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展帆;冯健容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98例(T1DM)、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V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糖尿病患者同时加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超敏TSH(uTSH),uTSH异常者加测游离T3(FT3)、游离T4(FT4).测定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 T1DM任一甲状腺抗体(TAA)的检出率为36.7%,明显高于T2DM(10.2%)和对照组(9.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GAD-Ab阳性的T1DM患者任一TAA的检出率为43.5%,明显高于GAD-Ab阴性者(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AA阳性及GAD-Ab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GAD-Ab阳性和女性T1DM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作者:夏晓英;曾荣辉;商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正在医院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提高就医者满意度,全面推动医院专业化管理.
作者:路阳;席峰;段燕;马金兰;陆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以及适当运动等,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黄芪8g,黄连、大黄各10g,花粉20g,苍术、玄参、生地、丹参各30g.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中,胃热可加玉女煎,肺热患者可加消渴方;肾阴虚者可加知柏地黄汤.阴阳两虚患者可加金贵肾气丸;气阴两虚患者可加生脉散.以上中药水煎服,1剂/d,分两次口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4.4%,治疗后两组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洲慧;李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行眼底血管造影的412例患者在造影20min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观察组),观察造影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统计成功率,并对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的320例造影(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两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与对照组9.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成功率为97.1%,对照组8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造影前使用苯海拉明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造影成功率.
作者:彭红娟;赵桂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个内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HSVl、HSV2的PCR诊断实验.方法 用HSV的质粒嵌合引物两步PCR扩增质粒DNA和HSV的引物获得HSVPCR诊断实验的内参.结果 内参混合到含8份HSVI和9份HSV2(总共17份)的阳性组织培养中,发现内参对靶序列没有抑制或很少抑制.对272份临床标本加入内参或没有内参扩增的结果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内参可以用于常规PCR检测HSV,对于发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抑制物具有指示意义.
作者:张萍;张修发;江凡;邹建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医院血培养标本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BaeT/Alert3D-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 934份标本进行检测,分离所得菌株置于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3 934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85株,阳性率为17.4%,其中革兰阴性菌269株,占36.4%,革兰阳性菌420株,占61.3%,真菌16株,占2.3%,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为55.8%和64.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分别为63.2%、78.9%.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对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加强监测,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丁宸;徐玉玲;曹春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音乐疗法对手术室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方法,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倾听两种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术前、术后分别倾听20 min,并于音乐治疗前、音乐治疗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别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状态.结果 音乐疗法前SCL-90各因子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得分为(1.441±0.440)分,高于常模,说明护理人员存在身体不适感;根据二阶段交叉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阶段间SCL-90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P=0.391);两种音乐间SCL-90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P=0.473);第一阶段两组音乐与基线比较P<0.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作者:符林秋;钟文菲;高星;许晨耘;高允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急诊科就诊患者疾病病种和就诊规律,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高急诊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11 520例急诊就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情况、就诊时段、就诊季节以及就诊患者年龄结构.结果 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外伤,占据急诊前5位,男性多于女性.24 h就诊人数以7:00~9:00时段、13:00~21:00时段为全天高峰,全年就诊以7、8、9月份病人多.结论 研究揭示了医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和就诊时间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提示在就诊高峰期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周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实验组在NBNA、PDI、MDI和疾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和选择的哺育方式.
作者:胡淑华;王强;黄从付;肖政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来分析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探讨适剂量.方法 选择90例无严重产科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ASA 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其中A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组,B组为0.75%罗哌卡因1.8ml(13.5mg)组,C组为0.75%罗哌卡因2.0ml(15mg)组.观察记录患者入室时(术前)和麻醉后(麻醉后10 min)的血压(MAP)、心率(HR)、痛觉阻滞高平面;术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情况;麻醉效果.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其中A、B两组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C组(P<0.05).A、B、C三组术前与麻醉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B两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心率快于A、B两组(P<0.05).A、B、C三组痛觉阻滞高平面逐级递增(P<0.05).B、C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于B、C两组(P<0.05).术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情况C组明显多于A、B两组(P<0.05),A、B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ml 0.75%(11.25mg)的罗哌卡因用量相对较少,麻醉效果相对较差.2 ml 0.75%(15 mg)的罗哌卡因用量相对较大,虽然麻醉效果好,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且不良反应较多.1.8 ml 0.75%(13.5 mg)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腰麻的适合剂量,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先将麻药稀释至0.5%以下.
作者:邹雪霞;廖小卒;张志刚;张培才;李斌飞;程周;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SICU病房孕产妇死亡病种的构成、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本区域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方法 收集2001年7月到2010年12月19例SICU孕产妇死亡病例,按孕产妇对孕期知识状况、保健产检情况、病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引起孕产妇死亡原因有保健因素、医学因素、社会因素等,忽视孕期系统保健及选择私人诊所,家庭分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大危险因素.(2)孕产妇死亡疾病的顺位: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脑出血.结论 切实建立健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系统及孕产妇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医院和私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文化素质、取消家庭接生、提倡住院分娩是本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崔曼丽;冯永文;周平;李宝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脏器损害,提高基层儿科医生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支原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心肌损害、脑功能障碍、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他肺外脏器功能损害,但预后转归好,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全面认识,进行综合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蔡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负荷量分次给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1例NHIE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次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1·d-1半量)进行治疗.结果 71例患儿中69例(97.2%)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例分别因合并中度硬肿及肺出血,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苯巴比妥负荷分次给药能较好的控制惊厥,起到治疗NHIE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
作者:陈丽珠;陈永传;盛丽萍;陈永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于2002年10月到2009年12月对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施行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囊肿12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90~18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大出血、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颈部仅留微小疤痕,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美容的手术方法.手术有效操作空间的建立、超声刀的正确使用以及熟练的腔镜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叶劲松;侯东生;陈光春;张程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0例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n=50):R组(罗哌卡因组)与B组(布比卡因组)用一次性腰硬联合包中的腰穿针直接穿刺,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0.375%)7.5 mg或布比卡因(0.25%)5 mg,比较两组患儿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程度上的差异,并观察出现的麻醉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高阻滞平面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R组的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
作者:周武;裴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护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于DSA下行股、髂和下腔静脉造影后,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再用导管抽吸、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和抗凝治疗.结果 所以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疗效为100%,平均7.3 d,患者患肢肿胀疼痛于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均明显变小,达到或接近健肢水平.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芳清;郭庆;陈俊松;唐昌连;赖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2009年28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少见,与乙状结肠解剖因素、老年人慢性便秘有关,误诊率高.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要有充分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吴培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临床分析加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研究.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共23例,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结果 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心电图表现异常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心动过速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两组ST-T改变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x2=9.98,P<0.01).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应常规通过心电图检查身体状况,通过对心电图的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裕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苏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10 mg/d,睡前服用;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两组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hs-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与A组相比较,B组hs-CRP、TC、LDL-C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高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