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李国辉
患者男,20岁.天然气烧伤后3 h入院.烧伤总面积98%,其中深Ⅱ度90%、Ⅲ度8%TBSA.患者入院后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创面外涂碘伏.休克期度过平稳,创面轻度肿胀.伤后3 d患者出现高血钠(Na+ 162.0 mmol/L)、高血氯(Cl- 129.8 mmol/L),疑为感染所致,立即给予血液透析,同时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充分暴露创面.2周后患者血Na+、Cl-水平逐渐降至正常,但仍时有精神症状.
作者:胡嘉念;彭毅志;李洪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资料:1985年2月-2003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深度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6例(16个肢体),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22~43岁.烧伤面积为(3.0±1.1)%TBSA,深Ⅱ、Ⅲ度.烧伤部位为前臂5例、小腿11例.
作者:邓津菊;刘建云;司小强;薛晓东;孙亚东;杨国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笔者单位1998-2003年收治的热压伤患者,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8~42岁.烧伤部位:右手20例,左手14例,双手4例.其中5指烧伤4例、4指8例、3指11例、2指15例.致伤原因:直接热压伤26例,飞轮转动造成热压伤12例.合并伤:合并指骨骨折4例、指骨坏死2例、肌腱坏死10例、皮肤裂伤8例.入院时间:伤后24 h内入院者30例,1-7 d者5例,8-14 d者2例,40 d者1例.
作者:颉黄峰;赵轶君;陈骅;方高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尤以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明显[1].但目前对特殊原因烧伤--电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尚少.为此笔者观察了电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普通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特殊性.
作者:范锟铻;朱志祥;李国辉;刘德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儿男,3岁,沸水烫伤全身多处.伤后烦躁哭闹,饮入大量高浓度蔗糖水(具体浓度不详).伤后38 h尿少、抽搐,送入当地医院救治.予以静脉滴注50 g/L葡萄糖盐水200 ml、100 g/L葡萄糖300 ml及抗生素后,患儿逐渐昏迷,抽搐加重,转入笔者单位,此时昏迷、抽搐已持续近6 h.查体:患儿体温39.2 ℃,呼吸30次/min,心率130次/min.
作者:彭煜;吴勇;姜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浅动脉岛状皮瓣的切取方法,观察用其修复颌面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解剖观测10例成年人体标本的颈浅动脉起源、走行、分支和分布,将颈浅动脉分为斜方肌肌前段、肌内段和肌后段3段.14例颌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瘢痕切除后应用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及患者颈部活动恢复等情况. 结果颈浅动脉肌前段长度为(5.1±0.4) cm,肌内段为(2.1±0.5) cm,肌后段为(4.7±0.7) cm.内侧肌皮穿支位于第7颈椎旁开(7.3±0.6) cm、肩胛冈上(3.9±0.7) cm处.本组患者修复皮瓣大小为(16.0 cm×7.0 cm)~(35.0 cm×12.0 cm),除1例皮瓣远端有约3.0 cm×1.5 cm的坏死外,13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随访4个月-3年,效果满意. 结论颈浅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简便,不需要行断蒂手术,是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选择.
作者:王达利;王玉明;陈世玖;韩文杰;魏在荣;王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36岁.聚氨酯火焰烧伤80%,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45%、Ⅲ度20%TBSA.伤后在当地医院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治疗,补液量及抗生素名称、剂量不详.
作者:王野;徐国士;邱明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烧伤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程度较深、后果严重,且创面多位于特殊部位,救治较困难.笔者单位1983-2002年共收治新生儿烧伤21例,占全部烧伤患者的0.3%,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国强;吴俭;苏子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变化及Rho信号转导通路所起的作用. 方法常规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烧伤组、Y-27632组、烧伤+Y-27632组、Y-27632+烧伤组、溶血磷脂酸(LPA)组和LPA+Y-27632组,分别用正常大鼠血清、烧伤大鼠血清、30 μmol/L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3 μmol/L RhoA激动剂LPA单独刺激或联合刺激.采用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内皮细胞形态.于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骨架变化,除Y-27632组外,各组均在刺激后6、7、8 h 3个时相点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对照组、烧伤组、Y-27632组、烧伤+Y-27632组、LPA 组和LPA+Y-27632组刺激6 h的肌动蛋白含量. 结果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生长良好;丝状肌动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周边,形成周边肌动蛋白丝带,细胞生长融合为单层后呈网状结构;球状肌动蛋白集中在细胞中央.烧伤组烧伤血清刺激6 h,细胞贴壁差,丝状肌动蛋白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模糊;球状肌动蛋白松散,胞浆中可见散在分布的絮状球状肌动蛋白,且这些反应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而增强.烧伤+Y-27632组或Y-27632+烧伤组细胞生长、贴壁良好,丝状肌动蛋白的分布与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相似,应力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球状肌动蛋白结构紧密.LPA组的细胞骨架变化与烧伤组相似,LPA+Y-27632组及Y-27632组细胞骨架无明显变化.烧伤组刺激后6 h丝状肌动蛋白含量为0.63±0.07,低于实验对照组0.75±0.08;球状肌动蛋白含量为1.28±0.27,高于实验对照组1.16±0.16, 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烧伤血清能诱导内皮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组,与LPA的作用相似.Y-27632能逆转这一作用.
作者:郑惠珍;赵克森;黄巧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损害的作用.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致伤)、烧伤组(60只)和Tau治疗组(60只).后两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烧伤组伤后常规补液,Tau治疗组伤后腹腔注射Tau 400 mg/kg.于两组烧伤大鼠伤后1、3、6、12、24、48 h检测其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浆、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心肌钙离子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将烧伤组大鼠血浆TNF-α、AngⅡ检测结果分别与cTnT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3 h起血浆cTnT水平较对照组(0.16±0.03)μg/L显著升高 (P<0.01),12 h达峰值(6.32±0.41)μg/L,4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烧伤组伤后3-48 h血浆MDA含量及心肌钙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6-48 h血浆和心肌组织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分别于伤后1-24 h、3-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au治疗组上述指标在伤后多数时相点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 烧伤组大鼠伤后早期心肌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肿胀、嵴减少,Tau治疗组心肌组织接近正常.烧伤组大鼠血浆TNF-α、AngⅡ浓度变化与cTn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和0.82,P<0.05). 结论 Tau能抑制严重烧伤大鼠cTnT、MDA、TNF-α和AngⅡ的生成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对心肌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万福生;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体外观察巨噬细胞(M)对血管内皮细胞同源盒(HOX)B2基因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 mRNA及整合素ανβ3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分为(1)ECV304组;(2)ECV304+伴刀豆球蛋白A(conA,终浓度25 mg/L)组;(3)ECV304+人M系U937组:ECV304细胞中加入1×105/ml U937细胞;(4)ECV304+U937+conA组:ECV304中加入1×105/ml U937细胞及终浓度25 mg/L的conA.反应48 h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ECV304细胞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KDR mRNA和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ECV304组细胞的整合素ανβ3、KDR mRNA及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7±1.5、0.633±0.012、0.674±0.004.ECV304+U937+conA组细胞上述指标较ECV304组均明显上调(P<0.01),分别为10.2±1.7、0.879±0.003、0.947±0.003.其余两组细胞上述指标与ECV30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conA活化的M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KDR mRNA、HOXB2 mRNA基因及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与基质黏附,从而调节血管生成.
作者:刘亮;刘畅;张晓启;明佳;刘旭盛;徐辉;程天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0-2003年笔者单位对48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用J-1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进行修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洪棉;蒙诚跃;梁自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 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 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生物支架构建肌腱并移植于跟腱缺损处,对照组家兔仅以PGA生物支架修复跟腱缺损.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MSCs培养11 d时CD44 mRNA显示阳性.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移植处形成腱样组织, 12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形态一致、顺应力学方向排列于胶原中的腱样细胞,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对照组所形成的新生组织较实验组细小且与周围组织粘连,12周时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 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自体MSCs修复肌腱缺损具有可行性.
作者:龙剑虹;祁敏;黄晓元;雷少榕;任利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收集笔者单位 2000年1月-2003年12月759例烧伤住院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尖端、血液标本.应用无菌棉拭子拭取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后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天津金章公司);静脉导管尖端置心脑浸液增菌肉汤培养基培养;血液标本接种于BACTEC-NR 730血液增菌培养瓶[美国BD公司,6A和(或)16A].
作者:张艳红;王玉莲;刘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实验以海拔3 800 m(甘肃马晗山)和1 517 m(甘肃兰州)为背景,建立大鼠严重烫伤后即时复苏与延迟复苏模型,比较不同海拔下两种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鲜英;刘毅;张世范;张绪生;于晟;蔡黔;张诚;肖斌;张斌;姜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创面愈合是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1].近年来,胰岛素及血糖调控对热力烧伤创面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胰岛素作为经典的内分泌激素,它不仅在机体营养与代谢、机体免疫方面,而且在应激、组织降解和心脑器官保护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虎仙;贾赤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上、下肢关节部位烧伤(不含严重的开放性关节损伤)的患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岁半~72岁,平均31.5岁.烧伤面积50%~60%TBSA 12例,61%~70%TBSA 10例,71%~80%TBSA 7例,>80%TBSA 3例,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其中Ⅲ度面积为(24±15)%TBSA.关节部位创面共计65个,包括深Ⅱ度创面23个,混合深Ⅱ、Ⅲ度创面32个,Ⅲ度创面10个, 其中感染创面12个.
作者:邵家松;彭毅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