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郭翎飞

关键词:上消化道, 出血,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试验组)260例及非老年组(对照组)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并发症、病因、预后.结果 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2小时及24小时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治疗前PaCO2为(78±15)mmHg;治疗后24小时PaCO2为(48±8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为(45±11)mmHg,治疗后24小时PaO2为(87±14)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PaO2.

    作者:李勇谦;曾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三组,治疗34例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联合西米替丁10-15mg/(kg·d),静滴治疗,阿昔洛韦组22例用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与对照组30例用病毒唑10-15mg/(kg·d)静滴.结果 阿昔洛韦组有效于对照组(P<0.05),而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薛洁;徐晓燕;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rtter综合征一例

    1病例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男, 23岁,因反复四肢乏力10年余,加重三年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乏力, 伴四肢肌肉僵硬、疼痛,下肢明显.严重时不能行走, 1-2天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查血钾2.1-2.4mmol/L.经补钾后症状有所缓解.发现空腹血糖升高1个月,空腹血糖5.6-7.6mmol/L, 无高血压病、慢性腹泻病史.

    作者:汤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植骨加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髓内钉断裂术后骨不愈合

    目的 探讨髓内植骨加长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断裂后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0年-2005年收治的股骨交锁髓内钉断裂致骨不愈后病例12例,采用髓内自体植骨及矩形开槽骨块倒置植骨,结合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9~30个月, 平均随访时问19个月, 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4个月,参照Me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 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7%.结论 对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断裂后骨不愈合的病例, 可借助原切口,在取髓内钉的同时,采用髓内冉体植骨及矩形开槽骨块倒置植骨,结合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微创接骨内固定治疗.

    作者:徐忠世;林博文;王巨;李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慢性心衰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

    目的 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向-1(monoe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中的表达改变.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l-3-methylglutarylcoenzyme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MCP-1在心衰发病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在心衰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5例CHF患者和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 心脏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并将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4例), 共观察12周.结果 CHF组血浆中MCP-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心衰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的LVEDD、E/A、MCP-1均显著降低(均P<0.05), FS和LVEF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外周血浆中MCP-1水平的升高是心衰时机体免疫激活的一个标志,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舒周伍;郑莉;吴贤仁;黄林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扫盲手术中PHACO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设备和技术在行硬核白内障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年龄61-90岁的老年性白内障486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1周, 观察其效果.结果 术后视力:486眼视力在0.5以上者381眼(78.4%),术后1周在0.5以上者444眼(91.36%).术中术后并发症随着对机器了解和技术提高而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乳化中应用向星技术和STOP & CHOP技术处理硬核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能量应用少和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张世华;许忠;陈晓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902例住院新生儿病因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德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新生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我院的902例新生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新生儿病因中仍以感染因素为主, 新生儿肺炎在感染疾病中占首位,非感染疾病中窒息仍为首位病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发病率需加强孕产妇健康知识的宣传指导,加强儿科医生的新生儿专科培训,加强基层医院的硬件、技术投入.

    作者:詹璐;刘小芸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诊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体会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手术的病人资料.结果 28例均行急诊联合断流术,成功止血27例,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急诊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余壮明;崔海宁;王正文;吴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镇痛镇静在胸腹部手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在胸腹部手术后呼衰患者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胸腹部手术后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B组20例,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根据镇痛镇静效果调整剂量,使FPS<4分, Ramsay评分2-3分, 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很快达到镇痛镇静要求, 有效率达100%,维持量也能保持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效率100%;Ramsay评分在负荷量用药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频率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达到镇静后有所下降, 在药物维持阶段趋于平稳.患者均保留了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用药1h后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对胸腹部手术后呼衰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肖倩霞;张志刚;安杰;毛凯红;赵湛元;徐雪影;张银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 总结2005年3月~200r7年6月2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确保新生儿CPB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心脏手术成功率.方法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5例,年龄3d~30d(24±6.24),体重2.5~5(3.8±0.6)kg,均使用膜式氧气器.预充总量410~850ml,根据转流时间采取浅、中、深低温灌注.采用晶体停跳液3例,1:4晶血停跳液4例,HTK液17例.转流中和转流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相结合.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0~163min(43.52±25.57mm),CPB时间29~318min(76.32±48.27),除1例除颤外, 其它心肌全部自动复跳.尿量0~150ml,滤液量150~1100ml.1例无法脱机,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他病人治愈.结论 采取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 , 超滤加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与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者36例设为A组与自然临产或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设为B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52例病例中血清胆汁酸水平越高其羊水污染率越高(P≤0.01);A组与B组问围生儿死亡率为2.7%与6.2%(≤0.05),早产率为36.1%与12.5%(≤0.05),新生儿窒息率为19.4%与43.7%(≤0.05).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但增加早产率.

    作者:李晓筑;周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28例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按Lauge-Hansen分型[1],分别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内服、伤踝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等方法 治疗.结果 根据贾连顺等[2]提出的4级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占60.7%;良8例占28.6%;可2例占7.1%;差1例,占3.5%.优良率89.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具有疗效优良、功能恢复快而全面,后遗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谢庆祥;夏贤生;蒙剑德;黄新辉;李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网膜囊肿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对36例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巨大囊肿,占据整个腹腔.囊肿由大网膜根部开始,前面贴腹壁,后是小肠.25例位大网膜上部或中部.8例位于大网膜边缘.2例囊壁与小肠大面积紧密粘连.均经手术治疗及预后满意, 末见复发.结论 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征性的诊断依据及手术的有效治疗.

    作者:刘任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动脉弹性的特点及动脉弹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88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重、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结果 老年ISH的大小动脉弹性均小于正常血压、经典双期及舒张期高血压老年人,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脉压与动脉弹性有相关性.80岁以下老年人的大小动脉弹性与老老年人的无差异.结论 ISH患者动脉弹性较其他老年人降低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可否通过降压以外提高动脉弹性的方法 以期改善ISH预后.值得进一步掇索.

    作者:唐丹;伍悦蕾;张廷杰;刘建琼;叶晓平;朱轼;姚园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 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 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 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使APL成为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现将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周健强;雷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低渗造影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10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增强CT的CKD患者按肾功能情况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其中A组56例随机分为水化组29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27例,B组45例随机分为水化组22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23例,水化组从行造影检查当天起予以0.9%的生理盐水以1ml·kg-1·h-1的速度静滴至造影后12小时.所有患者测定造影前以及造影后第1、3、5天血肌酐(Scr)、尿β2傲球蛋白(β2-MG).结果 101例患者中发生CIN8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无一例发生CIN,肾功能轻度损害组, CIN发生率为8/45(1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水化组CIN发生率为1/22(4.54%),对照组CIN发生率为7/23(3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肾功能正常的CKD患者比较安全,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发生CIN重要的危险因素,水化是预防CIN发生的有效方法 .

    作者:刘焕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和经腹部切除术对比分析

    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式(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在临床发展迅速,但对于非脱垂大子宫,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困难、技术操作难度大而易导致手术失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4例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施行TVH, 并与同期45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otolabdominal hvster-ec-tomy,TAH)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外伤指端缺损手术修复150例方法选择

    近几年来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手外伤指端缺损病例占其一大部分, 处理此类外伤的原则是首先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尽可能多的保留伤手的功能及外观.我院自1997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V-Y皮瓣,邻指皮瓣,岛状皮瓣, 残端缝合修复指端缺损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35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官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 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腔内注射两种不同黏连剂对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黏连剂胸腔内注射对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顽固性气胸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滑石粉组28例,凝血酶组24例,分别向胸腔内注入滑石粉和凝血酶,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滑石粉组有效率93%, 凝血酶组有效率88%,差异无显著性(P>0.05);滑石粉组胸痛发生率100%,发热发生率89%, 凝血酶组胸痛发生率17%,发热发生率21%.差异具有显著性(9<0.01).结论 两种不同黏连剂胸腔内注射对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均显著,其中凝血酶组副作用小, 病人容易接受, 值得推广.

    作者:魏越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