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
患者男,21岁,因衣服被旋转铜管(约60℃)缠绞约5min致腹部热压伤.伤后即送入笔者单位.体温37.3℃、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5/84 mm Hg(1 mm Hg=0.133 kPa).创面分布于脐周、左季肋部,总面积约5%,其中深Ⅱ度3%、III度2%TBSA.腹壁肿胀明显,左季肋部有5cm×3 cm的皮肤缺损伴出血,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查血常规:WBC 9.8 × 10~9/L,Hb 132 g/L,PLT 167 × 10~9/L.
作者:赵耀华;黄伟琪;沈耀明;徐丽红;邓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IFN-γ)对瘢痕疙瘩Fh(KFb)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IFN一γ治疗病理性搬痕的可能机制. 方法 切取3例患者的瘢痕组织,体外分离培养KFb,实验选用第3~5代细胞.(1)将KFb分为:对照组,加无血清DMEM培养;TGF-β_1组,用10 ng/mL的TGF-β_1单独作用;IFN-γ组,用100 ng/mL的IFN-γ单独作用;TGF-β_1+IFN-γ组,10 ng/mL的TGF-β_1与100 nS/mL的IFN-γ联合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蛋白表达,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与阳性细胞表达情况.(2)另取KFb,用10 ng/mL的IFN-γ作用,于作用前及作用后30 min和1、2、4、6、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mad 3和Smad 7的mRNA表达,于作用前及作用后1、2、4、6、8 h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mad 3和Smad 7的蛋白表达.(3)另取KFb,根据添加的IFN-γ终浓度不同分为1、10、100 ns/mL IFN-γ组,均作用4 h;设立未添加IFN-γ的KFb为对照组.同前检测各组Smad 3和Smad 7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1)IFN-γ组KFb 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017±0.009与1.198±0.004,较对照组(0.024±0.013与1.229±0.011)显著减少(P<0.05);TGF-β1+IFN-γ组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634±0.138与1.204±0.010,较TGF-β_1组(1.331±0.298与1.727±0.004)显著减少(P<0.01).IFN-γ组KFb中,α-SMA阳性细胞荧光强度(0.922±0.059)和α-SMA蛋白表达量(0.3051±0.0031)较对照组(1.055±0.005与0.4513±0.0094)显著减少(P<0.01);TGF-β1+IFN-γ组SMA阳性KFb荧光强度(1.129±0.004)和SMA蛋白表达量(0.6734±0.0098)较TGF-β_1组(1.270±0.005与1.38420.0024)显著减少(P<0.01).(2)10 ng/mL IFN-γ作用后第1个时相点,Smad 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出现一过性增高,随后降低,mRNA表达量于作用后4 h降至低点,随后缓慢上升,至作用后8 h仍低于作用前(P<0.01);其蛋白表达量于作用后2~8 h显著低于作用前(P<0.01).而Smad 7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INF-γ作用后逐渐增高,分别于作用后2、4 h达峰值随后降低,至作用后8 h仍高于作用前(P<0.05).(3)与对照组比较,1、10、100 ng/mL IFN-γ组Smad 3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Smad 7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随IFN-γ浓度升高,减少或增高幅度愈为显著. 结论 IFN-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下调Smad 3、上调Smad 7,降低基础状态下或经TGF-β_1诱导后KFb的CTGF和α-SMA表达量,表现出对TGF-β/Smad 信号通路的显著拮抗作用,这可能是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佳琦;胡大海;张战凤;官浩;折涛;张军;白晓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氧化二氮(N_2O_4)是目前国内外大型运载火箭所用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性质极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爆性.N_2O_4爆炸致人员伤亡的事件偶有发生.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4例因N_2O_4泄漏致烧毒复合伤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玉珏;贺立新;李冬海;崔永珍;屠海霞;朱海涛;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年1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7例9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4例5指,女3例4指,年龄21~43岁.均为热压伤,深度为Ⅲ、Ⅳ度.手指掌侧1例,手指背侧6例.均在烧伤后7~10 d,创面界限清楚后进行手术.
作者:于光;雷红雨;陈积源;秦光保;陈景迅;刘文富;陈武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第五届欧洲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大会于2009年8月25-29日在法国利摩日市举行.会议由利摩日大学承办,澳大利亚创面处理协会、日本创面修复协会、澳大利亚创面与组织修复协会协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德国、丹麦、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有5位代表以不同形式报告了自己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总医院黄莎医师在付小兵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利用具有表面微孔的微小颗粒负载人体细胞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获大会青年学者奖.
作者:马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犁,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胶原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作者:潘姝;李叶扬;方力;梁佩红;戴丽冰;李建平;张琰;李罡;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手烧伤后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康复治疗的成本.方法 将62例烧伤患者98只患手分为康复组(32例,48只患手)和对照组(30例,50只患手),康复组在烧伤后早期进行系统康复冶疗,对照组给予指导性教育.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采用Carroll 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从粗大到精细的抓、握、捏、夹,前臂旋前、旋后,取物、放物及写字等进行定量评定,比较系统康复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统计2组患者5个月内的相关医疗费用,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康复组:37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如厕、整理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7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过半,掌指关节恢复较好,而指间关节相对较差,患者可完成手的抓握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相对较差.灵活、协调性动作较差;4只手困残余肉芽创面,未严格按处方要求坚持治疗,手各关节活动度差,功能受限.对照组:23只手进行了修复手术,14只手功能恢复较好,多数精细动作相对较差.灵活、协调性动作较差,13只手出现严重的爪形手.康复组患者总成本平均值与甲均功能增量值的比值为18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8±30,P<0.01). 结论 系统康复治疗对手烧伤后畸形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改善手部外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手烧伤后早期进行规范的系统康复治疗是经济、有效的.
作者:易南;王冰水;胡大海;朱雄翔;石梦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3年10月-2008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皮下环形缝合法缝合体表肿块切除后的缺损创面,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5例,其中男32例、女53例,年龄18~59岁.病因:色素痣36例,表皮样囊肿9例,皮脂囊肿27例,脂肪瘤13例.肿块均位于头面部.切除后的创面直径为0.4~1.5 cm.
作者:张勇;牟军;牟晓欣;潘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蓄积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75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氨基胍干预组,每组25只.将大鼠造成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后,后2组制作成糖尿病模型,氨基胍干预组给予管饲氨基胍100 mg·kg~(-1)·d~(-1).于伤后0(伤后当天)、3、7、14、21 d处死大鼠.描取创面形状,并取全层皮肤组织待测.同时取大鼠背部表皮行KC培养及鉴定.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及皮肤组织糖含量,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皮肤组织中AGE分布.观察不同浓度AGE对KC增殖,凋亡的影响,以仅加表皮细胞培养液的KC为对照组. 结果 伤后7、14、21 d糖尿病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氨基胍干预组却明显高于前2组(P<0.01).糖尿病组皮肤组织含糖量为(2.62±0.19)mmol/g,氨基胍干预组为(2.58±0.07)mmol/g,均高于对照组(1.04±0.09)mmol/g(P<0.01).对照组大鼠创面炎性细胞浸润强烈而局限,坏死组织形成、脱落及时,创面愈合无明显延迟;糖尿病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缓慢、弥散而持久,坏死组织形成、脱落较迟,创面愈合明显延迟;氨基胍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时、强烈,坏死组织形成、脱落以及创面愈合时间较糖尿病组早.对照组中有少量散在的AGE沉积,糖尿病组AGE蓄积显著增加,而氨基胍干预组AGE含量显著降低.AGE作用48 h后,KC的增殖显著降低,呈现浓度依赖性,各剂量AGE干预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100μg/mLAGE干预组KC早期凋亡连接素V阳性细胞比例为(15.1±2.3)%,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2)%,P<0.05];终未期凋亡双阳性细胞比例为(14.3±3.5)%,与对照组(15.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糖可能是通过AGE蓄积,抑制KC等修复细胞增殖导致创面难愈;减少AGE蓄积,可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现象.
作者:葛奎;牛轶雯;谢挺;林炜栋;田鸣;徐兵;崔世涛;陆树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显微外科技术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仅形成了独立的显微外科学,同时也成为外科学诸多分支学科中的重要一员,为人类医学的进步作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性贡献~([1-3]).1960年Jacobson 等借助手术显微镜对直径1.6~3.2 mm的细小血管进行缝合,达到比较高的通畅率,至此显微外科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
作者: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烧伤后鼻及邻位组织缺损的佳修复方法 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及鼻唇沟皮瓣,修复烧伤后鼻部及邻位组织缺损畸形患者12例,其中全鼻缺损4例,鼻部分缺损8例.12例患者巾鼻缺损伴面颊部瘢痕3例,伴额部瘢痕5例,伴上唇外翻及上唇大部分缺损共5例.皮瓣面积3.0cm × 1.5 cm~10.0 cm×8.0 cm. 结果 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5例、上臂带带皮瓣修复3例、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1例、鼻唇沟皮瓣修复3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7年,患者鼻的功能及外形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额部皮瓣为修复烧伤后鼻缺损的首选皮瓣.面部严重烧伤,瘢痕明显,不能选择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时,可考虑应用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等修复.
作者:张丕红;黄晓元;任利成;龙剑虹;范鹏举;曾纪章;肖目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决第2掌背动脉逆行皮瓣和第2掌背动脉远侧皮支皮瓣在创面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设计了改良第2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用其修复7例患者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钢;周永利;孙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56岁,体质量62 kg.因煤气爆炸致颜面、颈、躯干、四肢烧伤,伤后1.5 h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45%,其中浅Ⅱ度35%、深Ⅱ度7%、Ⅲ度3%TBSA,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给予补液抗休克、雾化吸入、静脉推注40 mg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1次/12 h)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因患者对青霉素过敏,联合使用克林霉素、奈替米星行抗感染治疗.创面清创后用脱细胞异种皮(启东市东方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覆盖包扎,双上肢Ⅲ度创面采用磺胺嘧啶银粉剂(南京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护痂.
作者:包亚明;于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的逐步完善,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然而进一步修复重建受损的体表组织结构与外观,恢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亦十分重要,因此修复重建和功能康复在深度烧伤治疗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一些新的技术进展,就烧伤后修复重建与康复治疗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广泛讨论.
作者: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36岁.液态溴致全身多处烧伤,且吸入溴气体约5 min,逃离现场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约20 min,伤后3 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呼吸30次/min.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胸、左上肢及左大腿,呈黄褐色,大部分腐皮脱落;基底潮红或红白相间,少许苍白.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水泡音.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值7.27.PaO_2 51 mm Hg (1 mm Hg=0.133 kPa),PaCO_2 37 mm Hg,SO_2 0.78.诊断:(1)溴烧伤总面积28%,其中浅Ⅱ度24%、深Ⅱ度3%、Ⅲ度1%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
作者:吴抽浪;崔可;沈春莲;单仁飞;章伏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维生素c对重度烧伤休克犬肠内补液时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雄性Beagle犬行颈动、静脉置管和十二指肠造几后24 h造成50%TBSAⅢ度烧伤.伤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补液组(伤后无治疗)、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每组6只.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于伤后30 min开始从十二指肠造口管分别注入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含维生素C的GES液(250 mg/kg维生素C溶于GES),依据Parkland公式计算输液量和速率.于伤前(0 h)和伤后2、4、8 h抽取犬静脉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伤后8 h处死犬,取空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湿质量法测定小肠组织含水率. 结果 伤后各组犬血浆DAO活性均较伤前显著升高,伤后6、8 h肠内补液组明显高于不补液组(P<0.05);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从伤后2 h起DAO活性均明显低于不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8 h肠内补液组MDA含量,MPO、XOD活性和肠组织含水率分别为(5.74±0.51)nmol/mg、(2.08±0.46)U/g、(58.4±3.8)U/mg、(81.5±1.8)%,均显著高于不补液组[(5.43±0.25)nmol/mg、(1.55±0.21)U/g、(50.1±2.8)U/mg、(78.3±1.5)%,P<0.05或P<0.01],而SOD活性(72±12)U/mg低于不补液组(97±20)U/mg(P<0.01).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MDA含量,MPO、XOD活性和小肠组织含水率低于肠内补液组,而SOD活性高于肠内补液组(P<0.01). 结论 维生素C能改善烧伤休克犬缺血再灌注过程引起的过氧化损伤和肠组织水肿,减轻口服补液时的肠道并发症.
作者:胡森;车晋伟;杜颖;包呈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儿男,9岁,汽油火焰烧伤后4.5 h转入笔者单位.患儿烦躁,口渴,心率140次/min,呼吸22次/min.创面分布于面颈部、躯干及四肢,头发、睫毛、鼻毛已烧焦,口呈鱼嘴样改变,声音嘶哑,痰中有黑色炭粒.查血:RBC 5.90×10~(12)/L,Hb 169g/L,血细胞比容0.48,血小板353×10~9/L,WBC 39.11×10~9/L,中性粒细胞0.81,血钾3.76 mmoL/L,血钠136 mmol/T,血氯102 mmol/L,血清总蛋白38 g/L,白蛋白23 g/L.诊断:特重度烧伤,总面积98%,其中Ⅲ度92%、Ⅱ度6%TBSA;中度吸入性损伤.
作者:薛文君;张健;马红蕊;徐广琪;王德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而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自体供皮总面积,以及术后残余创面情况、大关节功能状况等. 结果 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的首次自体供皮面积分别为(3.25±0.48)%、(3.01±0.21)%TBSA,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分别为(30.4±3.6)%、(41.4±1.3)%TBSA,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9.9±1.9)%、(87.5±6.8)%,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3.9±1.4)倍,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2.0±1.5)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自体供皮总面积分别为(14.2±1.9)%、(14.0±2.1)%TBS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残余创面超过0.5%TBSA者分别有23例占44.2%、37例占75.5%;混合嵌植组大关节功能状况较好者34例占65.4%,微粒皮组18例占36.7%. 结论 微粒皮移植法自体皮扩展倍数明显大于混合嵌植法,能更充分利用有限皮源;混合嵌植法创而愈合质量和大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微粒皮移植法.
作者:黄伯高;廖镇江;张勤;窦懿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