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捷;黄晓元;任利成;唐寅
小儿电击伤不同于成人电击伤,其致伤原因及致伤特点有其特殊性.修复小儿电击伤组织缺损创面时,应注重功能重建.笔者单位1990年1月~2000年11月共收治小儿电击伤2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快胜;陈彦堃;柴益民;马心赤;王和驹;林崇正;潘云川;张燕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对减轻烫伤后肠道损伤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烫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管饲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大黄中药煎剂2 ml, 2次/d,烫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正常组管饲同量蒸馏水.根据指标设定于伤后不同时相点,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肠粘膜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ATP酶活性及肠粘液中S-IgA含量,观察肠粘膜病理变化,行脏器组织细菌培养、血培养. 结果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可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浆和肠粘膜TNF、NO和MDA含量,维持肠粘膜细胞分泌S-IgA的功能,恢复T细胞数量,减轻肠粘膜屏障损害,减少脏器细菌检出率. 结论中药四君子汤加味能够减轻肠粘膜损伤,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作者:郭力;董南丁;熊爱兵;刘正玉;刘承荣;何小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葛佬素cDNA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作用. 方法分析同种族蛋白质Attacin A cDNA序列各种遗传密码子的出现频度,结合已知的葛佬素蛋白质序列,设计、合成其cDNA序列.经测序验证后,将葛佬素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SI中, 构建载体pBZHG.随后以脂质体为载体,对COS-7细胞进行质粒pBZHG和空载体pCDSI的转染,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杀菌活性的检测(以正常COS-7细胞培养上清作对照). 结果人工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在COS-7中得到表达.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和正常细胞比较,转染pBZHG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对大肠杆菌J5具有杀菌活性. 结论笔者所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是正确的,由此可为深入研究葛佬素的抗菌及抗内毒素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周红;郑江;鲁永玲;秦孝建;肖光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辽宁西部地区冬天较长,气温相对较低,为-8.6~-24.8℃,在户外停留时间过长易出现冻伤.笔者单位1987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冻伤患者2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军;肖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湿湿润烧伤膏问世以来,出现了以感染为主的种种问题,笔者愿提出一些看法以供讨论.
作者:徐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致密、坚硬,注射时需要用很大的力.应用玻璃注射器及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进行瘢痕注射时,因没有着力点,操作十分困难.据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附加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的助力件,称注射器助力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苓山;周德;孙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氧自由基的损伤及巯基丙酰甘氨酸(硫普罗宁)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分为延迟复苏组、巯基丙酰甘氨酸治疗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检测技术和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伤后24、48 h血浆及烧伤水肿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同时观察心、肝、肾、小肠的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生化指标.设不烫伤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延迟复苏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血浆SOD含量下降,血浆及水肿液MDA明显升高,各脏器病理形态及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变.巯基丙酰甘氨酸治疗组大鼠较延迟复苏组SOD增高(P<0.01),血液及痂下水肿液MDA含量下降(P<0.05),脏器病理形态及血生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存在氧化应激损伤,应用巯基丙酰甘氨酸治疗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旭;覃凤均;孙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5月~1999年10月,解放军第三○四医院、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等5家单位收治的共498例烧伤患者经使用解毒烧伤膏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润明;张晓红;张振录;郭黛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烧伤脓毒症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烧伤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如何及时诊断及有效预防和治疗烧伤脓毒症,是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笔者就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和防治策略谈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姚咏明;柴家科;盛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胃粘膜血流量(GMBF)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对胃粘膜电位差(GTPD)的影响. 方法制作烧伤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电生理记录仪和生化法,检测大鼠伤前及伤后3、6、12、24、48 h时GMBF、GTPD和胃粘膜Na+-K+-ATP酶活性的改变;另设正常大鼠为对照组,于相同时相点检测以上指标.随后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烧伤后3 ~24 h GMBF与Na+-K+-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0.01),GTPD于伤后6~48 h明显下降(P<0.05~0.01),3项指标均于12 h时降至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K+-ATP酶活性随GMBF的降低而下降(r=0.417,P<0.01);GMBF的减少或Na+-K+-ATP酶活性的降低,均可引起GTPD降低(r=0.453或0.527,P<0.01). 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GMBF减少,Na+-K+-ATP酶活性降低,二者均为引起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超;杨宗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42岁,不慎被开水烫伤臀部后在私人诊所就医,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于伤后17 d出现颈项强直和持续性肌肉痉挛,伤后20 d转入本院治疗。追问病史,伤后未曾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查体:体温38℃,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苦笑面容,嚼肌痉挛,张口及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持续性强直性肌痉挛.创面污秽积脓,周边红肿,查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诊断:(1)臀部Ⅲ度烧伤1%TBSA;(2)破伤风.
作者:张进军;孙翠红;苏立翔;邹宏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较早被人们认识的一种多肽生长因子,早由Balk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由Ross和Kchler等证实.
作者:陈曦;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上施行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常使用气囊止血带对四肢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每1%TBSA切削痂面积失血量约为50 ml,而躯干部切削痂时失血量更多.
作者:赵焕童;周晓力;刘海鹰;王歧刚;吴学田;张林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与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ADM)移植物免疫学反应的差异.方法选用健康小猪和健康自愿者的中厚皮,分别制成Xeno-ADM和Aoll-ADM后,与深度烧伤患者的断层超薄自体皮(UTS)重叠,即时覆盖其切痂创面,相应设为Xeno组(26例)和Aoll组(10例).于另8例深度烧伤患者切痂创面上移植单纯断层自体中厚皮(TTS),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于移植术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外周血和移植物内免疫细胞分型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移植术后,Xeno组和Allo组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型情况无明显改变(P>0.05).(2)Xeno组移植物局部长期存在炎症/免疫反应,其中80%以上为CD3+/CD4+和CD45RO+细胞,CD8+细胞、Vs8C+-浆细胞、CD57+的自然杀伤细胞(NK)相对较少;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CD68+/CD4+异物巨细胞反应,在发生排异反应前的Xeno-ADM中尤为明显(P<0.05~0.01).Allo组仅在移植早期(术后8周以内)有中度炎症/免疫反应.结论人体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是在单核-巨噬细胞参与下、以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要表现;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的异物巨细胞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姜笃银;陈璧;贾赤宇;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抗生素在第三间隙水肿液中的半衰期和潴留状况. 方法选择8例严重烧伤患者和8例正常自愿者分别作为烧伤组和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浆、痂下水肿液中亚胺培南的含量及药代动力学改变,并通过测定机体水肿量推测第三间隙亚胺培南总量. 结果痂下水肿液中亚胺培南的半衰期较血浆长[(2.53±0.71)h vs (1.73±0.57)h],P<0.05;随着时间推移和重复静脉滴注亚胺培南后,痂下水肿液中亚胺培南浓度逐渐升高[(11.67±2.98)μg/ml vs(15.45±4.10)μg/ml ],P<0.05;第三间隙中亚胺培南总含量明显增加,用药1 h与以后各时相点比较,P<0.01. 结论严重烧伤后第三间隙组织液中存在抗生素潴留现象,其返释血中可延长血浆半衰期与抗感染作用时间.
作者:荣新洲;贝春花;黄晓桦;李庆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1~1999年,笔者单位应用维生素C治疗眼角、结膜石灰粉烧伤患者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延奇;陈静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几种同源异形框基因的表达及在胎儿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创面愈合过程中PRX-2、HOXB13、HOX2.2和HOX2.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1)在正常胎儿和成人皮肤中可见PRX-2阳性表达,以前者阳性程度为强.分布部位有所不同,在正常胎儿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真皮乳头层毛干部周围细胞,表皮中也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皮肤中,表皮基底层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真皮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胎儿皮肤创伤后,接近切口的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强,而成人皮肤创伤后,阳性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仍局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2)在正常胎儿及成人皮肤均可见HOXB1 3阳性表达,真皮部分主要集中在毛囊细胞,表皮部分主要集中在基底层细胞,创伤后其表达明显减弱,尤其是胎儿皮肤;(3)在正常胎儿皮肤中HOX2.2和HOX2.3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全层,表皮基底层阳性表达比较强,真皮中可见弱阳性表达,创伤后近切口的组织中,表达增强.在正常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未见到阳性表达.结论同源异形框基因作为与发育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基因,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有所不同,这可能是二者创面愈合差异的根本原因.
作者:宋慧锋;柴家科;陈敏亮;林子豪;刘宁飞;袁相斌;陈宝驹;盛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7年以来,笔者单位收治小儿烧伤285例,发生消化功能紊乱17例(5.96%),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煜;罗兵;李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施行全麻插管时,较少出现心搏骤停,近年来笔者遇到2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德贵;杨勇;李晋;程崇典;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烧伤后并发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国内报道不多,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
作者:梁达荣;李孝建;刘锡麟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