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潺;鲁婧怡;段晓川;齐欣;董林毅;刘昌孝
目的 研究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的遗传毒性.方法 选用鼠伤寒沙门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体内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精子畸形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四项致突变生物学试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 在6.25~50μg/mL的剂量水平,CA对鼠伤寒沙门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均无诱变性;此外,在受试剂量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小鼠精子畸形以及体内彗星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与溶剂对照比较,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CA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作者:马征;胡春生;杨智;马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促进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配伍特点.方法 将实验分为半夏泻心汤组及苦降药组,两组大鼠分别ig给予两组药物水提醇沉液,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083、0.167、0.25、0.333、0.5、0.75、1、1.5、2、3、4、6、9、24 h股静脉采血,ELISA法测Cajal间质细胞(ICC)中KIT蛋白、Ca2+及ATP酶的水平,同时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法检测血清中黄芩苷、黄芩素、小檗碱、巴马汀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进行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拟合.结果 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均能下调ICC中Ca2+浓度及上调ICC中ATP酶的水平;且对ICC内KIT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降低Ca2+浓度的效应中巴马汀以有滞后时间三房室-Sigmoid ImaxPK-PD模型连接,小檗碱、黄芩素以有滞后时间二房室-SigmoidImax PK-PD模型连接.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上调ATP酶的效应中巴马汀以有滞后时间三房室-Sigmoid Emax PK-PD模型连接,小檗碱、黄芩素以有滞后时间二房室-Sigmoid EmxPK-PD模型连接.结论 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ICC内Ca2+浓度、上调细胞ATP酶水平有关.ICC内Ca2+浓度的降低、ATP酶水平的上调可能与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中巴马汀、小檗碱、黄芩素有关.半夏泻心汤在PK和PD方面均优于苦降药组,体现出全方的配伍优势.
作者:罗太敏;李晋奇;杨戈;张德;童荣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其根及根皮为常用中草药了哥王.近年来化学研究显示其根及根皮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以及木脂素、香豆素、甾醇等化合物;药理研究发现了哥王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对文献中有关南岭荛花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明潺;鲁婧怡;段晓川;齐欣;董林毅;刘昌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
作者:赵兴东;王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孟鲁司特钠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确诊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5 mg/次、口服1次/d,比较治疗7d后两组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3、7天两组患儿的尿白三烯E4 (LTE4)、血清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血氧饱和度(Tc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LTE4、CysLTS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邓宇红;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测定不同产地西洋参药材及其产品中10种皂苷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来源西洋参中总皂苷及单体皂苷的含量差异,评价品质优劣.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 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F1、R0、F2、Rk1分别在线性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48 h内稳定性试验RSD值均小于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02%,RSD值均<2.21%.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西洋参药材、饮片及相关产品中皂苷的定量分析.不同来源西洋参及其产品中皂苷成分的种类相似,但单体皂苷的含量差异显著,所测样品均不含有人参皂苷Rf,排除掺假.
作者:白雪;黄鑫;刘淑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从试验人员的角度,就试验前准备、试验实施、原始资料整理及总结报告撰写等方面总结了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①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②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背景数据资料库;③制定标准统一的各项试验操作和检测指标;④妥善整理并保存各类原始资料;⑤严谨细致撰写总结报告.
作者:李彦;卜文;王莹;周祖明;范玲玲;芦欣欣;马骋程;沈连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全球分别有3亿和2.1亿患者.肺部吸入给药是治疗和管理哮喘、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而患者的依从性与该类制剂的疗效优劣有密切关系.综述现在已经上市的肺部吸入给药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剂型和药品,以及雾化吸入剂、定量吸入剂和干粉吸入剂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并认为提高患者依从性需要反复提供给患者个性化用药和正确使用给药装置的指导.
作者:何光杰;李宏;李静;孙亮;韩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定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e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 对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e浓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 置信概率P为95%时,血浆中低、中、高(1.00、125.25、1 002.00 μg/L)质量浓度人参皂苷Re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4.38、19.80、199.60 μg/L.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e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主要由线性回归过程引入.
作者:杨瑞;董晓茜;张世良;唐思;靖博宇;夏素霞;李国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米司非酮治疗妊娠10~16周稽留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妇产科治疗的孕10~16周稽留流产患者256例和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16周患者139例,将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B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米司非酮),每组128例;终止妊娠患者为C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观察3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3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64.06%(82/128)、87.50% (112/128)、66.19% (92/139),B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21.450,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平均阴道出血量为(102.56±54.32) mL,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的(80.24±48.97) mL和(54.75±34.8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患者平均排胎时间分别为(12.78±4.89)、(13.59±5.87)、(13.47±4.2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0.78%、54.69%和4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司非酮治疗妊娠10~16周稽留流产能提高完全流产率,排胎时间与终止妊娠患者相当,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米索前列醇联合米司非酮治疗患者阴道出血量有所增多,但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赵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研究大鼠ig给药桦木酸的血浆药动学.方法 大鼠颈静脉插管后ig给予250 mg/kg的桦木酸棉籽油悬浊液(100 mg/mL),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0.17、0.33、0.5、1、2、4、6、8、12、24和48 h时取血,血液样品经醋酸乙酯提取,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PTSI)柱前衍生化后,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桦木酸的量.结果 桦木酸以250 mg/kg剂量大鼠ig给药以后,桦木酸在(1.2±0.4)h达到大血药浓度值(158.5±26.8) ng/mL,24h后基本检测不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和AUC0-∞分别为(292.41±100.6)ng·h/mL和(331.45±113.3) ng·h/mL,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3.8±1.4)h和(4.8±2.1)h.结论 UPLC-MS/MS方法可成功用于经口给药桦木酸大鼠血浆药动学研究,桦木酸的口服吸收极差.
作者:杨玉焕;霍燃;王子铭;郭盛磊;郑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红景天苷具有对抗缺氧、缺血、糖尿病脑病、β淀粉样肽和老龄引起的动物痴呆作用,综述其抗痴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其抗痴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1)通过抑制缺氧诱生因子-1α和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裂解酶1的表达以及β-分泌酶活性,阻滞β淀粉样肽生成;(2)通过抗氧化作用而阻滞β淀粉样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缺血、缺氧、H2O2等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内钙超载发生,保护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免遭伤害;(3)通过阻滞Notch信号转导通路,促进BMP信号转导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依赖的Ca2+信号转导,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神经元,从而促进神经发生.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润燥清肺膏的止咳、抗炎、抑菌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将50只小鼠及豚鼠各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药急支糖浆组和润燥清肺膏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氨水喷雾致咳小鼠模型及枸橼酸喷雾致咳豚鼠模型评价止咳作用;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急支糖浆组和润燥清肺膏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脂多糖致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评价抗炎作用;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药急支糖浆组和润燥清肺膏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等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 润燥清肺膏高、中、低各剂量组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0.01)、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润燥清肺膏能减轻急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抑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润燥清肺膏高、中剂量组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P<0.05、0.01);润燥清肺膏高、中、低各剂量组明显地抑制小鼠耳肿胀(P<0.05、0.01).润燥清肺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润燥清肺膏对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支气管病变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止咳、抗炎、抑菌作用.
作者:彭照琪;李士栋;王春艳;赵婷婷;孙阳恩;张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2014年收治的6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CSF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雄激素结合常规疗法,G-CS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PLT检测值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天G-CSF组的Hb (74.5±15.3) g/L、PLT (27.4±8.8)×109/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第7、14、30天G-CSF组患者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天G-CSF组患者的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F组患者的发热时间(7.5±3.6)d、感染持续时间(13.4±5.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G-CSF组的总有效率78.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 (P<0.05),治疗过程中G-CSF组有2例患者死亡(5.41%),低于对照组的4例(1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何学鹏;杨凯;陈鹏;刘兵;张媛;王芳;郭智;刘晓东;楼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抗HER2人源化抗体的急性毒性.方法 将食蟹猴随机分为4组,包括溶媒对照和抗HER2人源化抗体75、150和250 mg/kg组,单次iv溶媒对照组或供试品,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 给药后各组动物临床症状、体质量、摄食量、体温、心电图、血压和血液学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生化结果显示,150 mg/kg组与250 mg/kg组动物给药后血清IgG水平出现一过性增加;各组动物均未见大体病理学改变.结论 食蟹猴单次iv抗HER2单抗,总体上动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耐受剂量可达250 mg/kg,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临床前评价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晓冰;孙立;盛晓丽;吕建军;苗玉发;杨艳伟;霍艳;王雪;汪巨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宁泌泰胶囊对盆腔炎病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用大鼠大肠杆菌感染性盆腔炎模型,苯酚胶浆引起大鼠化学性盆腔炎模型,用妇科千金片(1.0 g/kg)及宁泌泰胶囊高、中、低剂量(2.0、1.0、0.5 g/kg)连续ig7d,每天2次.以动物体质量变化、白细胞计数、病理学检查评价宁泌泰胶囊对盆腔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宁泌泰胶囊3个剂量组对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盆腔炎大鼠子宫肉眼可见的炎性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引起的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升高,并且能改善炎症引起的体质量下降.宁泌泰胶囊高、中(2.0、1.0 g/kg)剂量组可显著减轻子宫的质量,提示抑制炎症引起的肿胀.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宁泌泰胶囊可改善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大鼠子宫组织学病变,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对于苯酚胶浆引起的大鼠盆腔炎,宁泌泰胶囊3个剂量组均能改善炎症引起的体质量下降.宁泌泰胶囊高剂量组(2.0 g/kg)可显著抑制炎症引起的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升高,并且可显著减轻子宫的质量,提示抑制炎症引起的肿胀.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宁泌泰胶囊可改善苯酚胶浆引起的大鼠子宫组织学病变,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宁泌泰胶囊对于化学性和细菌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盆腔炎动物模型的相关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薇;黄精俸;江振洲;董大伦;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小儿湿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大鼠粪便和尿液中2,5'-二溴-4,5,2'-三羟基二苯甲酮(LM49),并研究大鼠ig给予LM49后在粪便和尿液中的排泄特征.方法 采用甲醇提取生物样品中的LM49,Diamonsil C18 (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水(磷酸调pH至3.0)(68:5:2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61 nm,柱温25℃.雄性SD大鼠单次ig给予100 mg/kg的LM49后,收集0~12、13~24、25~36、37~48 h的粪便和尿液,采用RP-HPLC法测定LM49,计算排泄量、排泄率、累积排泄率.结果 单次口服给予大鼠100 mg/kg的LM49后,48 h内LM49在粪便中的排泄主要集中在13~36 h,占整个排泄量的77.4%,累积排泄率为13.9%;其尿液中0~12 h的累积排泄率为0.05%,13~48 h未检测到LM49.结论 LM49口服吸收不完全,有较高的粪便排泄率,原型尿排泄甚少,推测可能被代谢分解或在组织器官中蓄积.
作者:高洁;冯秀娥;梁瑞;李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芍消炎合剂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湿热型亚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确诊为亚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每12h静脉滴注头孢西丁2 g(头孢类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1 g),使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后的24 h,同时po强力霉素100 mg,2次/d,共2周;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po芍消炎合剂35 rnL/次,3次/d,连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愈显率76,1%,静脉抗生素使用(3.52±0.94)d;对照组总有效率90.24%、愈显率29.2%,静脉抗生素使用(4.95±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丹芍消炎合剂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亚急性盆腔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勤华;唐敏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大鼠左侧输尿管结扎(UUO)的动物损伤模型,探讨大黄酸(rhein)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单用及配伍对肾脏保护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UO造慢性肾病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ein治疗组[100 mg/(kg·d)]、HSYA治疗组[50 mg/(kg·d)]和rhein[100 mg/(kg·d)]+HSYA[50 mg/(kg·d)]治疗组.给药14d后处死大鼠,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rhein和HSYA单用及配伍组血清中Scr和BUN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1β及MCP-1表达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亦得到改善,且配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 rhein和HSYA单用及配伍均能对UUO导致的炎症损伤发挥一定的肾保护作用,配伍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李会会;胡娜平;刘美佑;楚建杰;孙金;李帆;鹿成韬;文爱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