疸等,还可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死亡.急性胆管炎的总病死率为10%~30%[1],死因大多是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多好发于成人,多继发于胆道结石,儿科病例罕见.我院儿童消化内科2011年10月收治1例急性胆管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例的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许逢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的92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陆永权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