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杨恒

关键词:脑梗塞, 奥扎格雷钠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增高使小动脉完全透明脂肪样变.微梗或微动脉病形成,(1)使脑梗塞患病率逐年增多,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也是目前致残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索A2(AxA2)合成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能量代谢功能, 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主要用于脑缺血性病变.我们采用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塞80例,对其前后疗效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外伤指端缺损手术修复150例方法选择

    近几年来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手外伤指端缺损病例占其一大部分, 处理此类外伤的原则是首先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尽可能多的保留伤手的功能及外观.我院自1997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V-Y皮瓣,邻指皮瓣,岛状皮瓣, 残端缝合修复指端缺损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网膜囊肿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对36例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巨大囊肿,占据整个腹腔.囊肿由大网膜根部开始,前面贴腹壁,后是小肠.25例位大网膜上部或中部.8例位于大网膜边缘.2例囊壁与小肠大面积紧密粘连.均经手术治疗及预后满意, 末见复发.结论 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征性的诊断依据及手术的有效治疗.

    作者:刘任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对不同年龄段小儿氯胺酮麻醉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实施全凭氯胺酮麻醉, 对其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把同一类手术的小儿分为四组年龄段,小于等于1岁的为A组,1-3岁为B组,4-6岁为C组,大于6岁为D组.手术时间均为1小时,各组均观察20例,观察各组小儿实施氯胺酮麻醉后,在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作记录.结果 A,B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较少,C,D组出现并发症较多.结论 单纯氯胺酮麻醉不适合较大年龄的患儿,需复合其他麻醉方法 减少并发症.

    作者:江涛;滕核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腺囊腺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 9例胰腺囊腺瘤均呈多发囊状改变,且囊的大小不等,每例大囊的直径均大于2.5cm.囊壁厚薄不均,有乳头状结节突人囊腔4例,囊内有分隔5例,囊壁点状、弧形钙化4例.绪论胰腺囊腺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陈瑞民;邱日升;赖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鲎试验法的建立.方法 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紊产生凝集的反应机理, 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索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结果 样品做1:5稀释,使用λ=0.5EU.ml-1的TAL作细菌内毒素检查与热原检查结果 完全一致.结论 可以利用鲎试验法替代目前繁琐耗时的家兔法作为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小荣;邢诒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作者:蔡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左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 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作者:孙丽侠;吴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和经腹部切除术对比分析

    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式(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在临床发展迅速,但对于非脱垂大子宫,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困难、技术操作难度大而易导致手术失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4例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施行TVH, 并与同期45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otolabdominal hvster-ec-tomy,TAH)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35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官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 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IJ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IJ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索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 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李祖铭;罗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常伴明显出血倾向,严重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除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外, 凝血及纤溶异常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本文对6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评价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与羟基喜树碱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检测药敏结果 ,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 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HCPT、L-OHP+5-Fu、HCPT+MMC、HCPT+CDDP、HCPT+5-Fu与MMC+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敏感.结论 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敏感, 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作者:杨宏亮;刘细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肱骨髁间骨折28例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评估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显示,优9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沙卫平;孙锋;王黎明;倪善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观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皮肤及肾脏的变化.方法 将74例2型糖屎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抑制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观察12周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抑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普通治疗组更显著(p<0.05),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免疫系列降低比普通治疗组更明显(P<0.05),80%胫前黑癍颜色变浅或消退.结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除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涉及免疫损伤,且多脏器受累.

    作者: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再发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再发性心肌梗死(I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RN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R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结论 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不典型,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较高.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心绞痛患者,警惕其心电图变化,及时查心肌酶有助于及早确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秋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羊水过少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诊断、相关因京,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以85例羊水过少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85例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多发生于第40~41+6周,占52.94%,羊水过少的主要并发症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羊水过少经确诊,排除胎儿畸形,适时剖宫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甄妙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rtter综合征一例

    1病例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男, 23岁,因反复四肢乏力10年余,加重三年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乏力, 伴四肢肌肉僵硬、疼痛,下肢明显.严重时不能行走, 1-2天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查血钾2.1-2.4mmol/L.经补钾后症状有所缓解.发现空腹血糖升高1个月,空腹血糖5.6-7.6mmol/L, 无高血压病、慢性腹泻病史.

    作者:汤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 并研究其对策.方法 以1998年1月列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6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设为三组:A组,无搬运组;B组.有搬运组, 且搬运前未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C组,有搬运组,但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使用了苯巴比妥.再比较三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早产儿IVH发生率明显不同,A组、B组、C组分别为36.4%(24/66)、82.8%(72/87), 56.6%(30/53), 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搬运早期早产儿易使其IVH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早期早产儿应尽量避免搬运.以减少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若必须搬运则可在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运用苯巴比妥, 便可部分地减少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鹏年;李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射频等离子刀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外科治疗有多种, 等离子刀(CPS)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被临床采用, 本文分析了二者在临床应用的情况,以便选择佳的治疗途径.方法 选择经PSG监测AHI为10-40、SaO2>0.87的轻、中度OSAS患者各30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手术方法 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基本相近,总有效率都达到70%以上.结论 二组手术适应证要选择适当,以轻、中度的病人为佳,重症病人二者的治疗效果均不佳.手术组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 而CPS组无明显并发症,且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CPS组的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俊;菅慧蓉;许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用PROTAPER器械的临床应用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 ,良好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根管预备器械为ISO标准不锈钢锉,由于其弹性差,容易导致根管偏移,根尖孔敞开,侧壁穿孔及台阶形成[1],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降低治疗成功率.手用Protaper锉是一种镍钛材质的非ISO标准根管预备器械, 镍钛金属优良的弹性富于其良好的根管成形能力,尤其能保持弯曲根管的原始形态, 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旨在评价手用Protaper锉对后牙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珍;贾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