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杰;史新明;冯军;梅淑清;彭东洲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在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包括异位妊娠组80例、正常宫内妊娠组30例,宫内妊娠自发流产组40例,观察各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声像图特征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以三线征多见,三线征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86%和56.25%,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65%;异位妊娠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9.64±3.97) mm,较正常宫内妊娠[(13.49±4.53) mm]和宫内妊娠自发流产组薄[(12.62±6.99) mm](P<0.05);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判断异位妊娠、宫内妊娠自发流产和正常宫内妊娠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55和0.73.结论 异位妊娠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正常宫内妊娠和自发流产薄,声像图特征以三线征多见,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预测价值,但敏感性欠佳.
作者:田永梅;张娟;陈玉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2 (Hp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临床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Hpa-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 Hpa-2在结肠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曾超;宋玉兰;姚运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显微手术入路.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个月,依据术后MRI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肿瘤于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4例患者在随访两年内死亡,短生存期为5个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新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 对于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应用显微手术,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晨;荔志云;田立庄;王洪运;刘玉虎;王向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与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后各种严重并发症相应增加.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剖宫产后严重感染继发急性视神经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辛长征;徐彩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以下皮肤缺损的操作简单、疗效优良、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采用局部邻近随意皮瓣转移+原位游离植皮手术治疗的双胫骨以下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创口Ⅰ期愈合29例,Ⅱ期愈合1例,创口感染率为3.3%.肢体外观满意,无皮瓣坏死和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邻近皮瓣转移+游离植皮方法手术治疗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操作简单、外观满意、成功率高、疗效优良、治疗费用低廉,更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在心电图(ECG)检查中分别用Sokolow-lyon指数和Romhilt-Estes记分法诊断左心室肥厚,以评价两种诊断标准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UCG作为诊断标准,分析Sokolow-lyon指数和Romhilt-Estes记分法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okolow-lyon指数的敏感度为30.21%,特异度为93.26%;Romhilt-Estes记分法的敏感度为53.13%,特异度为97.12%.结论 Romhilt-Estes记分法对LVH的检出率高于Sokolow-lyon指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尧;邵墨沁;沈伟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使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探讨减少气管套管痰痂堵管的方法.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为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的对照组(24例患者)和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的观察组(24例患者),分析两组气管痰痂堵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痰痂堵管;对照组出现8例因痰液黏稠而堵塞套管.结论 应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清除痰痂同步进行,可保证气管套管的清洁,是减少气管套管痰痂堵塞的好方法.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对放化疗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75例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其中肠内营养组患者43例,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常规饮食;常规饮食组患者32例,早期予单纯的常规饮食,在放疗后期,由于不良反应影响进食时增加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放疗前后,肠内营养组平均体重略有增加(0.64 kg),血红蛋白升高6.38 g/L,血清白蛋白升高1.63 g/L,白细胞计数增加0.26× 109/L;常规饮食组体重下降6.72 kg,血红蛋白减少24.85 g/L,血清白蛋白减少6.13 g/L,白细胞计数减少1.86× 109/L.两组比较,各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其不良反应可能与个体差异和化疗方案有关,在对此类患者护理时应加强个性化护理.
作者:陈泽英;陈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对36例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6例脑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常规开颅手术19例.经B超辅助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 术中B超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孙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蛋白尿总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排泄率(24h UAER)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 UAER和24h蛋白尿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24h 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作者:程延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超声、CT等诊断技术作为诊断胆囊息肉的重要手段,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武瑞;刘忠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机制.方法 本研究共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5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56例作为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后荨麻疹症状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杰;史新明;冯军;梅淑清;彭东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中应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简称“压颈试验”)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1 000例行常规颅内血管检查的脑梗塞患者,对比分析进行压颈试验与未进行压颈试验的结果.结果 轻度狭窄血管834条,误诊29例.中、重度狭窄血管922条,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误诊2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误诊4例,大脑后动脉狭窄误诊29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误诊8例,眼窗探测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误诊9例.总误诊率约7.1%.结论 经颅多普勒医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压迫颈总动脉试验,该试验可确认检测到的血流信号、判断血流来源、确定患者侧枝循环代偿功能.
作者:刘惠宁;金学蔚;程荣;朱莉敏;黎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金因肽联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Ⅳ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1例(135处)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按相同方法清创后,联合组32例(47处)采用金因肽联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金因肽组29例(45处)采用金因肽治疗;聚维酮碘组30例(43处)采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疮面情况按需换药,观察记录三组压疮疮面肉芽生长时间、疮面缩小直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及治愈率等5项指标.结果 联合组的5项指标均显著优于金因肽组和聚维酮碘组(P<0.05,P<0.01).结论 金因肽联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Ⅳ期压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妙玲;陈淑芳;卢琼芳;韦宏文;谭莉娟;邱雁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脊髓损伤出院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尽早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方法 将56例带尿管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7d、1个月电话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 56例中51例获访,其中尿管脱出1例,尿管堵塞1例,5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感染,需得到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经随访指导,存在泌尿系感染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 电话随访指导是一种医院走向家庭且方便、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延伸形式,可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能力,值得肯定.
作者:冯红娜;沈宁江;龙彩雪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约2∶1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口服圣脑康丸治疗和对照组8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组服药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改善脑血流状态的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经圣脑康丸治疗后,行TCD检测,172例患者除2例外其余的脑血流异常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62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疗后经TCD检测,84例中的37例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恢复了正常,39例脑血流异常状态虽然有了好转,但不够稳定,且常有反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62/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 (37/172).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圣脑康丸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小英;温雪娟;王倩云;周迎莉;张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单点教学法在责任组长带教查房中的考核考评质量,提升责任组长带教查房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带教责任护士查房考核质量,观察组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48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48名,采取单点教学法方式查房;对照组为2009年至2010年9月责任组长56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56名,采取整体查房方式.两组均由责任组长按照本院制定的《护理人员查房考评标准》考评,同时比较整体查房与单点教学查房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查房护士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结果 实施单点教学法查房考评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护士对查房的单点问题认知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组长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新进展、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考核得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单点教学法对责任组长带教查房考评,有利于所带教护士有针对性的学习,单点问题掌握较为细化,临床护理实践与运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的临床体会.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2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发型59例,晚发型170例.结果 较之晚发组,EOSP患者的分娩孕周明显早,治疗时间明显长,并发肾功能受损、HELLP综合征及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高,其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低体重率、入住NICU率及FGR明显高,Apgar评分<6分者明显多(P<0.05).结论 EOSP患者病况严重,母婴结局与其病发孕周紧密相关,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围产儿病率、死亡率高,因此在行期待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护母胎状况,适当延长胎龄,严格选择终止妊娠时间,以改善母婴预后情况.
作者:李会琴;范静;曾凤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选50例临床确诊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心衰组,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峰速(Vem)、舒张晚期运动峰速(Vam),比较两组Vem、Vam、Vem/Vam是否有差异.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Vem、Vam、Vem/Vam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有较高运用价值.
作者:李春艳;章若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鱼晓波;柴小军;黄海龙;阮征;郑健;黄海华;章晓淼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