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奎;牛轶雯;谢挺;林炜栋;田鸣;徐兵;崔世涛;陆树良
目的 了解影响烧伤患者康复期综合健康状况的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对2008年2-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科住院的101例烧伤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及评分.将调查数据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烧伤患者康复的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躯体健康领域(57±16)分,得分指标71.1%;心理健康领域(97±19)分,得分指标80.6%;社会活动领域(53±8)分,得分指标88.4%;一般健康状况领域(45±11)分,得分指标74.5%;综合健康得分(251±44)分[标准分为(314±55)分],得分指标78.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指标高为社会活动领域,低为躯体健康领域.进入综合健康同归方程(F=11.602,P<0.001)的影响因素有:月收入、烧伤面积、手术次数、性格内外向性及掩饰性、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及屈服应对.对综合健康变异的解释量为46.6%. 结论 月收入、烧伤面积、性格内外向性及掩饰性、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是影响烧伤患者康复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琳;许乐;吴伯瑜;郑幼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第五届欧洲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大会于2009年8月25-29日在法国利摩日市举行.会议由利摩日大学承办,澳大利亚创面处理协会、日本创面修复协会、澳大利亚创面与组织修复协会协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德国、丹麦、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有5位代表以不同形式报告了自己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总医院黄莎医师在付小兵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利用具有表面微孔的微小颗粒负载人体细胞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获大会青年学者奖.
作者:马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手烧伤后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康复治疗的成本.方法 将62例烧伤患者98只患手分为康复组(32例,48只患手)和对照组(30例,50只患手),康复组在烧伤后早期进行系统康复冶疗,对照组给予指导性教育.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采用Carroll 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从粗大到精细的抓、握、捏、夹,前臂旋前、旋后,取物、放物及写字等进行定量评定,比较系统康复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统计2组患者5个月内的相关医疗费用,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康复组:37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如厕、整理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7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过半,掌指关节恢复较好,而指间关节相对较差,患者可完成手的抓握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相对较差.灵活、协调性动作较差;4只手困残余肉芽创面,未严格按处方要求坚持治疗,手各关节活动度差,功能受限.对照组:23只手进行了修复手术,14只手功能恢复较好,多数精细动作相对较差.灵活、协调性动作较差,13只手出现严重的爪形手.康复组患者总成本平均值与甲均功能增量值的比值为18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8±30,P<0.01). 结论 系统康复治疗对手烧伤后畸形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改善手部外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手烧伤后早期进行规范的系统康复治疗是经济、有效的.
作者:易南;王冰水;胡大海;朱雄翔;石梦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犁,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胶原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作者:潘姝;李叶扬;方力;梁佩红;戴丽冰;李建平;张琰;李罡;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氧化二氮(N_2O_4)是目前国内外大型运载火箭所用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性质极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爆性.N_2O_4爆炸致人员伤亡的事件偶有发生.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4例因N_2O_4泄漏致烧毒复合伤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玉珏;贺立新;李冬海;崔永珍;屠海霞;朱海涛;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皮肤扩张技术足解决正常皮肤缺乏难题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在头面颈郜瘢痕整形再造术中应用广泛~([1]).由于头面颈部存在多种美容器官及外伤后正常皮肤有限,一般皮肤扩张技术无法满足局部整形手术的需要.2002-2009年,笔者在头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多重扩张技术,明显提高了整复效果.
作者:陈静;王甲汉;易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36岁.液态溴致全身多处烧伤,且吸入溴气体约5 min,逃离现场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约20 min,伤后3 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呼吸30次/min.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胸、左上肢及左大腿,呈黄褐色,大部分腐皮脱落;基底潮红或红白相间,少许苍白.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水泡音.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值7.27.PaO_2 51 mm Hg (1 mm Hg=0.133 kPa),PaCO_2 37 mm Hg,SO_2 0.78.诊断:(1)溴烧伤总面积28%,其中浅Ⅱ度24%、深Ⅱ度3%、Ⅲ度1%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
作者:吴抽浪;崔可;沈春莲;单仁飞;章伏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髂腹部皮瓣足腹股沟皮瓣和下腹部皮瓣的总称,广泛应用于手及前臂大面积深度毁损性创面的修复~([1]).当皮瓣切取面积过大时,供瓣区继发缺损往往需植皮修复,并由此引发植皮区明显凹陷畸形、长时间感觉障碍以及供皮区广泛瘢痕增生等.2005年9月-2009年3月,笔者对本所收治的11例上肢严重毁损性患者行髂腹部皮瓣转移术后,用双辅助皮瓣(对侧腹股沟皮瓣联合脐旁皮瓣或侧腹部皮瓣)封闭供瓣区,效果较好.
作者:张家平;毕所峰;周昕;王华红;李云飞;邓凡;张彦;罗高兴;彭毅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的逐步完善,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然而进一步修复重建受损的体表组织结构与外观,恢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亦十分重要,因此修复重建和功能康复在深度烧伤治疗中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一些新的技术进展,就烧伤后修复重建与康复治疗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广泛讨论.
作者: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维生素c对重度烧伤休克犬肠内补液时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雄性Beagle犬行颈动、静脉置管和十二指肠造几后24 h造成50%TBSAⅢ度烧伤.伤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补液组(伤后无治疗)、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每组6只.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于伤后30 min开始从十二指肠造口管分别注入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含维生素C的GES液(250 mg/kg维生素C溶于GES),依据Parkland公式计算输液量和速率.于伤前(0 h)和伤后2、4、8 h抽取犬静脉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伤后8 h处死犬,取空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湿质量法测定小肠组织含水率. 结果 伤后各组犬血浆DAO活性均较伤前显著升高,伤后6、8 h肠内补液组明显高于不补液组(P<0.05);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从伤后2 h起DAO活性均明显低于不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8 h肠内补液组MDA含量,MPO、XOD活性和肠组织含水率分别为(5.74±0.51)nmol/mg、(2.08±0.46)U/g、(58.4±3.8)U/mg、(81.5±1.8)%,均显著高于不补液组[(5.43±0.25)nmol/mg、(1.55±0.21)U/g、(50.1±2.8)U/mg、(78.3±1.5)%,P<0.05或P<0.01],而SOD活性(72±12)U/mg低于不补液组(97±20)U/mg(P<0.01).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MDA含量,MPO、XOD活性和小肠组织含水率低于肠内补液组,而SOD活性高于肠内补液组(P<0.01). 结论 维生素C能改善烧伤休克犬缺血再灌注过程引起的过氧化损伤和肠组织水肿,减轻口服补液时的肠道并发症.
作者:胡森;车晋伟;杜颖;包呈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46岁.蒸气烫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臀部、会阴及四肢,总面积87%,其中Ⅱ度67%、Ⅲ度20%TBSA.咽部充血, 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维护脏器功能等治疗.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于伤后4、9、28 d,先后行四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双下肢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手术3次.第2次手术后患者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及脓毒症等并发症.伤后55 d,患者感右肩外展无力,不能上举.查体:右肩胛切迹处压痛及Tinel征阳性,右冈上、下肌肌力2级,右肩关节主动外展90°,但起始外展30°,明显障碍且不能上举.
作者:梁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3年10月-2008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皮下环形缝合法缝合体表肿块切除后的缺损创面,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5例,其中男32例、女53例,年龄18~59岁.病因:色素痣36例,表皮样囊肿9例,皮脂囊肿27例,脂肪瘤13例.肿块均位于头面部.切除后的创面直径为0.4~1.5 cm.
作者:张勇;牟军;牟晓欣;潘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毁损性深度烧伤所致阴茎缺损的修复和重建经验. 方法 对24例烧伤后早期或晚期(指创面愈合半年后.下同)阴茎长度缺失患者行修复手术.术中切断阴茎悬韧带,使缺损阴茎残端向前延伸以获得足够长度,分别用下腹壁皮瓣、阴囊皮瓣或阴股沟皮瓣修复阴茎延长后创面.其中10例患者于伤后30 d内手术,14例于晚期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手术前及治愈后随访时,测量患者常态下及勃起状态下阴茎的长度;随访了解患者阴茎皮肤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阴茎勃起功能及性生活满意度. 结果 24例患者中,2例术后皮瓣远端分别出现1.0 cm×0.5 cm和1.5 cm × 1.0 cm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2~5年,常态F阴茎长度为(7.4±1.6)cm,较术前延长(5.3±1.4)cm(P<0.01);勃起时长度达(9.7±1.2)cm.阴茎感觉均在术后半年左右逐步恢复,勃起功能良好.除1例未再尝试性生活外,其余已婚患者及其配偶均感性生活满意或基本满意. 结论 对毁损性烧伤所致阴茎缺损,采用阴茎延长结合皮瓣移植,可保留阴茎的适当长度和性功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作者:谢卫国;龙道畴;朱辉;余墨声;吴小蔚;余刚;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儿男,9岁,车祸造成全身损伤,伤后在当地医院治疗18 d,因病情恶化,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患儿意识淡漠、精神差、消瘦、体温40℃、心率140次/min、血压8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尿少.后躯干皮肤全部撕脱,上至颈部、下至大腿远端,后躯干及臀部肌肉大量坏死,创面恶臭,左下肢运动感觉功能丧失.查血:RBC 2.31×10~(12)/L,WBC 12.38×10~9/L,Hb 72 g/,L,血细胞比容0.21,中性粒细胞0.91,血钠128 mmol/L,血氯93 mmol/L,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髋臼横断性骨折,左侧骶髂关节分离.诊断:(1)后躯干、臀部、左大腿、会阴部撕脱伤伴感染.(2)脓毒性休克.(3)开放性粉碎性骨盆骨折.(4)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5)肛门撕裂伤.
作者:路卫;程大胜;常菲;夏照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19年前左足扭伤,伤后肿胀,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及换药治疗,左足内踝创面迁延不愈.后应用含汞中药散剂(商品名:降丹、生肌散、祛腐散等)外涂创面,约每3天1次,0.3 g/次左右,治疗长达19年.患者创面虽然逐渐缩小但一直未愈合,且用药后逐渐出现嗜睡、四肢疼痛等表现,伴胸痛、胸闷、气急、口干、恶心、呕吐、流涎、腹泻、汞性口腔炎、牙齿松动、肝功能异常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遂来我科住院治疗.
作者:王成;王晓军;陈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打孔同步植入毛囊单位法治疗烧伤后瘢痕性脱发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4月,2家笔者单位应用打孔同步植入毛囊单位技术,治疗166例患者共217个烧伤后瘢痕性脱发区域.根据移植需求量,于枕、颞部切取相应的含有完整毛发的头皮组织条,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分割成一定数量含1~3根毛发的毛囊单位.根据所需移植物大小,选用相应型号的注射针头于瘢痕脱发区内制备孔洞,在针头退出的同时,植入制备好的毛囊单位.对I期术后毛发密度不满意患者,半年后行Ⅱ期毛囊单位移植.l期术后即刻,随意选择10例患者共10个边界清晰的受区,肉眼观测毛囊单位移植密度及移植毛发数量;后期随访时,肉眼观测这10个受区的毛发成活数量,计算毛发成活率.另对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83例患者I期手术完成治疗,另83例患者Ⅱ期手术完成治疗.I期术后毛囊单位移植密度达15~25个/cm~2,移植毛发数量为40~70根/cm~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移植毛发生长自然、良好.I期手术后选定的10个观察区(受区)毛发平均成活率为96.5%.仅行I期手术的患者术后非常满意者61例占73.5%,满意者22例占26.5%.Ⅱ期手术患者非常满意者76例占91.6%,满意者7例占8.4%. 结论 打孔同步植入毛囊单位的移植技术安全,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伤口恢复快.应用该技术移植在瘢痕性受床上的毛发成活率高、生长良好.
作者:王继萍;范金财;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烧伤后鼻及邻位组织缺损的佳修复方法 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及鼻唇沟皮瓣,修复烧伤后鼻部及邻位组织缺损畸形患者12例,其中全鼻缺损4例,鼻部分缺损8例.12例患者巾鼻缺损伴面颊部瘢痕3例,伴额部瘢痕5例,伴上唇外翻及上唇大部分缺损共5例.皮瓣面积3.0cm × 1.5 cm~10.0 cm×8.0 cm. 结果 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5例、上臂带带皮瓣修复3例、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1例、鼻唇沟皮瓣修复3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7年,患者鼻的功能及外形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额部皮瓣为修复烧伤后鼻缺损的首选皮瓣.面部严重烧伤,瘢痕明显,不能选择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时,可考虑应用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等修复.
作者:张丕红;黄晓元;任利成;龙剑虹;范鹏举;曾纪章;肖目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因手部接触电源机会较多,拇指电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指作为电流的入口,损伤也严重,治疗困难,截指率较高.因拇指功能占手功能的50%,其治疗原则为尽可能保留该指.以往拇指电烧伤常采用腹部或上臂等远位带蒂皮瓣修复,但术后须固定患指、行Ⅱ期手术断蒂,且皮瓣臃肿、感觉功能恢复差.基于上述考虑,2003-2008年我科采用中指尺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电烧伤5例,并大限度恢复患者拇指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徐昌政;郝超;刘雄飞;邹忠桃;韩光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ESC)的分化和分布情况,初步探讨扩张皮肤组织的相关生长机制. 方法 取15例行Ⅱ期头、颈部皮肤扩张术患者扩张后(平均注水期45d)皮肤标本及正常皮肤标本,按取材部位分为:(1)头部近扩张器中心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3cm处的扩张后头皮;(2)头部扩张器侧壁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5~7 cm的扩张后头皮;(3)颈部扩张皮肤组;(4)未扩张头皮对照组;(5)未扩张颈部皮肤对照组.各组皮肤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及分布特征. 结果 与2个末扩张对照组比较,HE染色可见各扩张组表皮层凹凸不平且相对增厚,皱褶明显,细胞层次增多;细胞呈密集分布,以靠近基底层为显著,但排列欠整齐,极性过度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扩张组基底层CK19阳性细胞的连续性基本存在,基底层个别部位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呈复层排列;基底层之外亦有少量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2个未扩张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 结论 J 皮肤软组织扩张后,ESC 在修复过程中增殖和分化加强,并出现异化分布.
作者:刘虎仙;田孝臣;贾赤宇;吕晓杰;李桂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决第2掌背动脉逆行皮瓣和第2掌背动脉远侧皮支皮瓣在创面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设计了改良第2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用其修复7例患者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钢;周永利;孙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