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李斌辉;赵晓静;李勤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 预防,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7年5月我院经治的14例14限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住院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382例,发生恶性青光眼14例, 其中小粱切除术后1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1倒,发生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hmed阀植入术后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缩瞳后发生1例.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5.1±3.5mmHg, 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为恶性青光眼常见原因,早期发现、早期药物治疗能有效治愈各种恶性青光眼.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东省佛山市2~12岁儿童气质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本地区2~12岁儿童气质的变化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方法 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佛山市2~12岁的儿童有效例数共260人,采用张劲松等研发的儿童气质测评软件,根据Carey的TTS、BSQ、METQ分组进行儿童气质的研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2-3岁儿童中男孩较女孩反应强烈;3~7岁儿童中男孩活动强度较高, 节律性较强、反应阈较高;8~12岁儿童中男孩的活动强度较高、可预见性较低、反应较强烈、坚持性较低.2岁以后的儿童总体上表现为高年龄组儿童的活动水平降低、适应性更强的倾向,3岁以后的儿童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反应强度下降、坚持性增高的倾向,2-7岁之间儿童的注意分散度逐渐下降.气质特点约从7岁左右开始更加稳定.结论 儿童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高年龄组殚中差异显著的维度较低年龄组多.气质特点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与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密切相关, 与张劲松等人研究的结果 基本吻合.

    作者:欧阳林静;赵小玲;马静敏;林莉萍;钱念渝;吴志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疗效观察与分析

    食物嵌塞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因其影响咀嚼, 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烦恼.长期食物嵌塞,除导致局部炎症外,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同侧咀嚼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但多数食物嵌塞通过我们的正确治疗, 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本文对77例常见的食物嵌塞形式进行了分析治疗, 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晓晞;刘战义;周晓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抗凝血酶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抗凝血酶(AT)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3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在人院后第一天的血清AT及血浆TNF-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AT含量下降, 而血浆TNF-α含量升高, 从而提示炎症细胞因子与凝血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TNF-d、AT等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作者:顾强;顾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腺囊腺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 9例胰腺囊腺瘤均呈多发囊状改变,且囊的大小不等,每例大囊的直径均大于2.5cm.囊壁厚薄不均,有乳头状结节突人囊腔4例,囊内有分隔5例,囊壁点状、弧形钙化4例.绪论胰腺囊腺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陈瑞民;邱日升;赖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结果 恢复良好22倒、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人4例、死亡5例.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

    作者:严程芬;黄锦良;黄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IJ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IJ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索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 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李祖铭;罗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再发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再发性心肌梗死(I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RN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R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结论 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不典型,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较高.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心绞痛患者,警惕其心电图变化,及时查心肌酶有助于及早确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秋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2小时及24小时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治疗前PaCO2为(78±15)mmHg;治疗后24小时PaCO2为(48±8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为(45±11)mmHg,治疗后24小时PaO2为(87±14)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PaO2.

    作者:李勇谦;曾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舌骨肌在喉部分切除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舌骨肌在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1例T2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用胸舌骨肌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术后2-8周拔除气管套管, 气管套管拔除率98.1%(50/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51/51)、92.2%(47/51)、86.8%(33/38), 3年局部复发率为5.9%(3/51).结论 胸舌骨肌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在肿瘤根治的同时,能恢复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廖伯才;曹玲;钟磊;梁国庆;陆中友;扬丹;徐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脑梗死7例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为少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识别, 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脑梗死7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与羟基喜树碱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检测药敏结果 ,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 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HCPT、L-OHP+5-Fu、HCPT+MMC、HCPT+CDDP、HCPT+5-Fu与MMC+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敏感.结论 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敏感, 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作者:杨宏亮;刘细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剥脱性皮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剥脱性皮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人院的50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大部分不明,少数与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索)、接触易过敏物质(芒果、家装材料等)、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脓疱疮)有关.临床表现严重的逐渐增加,一般病例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C抗过敏治疗有效,严重病例近年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结论 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表现严重的逐年增加,治疗除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维生索C抗过敏治疗外,表现严重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疗效明确.

    作者:朱燕;唐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检查方法行宫颈疾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采用不同方法 筛查子宫颈疾病的结果 进行比较与分析, 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佳方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疾病筛查且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方法 包括传统巴氏宫颈细胞涂片(158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167例),将其与阴道镜下取活检的病理结果 作对照研究.结果 TCT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与巴氏涂片组,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TCT独特的取材与制片方法 ,更有利于宫颈阳性病变的检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11例碱化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体会

    目的 临床观察总结211例人硬膜外麻醉使用碱化利多卡因的阻滞效果、初次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 中下腹、下肢手术,选相应椎间隙穿刺行常规硬外阻滞,市售2%盐酸多卡因每5ml加入5%碳酸钠1ml行碱化.试验量3~4ml,追加量8~9ml,术中视阻滞效果考虑是否应用静脉强化药度非合剂.结果 麻醉效果优良率91.5%,37%的病倒可不用度非合剂完成手术,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碱化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控制用量在4~6mg/kg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市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以及探讨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在我院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6750名成人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内容包括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超等.结果 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2.3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脂肪肝患者中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中山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处于较高水下,超重、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应通过健康宣教、行为干预等措施给予人们正确的健康指导.

    作者:吴汝桐;袁润强;王秀玲;张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附36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病态造血是MDS基本的特征, 也是MDS诊断的核心问题.参照FAB协作组1982年提出的分型与诊断标准[1],现将我院1990年~2000年收治的36例MDS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作者:何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和经腹部切除术对比分析

    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式(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在临床发展迅速,但对于非脱垂大子宫,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困难、技术操作难度大而易导致手术失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4例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施行TVH, 并与同期45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otolabdominal hvster-ec-tomy,TAH)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MTX)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总结.方法 选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100例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结果 米非司酮联合MTX配伍中药治疗的成功率78%,显著高于二药联用(P<0.01).两组前后血β-HCG和P下降明显,但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加上中药治疗并无明显加速血β-HCG和P的下降,其作用仅在于促进盆腔包块的融解、吸收(P<0.01).结论 三药配伍使用,可提高疗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配伍反应,说明配伍使用安全可靠.本方法 给药方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作者:沈利萍;游泽山;侯健军;毛燕;刘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体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体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4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CRP, 与同期体检健康人CRP,采用终点法检测血CRP含量.结果 肺炎治疗前CRP124.35±8.5mg/L,治疗后CRP12.25±2.5mg/L,对照组CRP4.55±1.24mg/L,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血CR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刘润萍;梁广丽;彭湘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海南省儿童鼻咽癌一例报道

    鼻咽癌(NPC,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 儿童期发病非常罕见,本科(海医附院病理科)近十年来仅发现一例, 现予报道并简述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相关进展.

    作者:解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