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富;匡彪;赵宁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行诊治的因治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y-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ST、ALT、y-GT、T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的AST、ALT、y-G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丽霞;徐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25-OH-PPT、25-OCH3-PPT、PPT、PT同步检测的方法;从人参根皂苷水解产物中筛选发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三醇组皂苷元.方法 采用HPLC-ELSD法测定25-OH-PPT、25-OCH3-PPT、PPT、FT;采用体外实验测定4种皂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HPLC-ELSD测定结果表明,25-OH-PPT、25-OCH3-PPT、PPT、PT在0.05~1.0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5.0%、98.4%、103.3%和96.0%,RSD分别为1.05%(n=4)、1.87%(n=4)、2.15%(n=4)和115%(n=4),质量分数分别为8.07%、4.55%、1.46%和4.53%.4种皂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出不同强度的抑制活性,25-OH-PPT抑制活性强于阿卡波糖.结论 4种皂苷元降血糖活性强弱顺序为25-OH-PPT> 25-OCH3-PPT>PPT>PT.HPLC/ELSD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作者:徐磊;杨宁;关健;崔炯谟;赵余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新型树状大分子(PAMAM-co-0.25OEG,PGD)作稳定剂制备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纳米粒,以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将多烯紫杉醇(DTX)、PGD按药载比8∶1,采用超声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DTX-PGD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测定载药纳米粒粒径及电位;考察37℃条件下,DTX-PGD纳米粒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PBS及血浆中的稳定性及DTX-PGD纳米粒的溶血性.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DTX在纳米粒中的晶型形式.透析法测定DTX-PGD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MTT法检测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多烯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1.6 mg/mL(原药在水中几乎不溶),纳米粒载药量达65.7%.DTX-PGD纳米粒粒径270.7 nm,PDI值为0.112,电位28.6 mV.DTX-PGD纳米粒在5%葡萄糖及血浆中稳定存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为片状,XRD图谱显示,多烯紫杉醇在纳米粒中以晶体形式存在.DTX-PGD纳米粒在PBS缓冲液中释放缓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溶血实验得知,DTX-PGD纳米粒无溶血现象,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给药.MTT结果表明,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较多烯紫杉醇溶液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PGD树状大分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稳定剂应用到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中,DTX-PGD纳米粒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婷;赵燕娜;王向涛;王艳宏;郭一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黑木耳多糖(AAP)和松多酚(PKP)联合使用对60Co γ辐射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除对照组外60C0γ射线一 次性全身均匀照射,总吸收剂量为4.0 Gy,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辐射24 h后分别设AAP组、PK P组、AAP与PKP协同(AP)组及茶多酚(TP)组,分别ig 75、25、37.5+12.5、25 mg/kg(以多糖或多酚水平计)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喂养30d后空腹24 h处死,测定小鼠的血清、脾脏、肝脏、心脏中维生素C (VC)、谷胱甘肽(GSH)、辅酶Q10 (CoQ10)、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取小鼠无菌脾细胞进行彗星电泳,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结果 辐射后给药PKP、AAP、AP和TP均可一定程度上升高VC、GSH、CoQ10水平,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减小脾细胞彗星尾长度,其中AP组辐射后修复效果较好.结论 与AAP、PKP、TP组比较,AP不仅可以促进体质量的恢复,还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对体内DNA造成的损伤,显著提高60Coγ辐射诱导氧化损伤的修复能力.
作者:张乃珣;尹红力;赵鑫;刘冉;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年6月发布了《药物雄性介导发育毒性风险评估指导原则》(草案),阐述了当前FDA对男性人群使用药物后产生的潜在相关发育毒性风险评估的策略与方法,拓展了对传统雄性生殖与发育毒性的认识与评价.该指导原则对于指导研究者进行药物临床和非临床雄性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对此类毒性风险尚未特殊关注.简介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以供研究者参考.
作者:张立将;黄芳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疗效与成本.方法 检索1998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有关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运用Rev 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7篇,共1 348例: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RR=2.01,95%CI(1.44、2.79)],疗程与不良反应无差异[RR=0.76,95%CI(0.50、1.17),P=0.22],但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结论 目前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案中,尽管左氧氟沙星的疗效稍逊色于加替沙星,但左氧氟沙星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李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虫草素制剂对百草枯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1 mg/kg)组,虫草素制剂低、中、高剂量(125、250、500 mg/kg)组,虫草活力素A(500 mg/kg)组,虫草活力素B(5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天ip百草枯溶液17 mg/kg,1次染毒,并开始给药30d,期间称量动物体质量,记录动物大体状况及死亡情况.给药结束,取肺观察动物肺脏大体情况,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并进行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病理变化.结果 虫草素制剂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状态,促进大鼠体质量恢复;虫草素制剂各个剂量组均能降低肺组织中HYP水平,其中高剂量组、虫草活力素A和B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l):地塞米松组和虫草素制剂高剂量组以及虫草活力素A、B组均不同程度的减少了纤维化组织,与模型组比较,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 虫草素制剂能有效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HYP水平,改善肺的组织结构和纤维化病理变化.
作者:马淑梅;余伯成;唐亮;王娟;陈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或北苍术A.chinensis的干燥根茎,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药理研究显示苍术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其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对肺癌细胞、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宫颈癌细胞和肉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苍术烯内酯、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多糖可能是苍术的重要活性成分.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dChip(Dec.2009 version)分析软件lower bound fold change方法分析表达差异1.5倍以上基因,芯片类型为GeneChip Rat Genome 230,基因库为Affymetrix Gene,参考GenBank基因库,功能通路参考KEGG数据库.用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及正常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比较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结果显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差异表达基因有1 009个,其中上调基因480个,下调基因529个.差异表达基凶主要涉及生物过程调控、刺激反应、细胞通信、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免疫反应、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分化等功能.涉及的代谢及信号通路主要有细胞凋亡通路、钙调节通路、TGF-β 通路、凝血功能通路、炎症反应通路等通路.模型组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有Aldhla7、Bad、Gdf10、Ccar2、Slcla3、Illb、I17、Vegfb、IgG-2a等,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有Ugt2b、Mx2、Usp 18、Comt、Zfp354a、Oasla、Glp2、Irf7等.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全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反映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李莉;申秀萍;景小龙;郭传敏;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药物中心化管理的建设中,适时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试验药物管理流程上具有可操作性标准操作规程,提升临床试验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通过介绍该院的经验,为建设试验用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对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试验用药物中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彤芳;元唯安;郁韶明;叶宇婕;蒋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其与化学药或其他中成药的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1997年3月-2015年7月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以少腹逐瘀汤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7篇文献计1 5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少腹逐瘀汤改善PD症状及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缺乏对少腹逐瘀汤不良反应及长期副作用的报告;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吲哚美辛亚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PD的疗效优于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等药物,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以后需要开展全球范围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评价少腹逐瘀汤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周鹿安;陆政日;刘姝娆;姜得悦;郭云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5例,尿激酶组75例.两组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应用NI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监控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替普酶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2%;尿激酶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7例,总有效率72%,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周、2周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阿替普酶组为4%,尿激酶组为17.3%,阿替普酶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毛酸浆果乙醇提取物(AEFPP)的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二甲苯涂于小鼠耳廓制备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将棉花植入大鼠皮下构建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观察AEFPP的在体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25 ~20.00 mg/mL的AEFPP对RAW 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质量浓度为0.625、1.250、2.500 mg/mL的AEFPP预处理3h后,脂多糖(LPS)作用于RAW 264.7细胞制备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实时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KB p65蛋白表达.结果 0.8 g/kg AEFPP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率;0.1、0.2、0.4 g/kg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具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AEFPP在0~3 mg/mL范围内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另外,0.625、1.250、2.500 mg/mL AEFPP均可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0.625、1.250 mg/mL AEFPP显著抑制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AEFPP具良好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65蛋白的表达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作者:陈芳;王宇晨;关雪娃;庞志强;路艳娇;王国强;郑敬彤;朱海林;王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鼠血清中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半仿生-酶法提取液(SBEE)组、水提液(SBE)组、醇提液(WE)组、半仿生提取液(AE)组,4种提取液均过中空纤维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 000.模型组饮用去离子水,不限量;SBEE组、SBE组、WE组、AE组分别ig相应提取液,每天1mL(2.83 g/mL);正常血压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喂养4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血清中单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4种提取液均可降低高血压大鼠NE和5-H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NE影响顺序是:SBEE>SBE>AE>WE,对5-HT影响顺序是:SBEE>SBE>WE>AE.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4种方法提取均可降低高血压大鼠单胺递质水平,且加入酶解过程的SBEE提取方法效果好.
作者:王淑玲;徐男;孙云廷;孙剑锋;周晓晓;谢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益气消癥法方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抑制子宫肌瘤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消癥法方高、中、低剂量(生药剂量24、12、6 g/kg)组,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灭活、过滤除菌;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血清组、模型组及益气消癞法方高、中、低剂量血清组和氟维司群(ICI,阳性药)组,除对照血清组外,其余组别给予雌二醇(E2),诱导细胞增殖,制备子宫肌瘤血管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EK2和ERK1/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MEK2和ERK1/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血清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CI和益气消癥法方高剂量血清组MEK2和ERK1/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气消癥法方含药血清通过降调ERK1/2表达,阻断MAPK/ERK1/2信号转导,抑制雌激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子宫肌瘤血液供应.
作者:李爽;刘丽丽;夏天;邓高丕;宋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神经毒力.方法 普通级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10只,对照组2只,采用猴脑定位的方法将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于猴两侧丘脑,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观察动物是否产生抽搐、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毒力症状,以及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对一般体征、饮食、体温的影响;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疫苗接种后20 d、对照组接种后31 d进行脑部及脊髓火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该疫苗的神经毒力.结果 猴丘脑注射疫苗后,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动物血清抗体效价呈阳性,免疫应答较好,对照组均呈阴性;动物未出现情绪激怒、呕吐、颈强直、抽风惊厥等神经毒力症状;动物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情况、体温等各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脑及脊髓的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在猴体中不具有神 经毒力.
作者:葛鹏;兰天龙;石慧颖;李小唤;胡雷;周博宇;徐德璐;刘艳菊;任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多奈哌齐片中盐酸多奈哌齐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Thermo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mm,5 μm);以0.02 mol/L庚烷磺酸钠-乙腈-高氯酸(50∶50∶1)为流动相;波长271 nm;柱温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在50~35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RSD值为0.72%(n=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多奈哌齐原料及盐酸多奈哌齐片的定量测定.
作者:陈泊颖;王博;孟策;陈欣怡;任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蝉花培养物4种核苷类成分,分析不同斜面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对4种核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建立4种核酸类成分——尿苷、鸟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的HPLC检测方法,应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RP C18 (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60 nm;外标法测定4种核苷类成分水甲.对包括假单胞菌选择培养基(PS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Y,1 000 mL中含葡萄糖量分别为20、30、40 g)在内的斜面培养基和包括江苏农垦(SCM)、烟农24 (YN-24)、烟农15 (YN-15)、济麦22 (JM-22)在内的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蝉花培养物中4种核酸类成分水平进行测定,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多重统计分析,验证并找出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 建立的HPLC法,4种核苷类成分分离度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耐用性均符合要求;4种不同的斜面培养基对尿苷成分基本无影响(P>0.05),PSA对腺苷、鸟苷、N6-(2-羟乙基)腺苷的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固体培养基SCM的4种核苷类成分的水平较高.结论 培养基种类对蝉花培养物核苷类成分变化有直接的影响,确定蝉花虫草的生产工艺时,应充分考虑培养基的选择,同时结合产品成分和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张忠亮;陈桃宝;尹彬;崔俏俏;张霜霜;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阐述了过敏原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如过敏原等在注册申报时需提供的基本资料以及评价的内容,对于不同来源的过敏原需验证的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过敏原检测产品的性能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也进行说明,以更好的指导申请者评价自己的产品以及准备申报资料.
作者:董劲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s,714例患者,其中噻奈普汀组(治疗组)359例,阿米替林组(对照组)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噻奈普汀组与阿米替林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6,95%CI (0.87~2.79),P=-0.13];两组头晕、口干、恶心呕吐、烦渴、便秘、震颤、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95%CI上下限均小于1,提示噻奈普汀组在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小于阿米替林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噻奈普汀不良反应较轻微;该结论尚需高质量、严格设计的RCTs进一步证实.
作者:杜彪;谢星星;范小冬;杜扬;孔文强;张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