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菌肽葛佬素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初步分析

周红;郑江;鲁永玲;秦孝建;肖光夏

关键词:葛佬素, DNA, 互补, 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 转染, 杀菌活性
摘要: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葛佬素cDNA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作用. 方法分析同种族蛋白质Attacin A cDNA序列各种遗传密码子的出现频度,结合已知的葛佬素蛋白质序列,设计、合成其cDNA序列.经测序验证后,将葛佬素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SI中, 构建载体pBZHG.随后以脂质体为载体,对COS-7细胞进行质粒pBZHG和空载体pCDSI的转染,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杀菌活性的检测(以正常COS-7细胞培养上清作对照). 结果人工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在COS-7中得到表达.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和正常细胞比较,转染pBZHG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对大肠杆菌J5具有杀菌活性. 结论笔者所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是正确的,由此可为深入研究葛佬素的抗菌及抗内毒素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进展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较早被人们认识的一种多肽生长因子,早由Balk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由Ross和Kchler等证实.

    作者:陈曦;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肿胀术在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上施行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常使用气囊止血带对四肢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每1%TBSA切削痂面积失血量约为50 ml,而躯干部切削痂时失血量更多.

    作者:赵焕童;周晓力;刘海鹰;王歧刚;吴学田;张林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糖皮质激素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一次性静脉注射重组大鼠TNFα 1×106U/kg;C组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灌胃,2 h后注射重组大鼠TNFα(条件同B组).用药后12 h,测量各组大鼠体温,分离伸趾长肌,称重后进行有氧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的降解率,以RNA印迹法检测泛素mRNA(2.4kb)和C2亚基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用药后12 h,体温:B、C组大鼠均明显高于A组(P<0.01);伸趾长肌重量:B、C组均明显轻于A组(P<0.01),但C组重于B组(P<0.05);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B组较A组分别升高43%和112%(P<0.01);C组较B组分别降低16%和28%(P<0.01);泛素mRNA和C2亚基mRNA的表达:B组较A组分别升高约4.3、3.6倍,C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重组大鼠TNFα,能增强大鼠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导致总蛋白,特别是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升高,糖皮质激素是该效应的介导因素之一.

    作者:柴家科;申传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生素C治疗眼角膜结膜石灰烧伤85例疗效观察

    1991~1999年,笔者单位应用维生素C治疗眼角、结膜石灰粉烧伤患者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延奇;陈静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野外钓鱼时高压电弧烧伤八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本单位收治在野外钓鱼时,被1万~11万V高压电弧烧伤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17~39岁,烧伤总面积75%~93%TBSA.

    作者:贾军;马印东;宋国栋;赵秋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烧伤合并消化功能紊乱17例

    1997年以来,笔者单位收治小儿烧伤285例,发生消化功能紊乱17例(5.96%),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煜;罗兵;李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耳廓烧伤治疗分析

    耳廓是烧伤常见部位之一.笔者单位1990年6月~2000年8月,共收治耳廓烧伤患者1071例(1849只),占同期烧伤患者的25.34%(422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毅;苏金荣;张勇;黄书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用于瘢痕注射的注射器助力件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致密、坚硬,注射时需要用很大的力.应用玻璃注射器及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进行瘢痕注射时,因没有着力点,操作十分困难.据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附加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的助力件,称注射器助力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苓山;周德;孙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烧伤休克期体位不当并发窒息四例

    笔者单位近8年来收治的烧伤患者中,4例因休克期体位不当而并发窒息,其中3例死亡,教训深刻.

    作者:李永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近年来笔者单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临床意义. 方法 215例严重烧伤患者,在烧伤后6 d内作首次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检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革兰阳性菌60株;这些细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占23%),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22%),铜绿假单胞菌17株(14%),大肠埃希菌11株(9%),肠杆菌属10株(8%),肠球菌属9株(7%),霉菌3株(2.5%),其他17株(14.5%);(2)对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1%、38%和31%,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1%和16%;(3) 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替考拉宁(Teicoplanin)、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达到100%、100%、100%、94%和88% ;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1%、90%、81%、78%、71%和70%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在82%~91%之间;MRSA对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结论本单位近年来烧伤早期创面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次,这些细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加;过去在烧伤早期创面较少见到的肠球菌属和霉菌亦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早期必须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宜滥用广谱抗生素.

    作者:利天增;罗兰;徐盈斌;邓小新;刘申;樊国印;祁少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脆弱类杆菌脂多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脆弱类杆菌脂多糖(LPS)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4素(IL-4)的影响,探讨脆弱类杆菌感染的机制.方法 采用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株(NCTC9343)提取的LPS,以不同浓度作用于PBMC,24 h后收集培养细胞上清,运用ELISA法检测其IL-2和IL-4的含量变化.结果 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PBMC分泌IL-2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r=0.8024,P<0.01).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PBMC分泌IL-4有显著刺激作用(P<0.05),但无浓度依赖关系.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菌与标准菌株LPS对正常人PBMC分泌IL-2和IL-4具有相同效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r=0.1095,P>0.05).结论 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PBMC分泌IL-2有抑制作用,而对IL-4的分泌有刺激作用.

    作者:周捷;黄晓元;任利成;唐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1例小儿电击伤治疗体会

    小儿电击伤不同于成人电击伤,其致伤原因及致伤特点有其特殊性.修复小儿电击伤组织缺损创面时,应注重功能重建.笔者单位1990年1月~2000年11月共收治小儿电击伤2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快胜;陈彦堃;柴益民;马心赤;王和驹;林崇正;潘云川;张燕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几种同源异形框基因的表达及在胎儿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创面愈合过程中PRX-2、HOXB13、HOX2.2和HOX2.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1)在正常胎儿和成人皮肤中可见PRX-2阳性表达,以前者阳性程度为强.分布部位有所不同,在正常胎儿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真皮乳头层毛干部周围细胞,表皮中也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皮肤中,表皮基底层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真皮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胎儿皮肤创伤后,接近切口的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强,而成人皮肤创伤后,阳性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仍局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2)在正常胎儿及成人皮肤均可见HOXB1 3阳性表达,真皮部分主要集中在毛囊细胞,表皮部分主要集中在基底层细胞,创伤后其表达明显减弱,尤其是胎儿皮肤;(3)在正常胎儿皮肤中HOX2.2和HOX2.3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全层,表皮基底层阳性表达比较强,真皮中可见弱阳性表达,创伤后近切口的组织中,表达增强.在正常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未见到阳性表达.结论同源异形框基因作为与发育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基因,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有所不同,这可能是二者创面愈合差异的根本原因.

    作者:宋慧锋;柴家科;陈敏亮;林子豪;刘宁飞;袁相斌;陈宝驹;盛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剖腹产成功一例

    患者女,27岁,因不慎被汽油火焰烧伤全身多处,15 h后转入本院,入院查体:患者停经40周,腹痛3 h,体温36℃,心率13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60/41 mmHg(1 mmHg=0.133kPa);精神差,烦躁不安,面部及四肢、上背部、胸部均被烧伤;可触及胎动,第1小时2次,第2小时3次,有不规则宫缩;胎心186次/min,导尿时无尿.

    作者:宋知仁;刘伏香;黎世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治愈红斑狼疮合并大面积皮肤坏死一例

    患者男,30岁,以红斑狼疮合并双小腿、双足广泛皮肤和部分浅层肌肉坏死入院.因患者拒绝截肢术,于3个月后由皮肤科转入本科.

    作者:沙里木江;冯德华;牙生;惠艳;阿依古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对湿润烧伤膏的几点看法

    湿湿润烧伤膏问世以来,出现了以感染为主的种种问题,笔者愿提出一些看法以供讨论.

    作者:徐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与防治

    烧伤脓毒症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烧伤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如何及时诊断及有效预防和治疗烧伤脓毒症,是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笔者就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和防治策略谈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姚咏明;柴家科;盛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ecombine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 rhTGFβ3)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 NSFb)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HSFb),经不同浓度的rhTGFβ3处理;另设不含rhTGFβ3的DMEM培养液相应细胞组作为对照.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杂交法,观察NSFb和HSFb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NSFb和HSFb中Ⅰ、Ⅲ型前胶原的表达有明显不同;(2)与对照组相比,经rhTGFβ3处理的各实验组Ⅰ、Ⅲ型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型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相同剂量作用下,HSFb的PCⅠ、PCⅢ含量高于NSFb. 结论 rhTGFβ3能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可能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洛;陈玉林;章庆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菌肽葛佬素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葛佬素cDNA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作用. 方法分析同种族蛋白质Attacin A cDNA序列各种遗传密码子的出现频度,结合已知的葛佬素蛋白质序列,设计、合成其cDNA序列.经测序验证后,将葛佬素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SI中, 构建载体pBZHG.随后以脂质体为载体,对COS-7细胞进行质粒pBZHG和空载体pCDSI的转染,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杀菌活性的检测(以正常COS-7细胞培养上清作对照). 结果人工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在COS-7中得到表达.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和正常细胞比较,转染pBZHG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对大肠杆菌J5具有杀菌活性. 结论笔者所设计的葛佬素cDNA序列是正确的,由此可为深入研究葛佬素的抗菌及抗内毒素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周红;郑江;鲁永玲;秦孝建;肖光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些炎症介质与激素在大面积烧伤中的变化

    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和肽类激素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

    作者:方步武;邓诗琳;曹丽萍;柳琪琳;吴咸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