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网膜囊肿36例临床分析

刘任祎

关键词:大网膜, 囊肿,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对36例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巨大囊肿,占据整个腹腔.囊肿由大网膜根部开始,前面贴腹壁,后是小肠.25例位大网膜上部或中部.8例位于大网膜边缘.2例囊壁与小肠大面积紧密粘连.均经手术治疗及预后满意, 末见复发.结论 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征性的诊断依据及手术的有效治疗.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 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 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 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使APL成为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现将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周健强;雷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人流术的孕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观察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无论是术中宫颈扩张,宫缩幅度,异丙酚的用量,还是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简便易行.

    作者:伍学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和经腹部切除术对比分析

    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式(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在临床发展迅速,但对于非脱垂大子宫,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困难、技术操作难度大而易导致手术失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4例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施行TVH, 并与同期45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otolabdominal hvster-ec-tomy,TAH)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桡动脉直接测压与袖带测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桡动脉直接测压与袖带测压的相关性.方法 30例全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Spaeelabe Medical多参数床旁监护仪组、GE Dash 4000型多功能监护仪组和AgilentV24C多功能监护仪组,每组10例.每例病人分别用桡动脉直接测压与袖带无创测压测10次平均动脉压.结果 三组病人桡动脉直接测压与袖带无刨测压值高度相关.Spacelabs Medical多参数床旁监护仪组无创测压高于直接测压;GEDash4000型多功能监护仪组和Agilent V24C多功能监护仪组直接测压高于无刨测压.结论 桡动脉直接测压与袖带测压高度相关,但不同的监测仪和传感器的差值结果 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阮林;黄冰;黎阳;黄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再发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再发性心肌梗死(I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RN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R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结论 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不典型,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较高.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心绞痛患者,警惕其心电图变化,及时查心肌酶有助于及早确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秋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给予口服厄贝沙坦(商品名伊达力)配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10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88.04%,心功能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1.3±3.9)%升高至(35.9+3.7)%(*P<0.05),QT离散度(QTd)由(66.06±1.31)ms减至(30.66±6.27)ms(△P<0.01).结论 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作者:梁志勇;李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脑梗死7例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为少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识别, 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脑梗死7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谢俊杰;罗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昏迷

    老年人突发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时, 往往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病,但在大量的急诊工作中发现,老年人的低血糖反应亦出现类似症状, 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现将有关22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栋;邵素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2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 对256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多虑平、多潘利酮、法膜替丁)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愈167(65%),好转38例(15%),未愈51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 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 药物治疗宜简单, 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敷患者有效, 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作者:张亚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鲎试验法的建立.方法 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紊产生凝集的反应机理, 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索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结果 样品做1:5稀释,使用λ=0.5EU.ml-1的TAL作细菌内毒素检查与热原检查结果 完全一致.结论 可以利用鲎试验法替代目前繁琐耗时的家兔法作为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小荣;邢诒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与羟基喜树碱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检测药敏结果 ,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 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HCPT、L-OHP+5-Fu、HCPT+MMC、HCPT+CDDP、HCPT+5-Fu与MMC+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敏感.结论 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敏感, 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作者:杨宏亮;刘细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院内真菌感染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3例诊断为医院真菌感染病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真菌感染以老年人多见(62.7%),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多(75.6%).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好发部位,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结论 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侵入性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索是减少诱发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与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者36例设为A组与自然临产或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设为B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52例病例中血清胆汁酸水平越高其羊水污染率越高(P≤0.01);A组与B组问围生儿死亡率为2.7%与6.2%(≤0.05),早产率为36.1%与12.5%(≤0.05),新生儿窒息率为19.4%与43.7%(≤0.05).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但增加早产率.

    作者:李晓筑;周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外伤指端缺损手术修复150例方法选择

    近几年来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手外伤指端缺损病例占其一大部分, 处理此类外伤的原则是首先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尽可能多的保留伤手的功能及外观.我院自1997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V-Y皮瓣,邻指皮瓣,岛状皮瓣, 残端缝合修复指端缺损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特点与启示

    目的 分析描述广州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特点及其对乙肝预防工作的启示.方法 针对广州地区三组特定人群用Elisa方法 检测乙肝标志物并统计结果 .结果 广州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群中年轻一代较年长者HBsAg阳性率有逐步降低的倾向,但在少年儿童中对HBV缺乏免疫力的比例仍达48.90%.结论 在少年儿童中必须监测乙肝疫苗免疫后的应答情况,使其对预防HBV感染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邹传伟;李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增高使小动脉完全透明脂肪样变.微梗或微动脉病形成,(1)使脑梗塞患病率逐年增多,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也是目前致残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索A2(AxA2)合成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能量代谢功能, 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主要用于脑缺血性病变.我们采用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塞80例,对其前后疗效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作者:杨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AF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体会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 相当一部份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 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脊柱(Adas fixator,AF)内固定系统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深河;李江龙;刘福尧;陈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35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官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 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剥脱性皮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剥脱性皮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人院的50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大部分不明,少数与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索)、接触易过敏物质(芒果、家装材料等)、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脓疱疮)有关.临床表现严重的逐渐增加,一般病例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C抗过敏治疗有效,严重病例近年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结论 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表现严重的逐年增加,治疗除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维生索C抗过敏治疗外,表现严重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疗效明确.

    作者:朱燕;唐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