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肱骨髁间骨折28例手术疗效分析

沙卫平;孙锋;王黎明;倪善军

关键词:肱骨, 髁间骨折, 固定术
摘要:目的 总结评估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显示,优9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 并研究其对策.方法 以1998年1月列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6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设为三组:A组,无搬运组;B组.有搬运组, 且搬运前未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C组,有搬运组,但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使用了苯巴比妥.再比较三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早产儿IVH发生率明显不同,A组、B组、C组分别为36.4%(24/66)、82.8%(72/87), 56.6%(30/53), 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搬运早期早产儿易使其IVH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早期早产儿应尽量避免搬运.以减少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若必须搬运则可在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运用苯巴比妥, 便可部分地减少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鹏年;李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作者:蔡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扫描下颈椎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作用

    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 CT测量30例患者颈3-7,CT扫描测量颈椎根以下尺寸,椎根内径、外径、内侧皮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和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结果 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L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小的椎弓根在女性颈3椎体,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3mm,女性为7.4 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2.0 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to-33.7mm和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39.8度to 49.0度.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人应行CT测量, 螺钉角度接近50度, 进钉角度尽可能在侧块的外侧.

    作者:赖志军;郭汉明;蔡宏华;孙春汉;缪海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72倒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活血化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于疗程的1d、3d、5d分别用尿激酶50U、25U、25U静滴.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张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谢俊杰;罗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左旋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试验组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每组20例.观察指标包括:SP、DP、MAP、HR、SPO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呼吸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高阻滞平面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都能安全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满足乳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要求.鉴于左旋布比卡因较短的诱导时间和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具有优越性.

    作者:邓宏平;黄兰菊;马正美;徐志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cTnI,hs-CRP,CK-Mb水平动态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cTnI、hs-CRP、CK-Mb指标的动态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更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TnI、hs-CRP和CK-Mb水平的动态检测,同时与60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cTnI、hs-CRP和CK-Mb总体水平和在2-6h、12h、24h、48h、72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hs-CRP和CK-Mb指标联合的动态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卓伟;周远清;吕伟标;罗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扫盲手术中PHACO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设备和技术在行硬核白内障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年龄61-90岁的老年性白内障486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1周, 观察其效果.结果 术后视力:486眼视力在0.5以上者381眼(78.4%),术后1周在0.5以上者444眼(91.36%).术中术后并发症随着对机器了解和技术提高而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乳化中应用向星技术和STOP & CHOP技术处理硬核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能量应用少和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张世华;许忠;陈晓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用PROTAPER器械的临床应用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 ,良好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根管预备器械为ISO标准不锈钢锉,由于其弹性差,容易导致根管偏移,根尖孔敞开,侧壁穿孔及台阶形成[1],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降低治疗成功率.手用Protaper锉是一种镍钛材质的非ISO标准根管预备器械, 镍钛金属优良的弹性富于其良好的根管成形能力,尤其能保持弯曲根管的原始形态, 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旨在评价手用Protaper锉对后牙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珍;贾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常伴明显出血倾向,严重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除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外, 凝血及纤溶异常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本文对6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评价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28例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按Lauge-Hansen分型[1],分别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内服、伤踝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等方法 治疗.结果 根据贾连顺等[2]提出的4级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占60.7%;良8例占28.6%;可2例占7.1%;差1例,占3.5%.优良率89.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具有疗效优良、功能恢复快而全面,后遗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谢庆祥;夏贤生;蒙剑德;黄新辉;李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青年自发性气胸1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岁及以下的自发性气胸病例共1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男136例,女11例,男:女=12.4:1,19例(12.9%)患者经观察好转,53例(36.1%)予胸腔穿刺抽气、50例(34.0%)行胸腔闭式引流、4例(2.7%)抽气后胸腔闭式引流、21例(14.3%)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44例(98.0%),自动出院2例(2.0%),死亡1例(0.7%).结论 青年自发性气胸男性较女性多见.胸膜腔穿刺抽气是青年自发性气胸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郭湖坤;廖清高;张淇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东省佛山市2~12岁儿童气质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本地区2~12岁儿童气质的变化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方法 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佛山市2~12岁的儿童有效例数共260人,采用张劲松等研发的儿童气质测评软件,根据Carey的TTS、BSQ、METQ分组进行儿童气质的研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2-3岁儿童中男孩较女孩反应强烈;3~7岁儿童中男孩活动强度较高, 节律性较强、反应阈较高;8~12岁儿童中男孩的活动强度较高、可预见性较低、反应较强烈、坚持性较低.2岁以后的儿童总体上表现为高年龄组儿童的活动水平降低、适应性更强的倾向,3岁以后的儿童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反应强度下降、坚持性增高的倾向,2-7岁之间儿童的注意分散度逐渐下降.气质特点约从7岁左右开始更加稳定.结论 儿童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高年龄组殚中差异显著的维度较低年龄组多.气质特点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与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密切相关, 与张劲松等人研究的结果 基本吻合.

    作者:欧阳林静;赵小玲;马静敏;林莉萍;钱念渝;吴志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植骨加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髓内钉断裂术后骨不愈合

    目的 探讨髓内植骨加长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断裂后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0年-2005年收治的股骨交锁髓内钉断裂致骨不愈后病例12例,采用髓内自体植骨及矩形开槽骨块倒置植骨,结合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9~30个月, 平均随访时问19个月, 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4个月,参照Me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 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7%.结论 对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断裂后骨不愈合的病例, 可借助原切口,在取髓内钉的同时,采用髓内冉体植骨及矩形开槽骨块倒置植骨,结合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微创接骨内固定治疗.

    作者:徐忠世;林博文;王巨;李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镇痛镇静在胸腹部手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在胸腹部手术后呼衰患者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胸腹部手术后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B组20例,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根据镇痛镇静效果调整剂量,使FPS<4分, Ramsay评分2-3分, 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很快达到镇痛镇静要求, 有效率达100%,维持量也能保持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效率100%;Ramsay评分在负荷量用药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频率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达到镇静后有所下降, 在药物维持阶段趋于平稳.患者均保留了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用药1h后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对胸腹部手术后呼衰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肖倩霞;张志刚;安杰;毛凯红;赵湛元;徐雪影;张银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固定及康复训练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康复训练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康复训练、随诊资料50例.结果 随诊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 骨折大部分愈合, 出现复位不良及内固定失败3例、死亡1例,手术患者优良率92%,而非手术患者优良率40%.结论 DHS内固定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髋内、外翻,降低死亡率、康复训练和手术同时进行是取得良好的疗效方法 , DHS治疗是安全、有疗效的.

    作者:黄田;康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昏迷

    老年人突发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时, 往往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病,但在大量的急诊工作中发现,老年人的低血糖反应亦出现类似症状, 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现将有关22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栋;邵素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小荆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联合麻醉在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 年龄60-7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 左旋布比卡因5mg+芬太尼25ug与10%葡萄糖水配成2.5ml溶液20例;B组,布比卡因10mg+10%葡萄糖水配成2.5ml溶液20例.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 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平面消退时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寒战等副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镇痛完善.两组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麻醉持续时间, 肌松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与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要求, 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作者:方宁;黎敏;郭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舌骨肌在喉部分切除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舌骨肌在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1例T2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用胸舌骨肌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术后2-8周拔除气管套管, 气管套管拔除率98.1%(50/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51/51)、92.2%(47/51)、86.8%(33/38), 3年局部复发率为5.9%(3/51).结论 胸舌骨肌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在肿瘤根治的同时,能恢复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廖伯才;曹玲;钟磊;梁国庆;陆中友;扬丹;徐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与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者36例设为A组与自然临产或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设为B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52例病例中血清胆汁酸水平越高其羊水污染率越高(P≤0.01);A组与B组问围生儿死亡率为2.7%与6.2%(≤0.05),早产率为36.1%与12.5%(≤0.05),新生儿窒息率为19.4%与43.7%(≤0.05).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但增加早产率.

    作者:李晓筑;周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