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比较

李颖

关键词:快速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 葡萄糖
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 同时用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内分泌科90位病人的血糖.结果 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高度相关性(p<0.001);当血糖>22.2mmol/L时,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血糖≤22.2mmol/L时.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只是对于极端浓度血糖(如血糖>22.2mmol/L).好是抽静脉血在生化分析仪上复查血糖.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酒精综合症与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通常于3岁前发生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遗传因素和(或)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作者:刘建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析HBV标记物检测规范化操作

    目的 比较不同温育沮度条件以及不同方法学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测的结果.方法 用ELIS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阳性标本各44例进行检测,并设立4种温育条件,分别为:25℃25分钟、25℃45分钟、37℃15分钟、37℃25分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5例已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BsAg、HBsAg、HBeAg、HBeAb的ELISA检测结果在不同温育条件的影响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并且HBsAb、HBeAg的ELISDA检测OD值与TRFIA法检测的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sAg弱阳性标本35例的ELISA检测的OD值与TRFI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适当条件下,使用TRFIA法有利于检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严格执行ELIsA法标准化操作.

    作者:丘晓云;黄军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诊放射学检查在骨盆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比较X线和CT诊断骨盆损伤部位和稳定性的敏感度.方法 所有59例骨盆损伤病人均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且至少行一种CT检查,随机任选一名不知道病情的骨科医生进行评估分析,然后由另一组独立医师对所有影像结合临床再次综合分析,得出病人骨盆损伤伤情和稳定性的正确结论,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前后位平片对所有骨盆损伤的诊断率是66%,其中前环是78%,而创伤CT的诊断率是86%,后环是93%.对骨盆损伤稳定性的敏感度,前后位平片是74%,出人口位是75%.创伤CT是93%,骨盆CT是100%.结论 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联合创伤CT检查对骨盆损伤部位和稳定性的判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作者: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0例老年人哮喘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患者病程长,有吸烟史者多.诱因多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中、重度发病者多,合并症及并发症多.结论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作者:余国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持续大流量床旁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大流量床旁血滤(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可靠治疗方法.方法 32例SAP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的SAP诊断及分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早期CWH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淀粉酶下降较快(P<0.01);APACHE Ⅱ积分治疗组至第4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周和10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临床治愈时问、治愈率及死亡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早期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提高治愈率,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可做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彭文洪;徐剑华;陈龙营;李建忠;杨俊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34倒,将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疗效显著,疼痛缓解时间短,其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延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塞病例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克林澳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以疗程4天时的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1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标准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14天前后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及各项血脂指标改变.结果 治疗组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各项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克林澳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漉变学及血脂异常.

    作者:李丽娟;李巧薇;林耀波;谭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胎儿单脐动脉畸形3例报道

    例1:孕妇35岁,因停经38周,检查发现单脐动脉畸形两月余入院待产.自述平素月经规律,孕早期出现轻微早孕反应,按时立卡行产前检查,孕期胎动良好,无保胎史,孕期否认有放射线及有害物质接触史.

    作者:杨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表现及评价

    目的 研究肝脏小血管瘤螺旋CT四期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 40例经手术和MR检查及病理确诊的肝脏小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现48个病灶,67%(32/48)具有公认典型血管瘤强化表现,25%(12/48)通过四期表现分析可以明确诊断,8%(4/48)四期扫描不能确诊.平扫48个病灶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扫描32(67%)个病灶边缘部强化,12(25%)个均匀显著强化,4(8%)个病灶不强化.门脉期32(67%)个病灶均匀强化,12(25%)个病灶强化范围由边缘向中央部扩大,4(8%)个病灶不强化,平衡期和延迟期44(92%)个病灶呈等密度,4(8%)个病灶不强化.结论 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表现具有典型和非典型改变,认识这些表现,可以与肝脏的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作者:张广源;黄士强;关惠英;陈世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左旋精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进展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底物,它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合成酶(NOS)而增加NO的合成和释放[1].随着人们对NO的了解逐步深入,L-Arg在临床和基础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康朝;钟焕清;陈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26例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HP/HD)联合治疗方法与单纯血液透析(HD)方法对比(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中分子物质(MMS)、血尿素、肌酐、白蛋白及临床症状.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能显著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单次使用治疗2小时后MMS显著下降,单纯血液透析对MMS无影响,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其它任何副作用.结论 作为清除MMS的治疗措施,血液灌流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梁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组每次睡前口服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每次口服桂枝茯苓胶囊4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中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大小.结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子宫肌瘤缩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激素水平差异明显,联合用药组停药后短时间内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组.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秀洁;李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生儿中毒性肠麻痹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新生儿中毒性肠麻痹是儿科疾病中为常见的急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元月~2006年12月共遇100例患儿,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臻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吉西他滨1000mg/m2,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静脉点滴,顺铂30mg/m2,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32例患者入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87.5%(28/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哎吐、脱发及皮疹,有4例(12.5%,4/32)发生了Ⅲ~Ⅳ度骨髓毒性.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艾小红;向其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檗碱加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及脂联素影响

    目的 观察小檗碱加吡格列酮治疗早期Ⅱ型糖尿病对早期胰岛素分泌及脂联索水平的影响.方法 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檗碱加毗格列酮,对照组应用吡格列酮,疗程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120min血糖、胰岛素,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脂联素、CRP,计算胰岛索敏感指数.结果 两组病例FPG、PPG、CRP、FINS、P120INS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ISI、P30INSS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檗碱加吡格列酮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提高脂联素水平,提高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

    作者:徐方江;于凤玲;李群;佟爱华;于凤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牙间接失活疗效观察

    口腔治疗中的不适、疼痛等常是患儿就诊的大障碍.诊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又会加重儿童内心的恐惧体验,两者交互作用,常使儿童感到内心受到伤害,甚至发展到牙医恐怖症[1].

    作者:尹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腹痛的病因.方法 结合病史对50例患儿经消化道内镜、B超、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脑电图、CT等检查.结果 腹腔脏器内疾病73%,腹外疾病27%,未能确诊4%,明确病因96%,共发现35种病因.结论 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详细病史、系统的病情、病程观察和合理选择特殊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洪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和脂蛋白受体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已经被公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参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病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尤其是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作者:张力;王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5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女性乳腺癌1.98%(15/756).发病年龄27-74岁,平均45岁.病灶大小0.5cm~6cm,中位大小1.5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占46.7%.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多中心乳腺癌临床不易发现,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唐振宁;刘奇伦;何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症脑卒中低钠血症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脑卒中低钠血症发生的原因、类型、时间分布,以便及时对因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住院重症脑卒中患者及时监测血钾、钠、氯、发生低钠时间、治疗方法及恢复时间及脑损伤部位记录分析.结果 重症脑卒中多在7±2天发生低钠血症,脑损伤部位多在下丘脑、脑室、丘脑部位附近,治疗3~5天血钠恢复正常.结论 重症脑卒中易发生低钠血症,易使病情恶化,及时发现,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曹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