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观察

赖春华;王维琼

关键词: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生大黄粉
摘要:目的 观察生大黄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Bell分期,将68例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粉100 mg/kg,每8 h一次.结果 应用生大黄粉干预治疗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好,价格便宜.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放疗病人皮肤反应的有效干预方法 .方法 根据52例患者产生皮肤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证据,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干预后皮肤反应均得以缓解,减轻病人的痛苦,能将病人接受有效的照射剂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因素.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继侠;田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4283份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血液感染的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血细菌培养,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血液培养阳性率为5.4%,检出细菌共2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2株(53.0%),革兰阳性球菌92株(40.0%),真菌16株(7.0%).大肠埃希菌60株(26.1%)占首位,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48株(20.9%).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有较高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本院血液标本检出率一般,了解血液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对减少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东红;林贵良;黄玉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AVE-763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镜检法尿检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AVE-76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显微镜检三种方法 检测尿中红、白细胞并将结果 比较分析.方法 将所收集的样本分装两管,按仪器操作规程和尿显微镜检查规程分别使用AVE-763尿液分析仪、BW-20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结果 尿RBC总检出率AVE-763为31.%,W-200为33.%,显微镜为25.%;尿WBC总检出率AVE-763为32.%,W-200为12.%,显微镜为29.%.结论 AVE-763分析仪检测尿中RBC和WBC结果 与显微镜检相近,无明显差异(P>0.5);AVE-763分析仪结合BW-200对尿中RBC和WB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将大大提高;当尿液混浊有干扰因素存在时必须用显微镜复检.

    作者:周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实施人工流产术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 mg/kg;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 ug/k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速率均为80 mg/min,必要时追加适量丙泊酚.连续监测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全程丙泊酚用量、术后2 h镇痛效果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术后苏醒时间和全程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给药2 min及术毕各组HR、MAP、SpO<,2>均降低(P<0.05),B组SpO<,2>显著低于A、C组(P<0.05),术中SpO<,2>在85%-89%及<85%区段的发生率B组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2 h镇痛优者高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家敏;房晓云;徐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甲状腺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对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为保证甲状腺手术的成功,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细心观察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黄洁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对胃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寻找更好疗效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提高胃癌的治愈率.方法 采用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奥沙利铂化疗组)或顺铂方案(顺铂化疗组)治疗59例胃癌术后Ⅲ期病人,并且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率为91.53%.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前组89.66%和48.28%;后组88.00%和44.00%.结论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胃癌复发及转移.

    作者:邓建良;张国强;钱章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PCIA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芬太尼组(B组),曲马多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术毕三组患者均安置镇痛泵.镇痛配方:A组为吗啡4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为芬太尼0.5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为曲马多70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PCA2.0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于病人苏醒拔管后4、12、24、48 h观察并记录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各时点的SpO2、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数值.观察各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以A组镇痛效果佳,术后24 h时点SpO<,2>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呼吸频率(RR,次/min)增快,Vt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B组较A组和C组变化明显(P<0.05).头晕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组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PCIA均能获得满意效果,尤以曲马多为佳.

    作者:袁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预防老年性脆性骨折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性脆性骨折病人及家属对于老年性脆性骨折的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病区及社区范围内的老年性脆性骨折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表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因脆性骨折住院的85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脆性骨折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方式等.结果 患者及其家属对脆性骨折的概念、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知识较为缺乏.普遍认为需要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骨质疏松及预防跌倒的知识传递,床边个体化教育、社区疾病知识普及海报得到广泛的认可.结论 通过分析个体的危险因素,脆性骨折发生的条件,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丰富教育模式,加大教育力度,把脆性骨折的预防知识由医院传递到社区,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施海红;黄淑芬;程小云;李锦丽;叶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抢救预防措施.方法 对7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抢救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诱因与频繁剧烈的咳嗽、伤口感染、切口过低、导管型号选用不合适及不正确的吸痰等因素有关.结论 气道出血来势凶猛,积极止血处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之关键;抢救困难,应重在预防;加强气管切开各环节护理能有效避免气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桂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RP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群及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它们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高血压肾病患者CRP与尿mALB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 CRP与尿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丽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180例COPD患者按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成两组,其中C反应蛋白<1.61 mg/L组92例,C反应蛋白>1.61 ml/L组88例,随访五年,每年检测两次肺功能.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5年随访的结果 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1.61mg/L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下降大于C反应蛋白<1.61 mg/L组.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能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袁涛;王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经积极治疗后,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功能竭衰,抢救成功率82.%.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严密注意观察,做好空气消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张佐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PPH加硬注术与传统手术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6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6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平均手术时间(16.55±3.66)min;平均住院时间(5.07±1.25)d;平均疗程(10.±2.55)d.术后疼痛(Ⅱ、Ⅲ度)24例、出血(>50 ml)3例、尿潴留24例、肛缘水肿2例.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手术时间(45.25±7.97)min;平均住院时间(8.32±1.55)d;平均疗程(15.47±1.56)d.术后疼痛(Ⅱ、Ⅲ度)57例、出血(50 ml)6例,尿潴留29例、肛缘水肿11例.两组近期无狭窄和严重感染,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结论 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是一种有效方法 ,手术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少、皮瓣水肿少、缩短了疗程,有效地减少了诱发术后老年合并病,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建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8年3月至9月46名老年病人设为观察组,将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50名老年病人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口头健康教育中的同时使用护理标识,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病人在按时空腹抽血/检查和按时测血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029、6.376,P值均小于0.05.结论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护理标识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严晓芬;陈妙虹;林静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72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72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行宫颈LEEP环切电刀治疗的患者,术前心理辅导、术中配合、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浸润癌4例,浸润癌1例,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6例术后8周宫颈完全修复,例术后8周仍有宫颈黏膜外翻,观察至术后12周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 LEEP环切电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钟碧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32例,全切除率为80%.手术死亡2例.术后症状改善者32例,症状基本同术前4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技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能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熊明;朱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孕25-32周经初筛和同时做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强化饮食、运动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追踪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比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如妊高征、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窘迫、胎膜早破、高胆红素血症等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GDM患者母婴结局.

    作者:李翠吟;邹钢;尤晓玲;刘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irizzi综合征2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分别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壁补片修补及Roux-en-Y式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空肠吻合术;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手术方式依据病理分型而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B超是术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严江;古松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者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自蛋白尿组,比较组间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闻的差异.结果 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萱;尹建梅;王霁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加甲钻胺注射液(弥可保)肌注;治疗组31例,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各3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肯定.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