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伟;张萍;邹向前;石庚生;孙艳
过去30年里,医学界对烧(创)伤和脓毒症的细胞免疫研究主要集中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T、B淋巴细胞等.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Treg)也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类细胞主要包括CD4~+CD25~+Treg、自然杀伤(NK)T淋巴细胞及γδT淋巴细胞等.它们数量相对较少,但可有效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而有效调节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作者:郑兴锋;张放;纪世召;李恒宇;夏照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增生性瘢痕(HS)是皮肤受到深度烧(创)伤后,以胶原纤维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1]).近年来较多研究者希鬯在HS形成早期,通过干预导致Fb异常增殖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来控制HS的发生和发展~([2-3]).本研究以较受关注的2个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即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E2F1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唐红梅;王达利;金文虎;邹安芳;祁建平;魏在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998年12月-2009年10月,笔者单位采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50余例,其中3例出现运动病样悬浮床不适症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38岁.烧伤总面积为40%~60%TBSA,为Ⅱ~Ⅲ度.患者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均于伤后3 d行悬浮床治疗.
作者:潘文东;陈永新;吴婷;黄芳;王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KC热损伤后培养上清液对真皮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真皮Fb,另建立KC(选用HaCaT细胞)热损伤模型.收集正常堵养及热损伤后12 h的KC培养上清液,用无血清DMEM以1:1体积比稀释,分别制成正常KC和热损伤KC 2种条件培养液.将Fb分别用无血清DMEM和2种条件培养液培养:(1)于培养12、24、36、48 h时,采用噻唑蓝法检测Fb增殖活性;(2)于培养12 h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b的凋亡情况(Fb预先致热损伤,并增设Fb伤后无处理对照);(3)培养24 h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b胞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并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Fb α-SMA mRNA的表达.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1)Fb增殖活性:Fb经热损伤KC条件培养液培养12、24、36、48 h时,其吸光度值均高于同时相点用无血清DMEM培养的Fb(t值分别为1.89、2.35、2.02、1.94,P值均小于0.01);其中12、24、48 h时与用正常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时t=1.83,P<0.01;24 h时t=2.91,P<0.05;48 h时t=1.83,P<0.05).(2)Fb凋亡检测:热损伤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与正常KC条件培养液培养以及伤后无处理的Fb比较,凋亡率均明显下降(t=3.31,P<0.05;t=1.47,P<0.01).(3)Fb胞质α-SMA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用无血清DMEM或正常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中,α-SMA阳性表达(红色荧光)细胞较少;热损伤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中,α-SM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4)α-SMA mRNA表达:热损伤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 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为1.32±0.06,高于正常KC条件培养液培养的Fb(1.14±0.07,t=2.51,P<0.05)和无血清DMEM培养的Fb(1.00±0.09,t=1.77,P<0.05).结论 KC热损伤后12 h培养上清液可明显促进Fb增殖、抑制Fb凋亡、促进F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作者:白晓智;胡大海;张万福;张战凤;石继红;蔡维霞;朱华宇;朱雄翔;汤朝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2003年2月-2009年1月,3家笔者单位共收治肢端较大深度创面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48岁.致伤原因:热压伤7例、撕脱伤4例、碾挫伤3例;受损部位:腕背、手背及指背3例,手背及指背3例,腕掌及手掌2例,踝背及足背3例,足背2例,足跟及足底1例.热压伤为Ⅳ度创面,其他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腱及骨关节外露或损伤.
作者:梁钢;孙长军;于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外源性NO对HaCaT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硝普钠作为NO的供体,在HaCaT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1、1.0、10.0、100.0、1000.0 μmol/L硝普钠,分别于划痕0 h(划痕即时)及划痕后6、12、24、48 h观察并计算细胞迁移率.根据该结果筛选出硝普钠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以此为实验刺激条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PCR等方法检测实验组(加入10.0 μmol/L硝普钠培养24 h)及阴性对照组整合素β_1、RhoA、cdc42、Rac1蛋白及RhoA、cdc42、Rac1 mRNA表达情况.对各实验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加入硝普钠处理后各浓度组细胞迁移率随划痕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加入10.0 μmoL/L的硝普钠划痕后6~48 h与划痕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02,P值均小于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阴性对照组细胞纤毛稀少,胞内应力纤维束纤细,而实验组纤毛明显增多,胞内应力性纤维束增粗.实验组整合素β_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F=8.25,P=0.015);而RhoA的蛋白表达水平为0.92±0.04,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64±0.04(F=7.25,P<0.05),cdc42、Rac1蛋白表达也高于阴性对照组(F值分别为14.10、6.50,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RhoA、cdc42、Rac1的mRNA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F值分别为23.67、10.39、9.52,P值均小于0.05).结论 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可促进HaCaT的增殖及迁移,提示其在皮肤创面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整合素β_1表达下降、细胞骨架的改变有关.
作者:杨世伟;吴军;罗高兴;张小容;胡晓红;彭彦孟;杨俊杰;罗晓丽;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下肢烧伤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5~51岁.致伤原因:热力烫伤7例、电烧伤2例.致伤部位:足踝部7例、小腿下段2例.烧伤深度:均为Ⅳ度,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束、肌腱、骨关节等外露或损伤.创面缺损面积4 cm×3 cm~15cm×9 cm.
作者:梁钢;孙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31岁,机器爆炸致火焰烧伤,伤后2 h入院.查体:患者除颈、前胸、足底尚存部分正常皮肤外,其余部位均被烧伤;大部分腐皮已脱落,全身沾染黑色机油,创面大部分呈焦痂样改变.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90%,其中深Ⅱ度20%、Ⅲ度70%TBSA.(2)吸入性损伤.(3)爆冲伤(头部、双下肢外伤).
作者:苏海涛;李宗瑜;杨心波;李宜姝;邵铁滨;曲滨;牟海涛;赵洪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作为一种胞内蛋白激酶,能与整合素β_1的细胞内结构域和多种细胞内骨架蛋白相互作用,并发挥其激酶活性,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活动,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周期、细胞黏附性、细胞形状和迁移、ECM沉淀以及ECM与细胞的相互作用.ILK与器官纤维化疾病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1]),而它与整合素对创面愈合发挥的共同作用鲜见报道.为此笔者观察了大鼠正常皮肤和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ILK与整合索β_1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李叶扬;李罡;潘姝;林伟华;张志;孙敬恩;米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脓毒症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RAW264.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10 μg/mL LPS,浓度下同)组、LPS+无活性CORM-2组、LPS+小剂量CORM-2(50 μmol/LCORM-2)组、LPS+大剂量CORM-2(100μmol/L CORM-2)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1、JAK3分子磷酸化水平.另将35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盲肠结扎和穿孔术(CLP)组、CLP+无活性CORM-2(8.0 mg/Kg)组和CLP+CORM-2(8.0 mg/kg)组.CLP+CORM-2组除伤后使用CORM-2外,其他处理同CLP组.于伤后24 h按上述方法检测小鼠血浆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JAK1、JAK3分子磷酸化水平.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1.9±0.3)pg/mL]比较,LPS组细胞的TNF-α水平明显升高[(8.2±2.7)pg/mL,t=2.844,P<0.01],磷酸化JAK1、JAK3蛋白水平也升高;2种剂量LPS+CORM-2组细胞的TNF-α,水平分别为(5.7±1.4)、(3.2±0.9)pg/mL,较LPS组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104、2.363,P值均小于0.05),JAK1、JAK3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P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916、2.796,P值均小于0.01),小鼠肝组织JAK1、JAK3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亦明显升高.CLP+CORM-2组TNF-α、IL-1β血浆水平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115、2.398,P值均小于0.05),肝组织JAK1、JAK3蛋白的磷酸化得到有效抑制.结论 CORM-2能明显抑制JAK分子磷酸化,继而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下游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效防止严重感染时炎症反应的级联反应.
作者:孙炳伟;张萍;邹向前;石庚生;孙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及其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32只.后2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6 h腹腔注射林格液或EP液延迟抗休克,伤后12 h起每隔12 h给予4 mL林格液或EP液至伤后48 h;假烫组除于37℃模拟烫伤外其余处理同烫伤组.于伤后1、3、5、7 d处死各致伤组大鼠,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免疫磁珠法分离大鼠脾脏CD4~+CD25~+Treg,ELISA法检测脾脏HMGBI含量及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表面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进行多组间方差分析和2组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结果 (1)烫伤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 d显著高于假烫组,其中第1天达峰值[(46.7±8.3)ng/mg蛋白];EP治疗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 d明显低于烫伤组.(2)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5 d CTLA-4表达明显增强(t值分别为10.459、12.051、4.029,P<0.05或P<0.01);EP治疗组伤后1~7 d CTLA-4表达较烫伤组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796、9.913、9.581、10.022,P<0.05或P<0.01).(3)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7 d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其中伤后1 d达低谷(0.167±0.059);IL-2水平伤后1~7 d显著下降,其中伤后5 d达低谷(44±24)pg/mL.与烫伤组比较,EP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状态明显缓解,且IL-2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严重烫伤后HMGB1产生可诱导Treg向成熟发展,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免疫功能抑制.EP通过抑制HMGB1的合成与释放,改善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黄立锋;姚凤华;姚咏明;张立天;董宁;盛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减轻水肿、去除炎性介质堆积烧伤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致使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增加;血浆蛋白和电解质丢失,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上升,使得毛细血管渗出量大大超过重吸收量,从而导致组织间隙水肿,其中包含大量的血浆胶体、细胞破裂产物、细菌、毒索及各种机体产生的炎性介质.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52岁.因苯酚溶液罐爆裂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患者意识清楚,用清水冲洗创面20 min.伤后1 h收入笔者医院.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肢端湿冷,心率18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为14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头、面、前躯于、四肢创面呈棕褐色,轻度肿胀,尿色棕黑.
作者:吴志宏;罗前程;熊重祥;胡静;王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脓毒症时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近年来,脓毒症中神经内分泌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弄清其调节过程将有助于澄清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探讨激素治疗的可能性开辟新途径.
作者: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Ab耐药性愈来愈强,出现了大量多药耐药菌株.资料表明,烧伤科多药耐药Ab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部分医院烧伤科Ab暴发流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治疗Ab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之一,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常见的因素~([2-5]).
作者:张烽;虞俊杰;程华莉;陈蓉芳;黄璇;秦玲;糜祖煌;潘宇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的主要生存方式及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BF不仅是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某些反复发作、难治性感染即生物膜病的致病因素~([1]).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医疗插管相关感染的认识,人们对BF所致的感染也逐渐重视,并随之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作者:向军;郇京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1983年Biemer和Stock介绍了静脉回流逆行于静脉瓣的远端蒂皮瓣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中.远端蒂皮瓣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静脉回流障碍,也是远端蒂皮瓣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梁清国;甄电伟;焦建强;李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理想的动物烫伤创面模型在创面深度、大小、形状及均匀性上应是一致的,但现有烫伤设备~([1-5])的性能难以完全达到此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调压调温全自动气烫仪,用于创面模型制作,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童亚林;杨润生;万友华;苏晓玲;汪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生长因子(GF)的临床应用进展GF是一类对靶细胞增殖和分化有调节作用的肽类,是体内重要信号分子,在调节生长发育、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F种类繁多,通常按照GF的受体(靶细胞)及特性将其分为EGF、Fb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TGF等.GF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逐渐明确.
作者:周俊峄;罗高兴;吴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