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TnI,hs-CRP,CK-Mb水平动态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卓伟;周远清;吕伟标;罗建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cTnI、bs-CRP、CK-Mb指标, 动态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cTnI、hs-CRP、CK-Mb指标的动态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更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TnI、hs-CRP和CK-Mb水平的动态检测,同时与60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cTnI、hs-CRP和CK-Mb总体水平和在2-6h、12h、24h、48h、72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hs-CRP和CK-Mb指标联合的动态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囊腺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 9例胰腺囊腺瘤均呈多发囊状改变,且囊的大小不等,每例大囊的直径均大于2.5cm.囊壁厚薄不均,有乳头状结节突人囊腔4例,囊内有分隔5例,囊壁点状、弧形钙化4例.绪论胰腺囊腺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陈瑞民;邱日升;赖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海南省儿童鼻咽癌一例报道

    鼻咽癌(NPC,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 儿童期发病非常罕见,本科(海医附院病理科)近十年来仅发现一例, 现予报道并简述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相关进展.

    作者:解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疗效观察与分析

    食物嵌塞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因其影响咀嚼, 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烦恼.长期食物嵌塞,除导致局部炎症外,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同侧咀嚼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但多数食物嵌塞通过我们的正确治疗, 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本文对77例常见的食物嵌塞形式进行了分析治疗, 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晓晞;刘战义;周晓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外伤指端缺损手术修复150例方法选择

    近几年来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手外伤指端缺损病例占其一大部分, 处理此类外伤的原则是首先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尽可能多的保留伤手的功能及外观.我院自1997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V-Y皮瓣,邻指皮瓣,岛状皮瓣, 残端缝合修复指端缺损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腰椎病证型结合治疗心悟

    腰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和困扰着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情趣.笔者多年之临床实践, 采用疾病的诊断以现代医学为主, 而在治疗上则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原则, 进而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或针灸或中药或推拿或单用或兼用.一切围绕着有利于病患者的健康而展开, 一切治疗手段都在一个辨证施治的思想指导下展开.分则以弘扬各自治疗手段之绝对优势, 合则主次配合,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形成一整套完整系列的治疗体系, 不揣冒昧,略作陈述.敬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作者:林舟;孙立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肠梗阻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减少母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收治的6例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人.年龄23~38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2例,手术史3例,孕周10周~26周.均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肛门排便排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或呈高调金属音;X线腹平片和或B超显示肠管内见液气平面即可诊断肠梗阻.结果 1例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原因有粘连带压迫引起肠梗阻3例,肠扭转3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1例胎死宫内,其余母胎预后良好.结论 妊娠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处女膜闭锁6例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处女膜闭锁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方法 对6例处女膜闭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均为手术证实.结论 超声诊断估测处女膜闭锁积血部位、范围、程度及愈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漆柳青;杨生旭;袁清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抗凝血酶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抗凝血酶(AT)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3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在人院后第一天的血清AT及血浆TNF-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含量下降, 而血浆TNF-α含量升高, 从而提示炎症细胞因子与凝血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TNF-d、AT等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作者:顾强;顾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医院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0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有43例发生HAP(发生率71.67%),HAP组和非HAP组在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情况、低蛋白血症、抗生索使用种数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单因索分析显示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蛋向血症、抗生索使用种数增加、鼻饲是H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d、昏迷时间>5d,抗生索使用种数>2种、鼻饲是HAP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OPD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昏迷时间、鼻饲、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是HAP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文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4个月~3年).术后解削复位21例(65.63%),满意复位8例(25%),不满意复位3例(9.37%).按Matta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7例(53.13%),良12例(37.5%),可3例(9.37%),优良率为90.63%;X线疗效:优25例(78.13%),良5例(15.62%), 可2例(6.25%),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发生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作者:王金星;陈勇忠;单永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鲎试验法的建立.方法 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紊产生凝集的反应机理, 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索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结果 样品做1:5稀释,使用λ=0.5EU.ml-1的TAL作细菌内毒素检查与热原检查结果 完全一致.结论 可以利用鲎试验法替代目前繁琐耗时的家兔法作为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小荣;邢诒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CS事件与斑块破裂有关,炎症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1].

    作者:孙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扫描下颈椎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作用

    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 CT测量30例患者颈3-7,CT扫描测量颈椎根以下尺寸,椎根内径、外径、内侧皮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和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结果 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L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小的椎弓根在女性颈3椎体,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3mm,女性为7.4 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2.0 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to-33.7mm和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39.8度to 49.0度.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人应行CT测量, 螺钉角度接近50度, 进钉角度尽可能在侧块的外侧.

    作者:赖志军;郭汉明;蔡宏华;孙春汉;缪海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72倒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活血化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于疗程的1d、3d、5d分别用尿激酶50U、25U、25U静滴.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张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35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官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 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人流术的孕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观察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无论是术中宫颈扩张,宫缩幅度,异丙酚的用量,还是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简便易行.

    作者:伍学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与羟基喜树碱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检测药敏结果 ,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 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HCPT、L-OHP+5-Fu、HCPT+MMC、HCPT+CDDP、HCPT+5-Fu与MMC+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敏感.结论 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敏感, 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作者:杨宏亮;刘细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AF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体会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 相当一部份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 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脊柱(Adas fixator,AF)内固定系统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深河;李江龙;刘福尧;陈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谢俊杰;罗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中大出血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3年4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产科大出血患者6例急症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子宫破裂2例,宫缩乏力、胎盘部分植入、子宫内翻,子宫卒中各1例均并发DIC.出血量1800~3800毫升,平均2700毫升.6例患者均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5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产科出血的原因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相关.结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剖宫产手术中或阴道分娩时发生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处理抢救方法 .是控制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手术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

    作者:郭景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