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中,染色体异常20例,占10.81%,三体患儿11例,占5.95%.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8三体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占4.86%.结论 异常超声波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作者:钟进;邓璐莎;郭晓玲;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P组为单纯丙泊酚组(n=50),T组为曲马多复合丙泊酚组(n=50).P组静注丙泊酚2 mg/kg(30 s)后开始手术,术中恒速推注丙泊酚(2mg/kg),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20-30 mg.T组静注丙泊酚前先静注曲马多(2 mg/kg),丙泊酚的用法与P组相同.分别记录术前、麻醉后、术中、术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术中病人躁动次数、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术后患者VAS评分.结果 用上述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P组循环波动较T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对麻醉效果均表示满意,但VAS评分T组高于P组,术中躁动次数、丙泊酚的药量及苏醒时间P组高于T组(P<0.05).结论 曲马多(2 mg/kg)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效果更好,清醒更快速.
作者:赵崇汉;李卫明;陈珍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肠黏膜保护药思密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将180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分成两组各90例.治疗组使用苯巴比妥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7.10±26.24)umol/L,对照组为(41.17±22.08)u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廖伟;梁儒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分别应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按Matta评分:优31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2.6%.结论 手术治疗髓臼骨折行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燕青;吴利民;黄仕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四肢及掌跖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用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天10 mg,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趾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波;余振东;刘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永东;王白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根据损伤特点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9.8±8.7)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5个月,优16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例出现切口或创面愈合困难,经换药、清创植皮、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踝内翻1例,慢性骨髓炎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防治并发症、积极合理地功能锻炼是Pilon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扬震;杨逸峰;黄育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 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
作者:肖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开展全面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使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北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管理的64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而干预组除服药外,还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对照组的控制率为41.6%,而干预组为70.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53.5,<0.1).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进展.
作者:冯银彩;何敏;郭劲莲;蔡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观察替硝唑药膜在智齿冠周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84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按是否辅助全身抗生素治疗分为A、B两组,每组分别再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局部使用替硝唑药膜,另一组常规治疗上碘甘油作为对照组,每组治疗均为1次/d,观察1-5 d局部用药的疗效.结果 无论是否辅助全身抗生素治疗,替硝唑药膜组疗效明显优于碘甘油组(P<0.05).结论 替硝唑药膜用于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曾素娟;刘江峰;方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前沿学科,内容抽象不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基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内容.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年来临床X线资料较完整的颈椎病1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X线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不仅可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还可以排除症状类似的其它病变,正位、侧位、斜位X光片可选择性使用,对平片诊断有困难者可选择CT及MRI扫描进一步检查.
作者:武罗成;陈义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者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自蛋白尿组,比较组间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闻的差异.结果 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萱;尹建梅;王霁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646).结论 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为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HbAlc.
作者:郑东旭;王希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对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为保证甲状腺手术的成功,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细心观察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黄洁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早期(Ⅰ期-Ⅱ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1].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2].
作者:苏雪红;黄秀群;梁如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I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 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 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 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 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友生;班彩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和SNP276G→T)两个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 P)技术,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SNP27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NPS45和SNPS267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TG单倍型纯合携带者(TG/TG)与TG单倍型杂合携带者(TG/X)或未携带者(X/X)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基因的SNP45和SNP276多态性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郝家明;刁志宏;刘锦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5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BPRS总分(21.45±4.2)较干预前(26.1±4.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7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春娥;卢迟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伟鸿;温凌;王巧瑜;李翠琼;沈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