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疗效

胡金兰;林玉莲

关键词:心力衰竭,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机械通气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变化,总结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结果 急性左心哀患者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比常规治疗平均血压有所降低,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作者:蔡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左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 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作者:孙丽侠;吴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其中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卵巢组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下腹或腰骶部疼痛、不孕.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前确诊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8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声像图特征,并讨论其与卵巢其他病变的声像图差异,提高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芃;彭丽珊;陈达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体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体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4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CRP, 与同期体检健康人CRP,采用终点法检测血CRP含量.结果 肺炎治疗前CRP124.35±8.5mg/L,治疗后CRP12.25±2.5mg/L,对照组CRP4.55±1.24mg/L,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血CR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刘润萍;梁广丽;彭湘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谢俊杰;罗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外伤指端缺损手术修复150例方法选择

    近几年来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手外伤指端缺损病例占其一大部分, 处理此类外伤的原则是首先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尽可能多的保留伤手的功能及外观.我院自1997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V-Y皮瓣,邻指皮瓣,岛状皮瓣, 残端缝合修复指端缺损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误诊分析(附一例报告)

    先天性心脏病系指出生时, 就存在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的异常.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造成的心血管畸形.该病为儿科常见病,它的发病率为活产要儿的0.7~0.8%.但有的因其畸形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可自我调节和代偿,而可自然存活至成年,成人先心病发病率为0.24~0.28%[1].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先心病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 但老年人先心病的误诊仍易发生.现就其发生原因分析为下:

    作者:陈芬;徐云云;金燕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血糖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血糖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尽早发现隐匿性糖代谢异常.方法 选择167例无糖代谢异常病史, 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 167例患者中确诊为IGT者65例(38.92%),DM23例(13.78%),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糖代谢异常者63例(38.33%).结论 推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常规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作者:向兰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硬化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初步评价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硬化小结节的检出率, 并对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 经B超检查有直径小于3cm的肝硬化小结节者60例, 行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 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采用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 4层螺旋扫描机行增强后四期扫描, 第一期的延迟时间为25s, 第二期为50s左右,第三期为90s,第四期180s.结果 60例共发现72个,其中56个小肝癌.再生结节6个,退变结节10个.平扫发现36个病灶(63%,36/56);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病灶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6%、58%、50%、92%.结论 肝硬变小结节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四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肝硬化小结节各期的增强表现,充分反映小结节血供的特点,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广源;陈峥;关惠英;周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症的彩超诊断及肿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症的彩超诊断及肿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29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症的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可以观察血管腔内实质性血栓回声、范围、血管内径改变、管腔阻塞程度、血管壁情况,了解病变处及其周边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血栓症和观测病情变化、评价抗凝融栓治疗疗效的重要的无创性影像掌检查手段.

    作者:张江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2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 对256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多虑平、多潘利酮、法膜替丁)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愈167(65%),好转38例(15%),未愈51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 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 药物治疗宜简单, 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敷患者有效, 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作者:张亚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检查方法行宫颈疾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采用不同方法 筛查子宫颈疾病的结果 进行比较与分析, 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佳方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疾病筛查且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方法 包括传统巴氏宫颈细胞涂片(158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167例),将其与阴道镜下取活检的病理结果 作对照研究.结果 TCT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与巴氏涂片组,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TCT独特的取材与制片方法 ,更有利于宫颈阳性病变的检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镇痛镇静在胸腹部手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在胸腹部手术后呼衰患者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胸腹部手术后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B组20例,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根据镇痛镇静效果调整剂量,使FPS<4分, Ramsay评分2-3分, 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很快达到镇痛镇静要求, 有效率达100%,维持量也能保持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效率100%;Ramsay评分在负荷量用药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频率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达到镇静后有所下降, 在药物维持阶段趋于平稳.患者均保留了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用药1h后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对胸腹部手术后呼衰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肖倩霞;张志刚;安杰;毛凯红;赵湛元;徐雪影;张银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 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 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 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使APL成为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现将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周健强;雷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肱骨髁间骨折28例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评估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显示,优9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沙卫平;孙锋;王黎明;倪善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28例分析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腹部手术后因各种原因近期再手术的28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27例,治愈27例,死亡1例.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有:首次手术操作失误共13例(46.4%);术后措施欠妥7例(25%);漏诊误诊4例(14.3%);未发现明显失误3例(10.7%);有待探讨1例(3.6%).结论 再手术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措施欠妥,漏诊、误诊,及缺乏经验等.重视术前全面检查,正确完成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能有效减少再手术机会.

    作者:陈旭生;钟志辉;张子通;牛靖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72倒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活血化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于疗程的1d、3d、5d分别用尿激酶50U、25U、25U静滴.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张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性61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急性起病,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其中急性脊髓炎34例,转移性肿瘤15例,脊髓出血性病变8例,脊髓缺血性病变4例.结论 对急性起病的脊髓功能障碍,除常规考虑急性脊髓炎外,应与其他脊髓病变的进行鉴别诊断,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为珍;郑茜;王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扫描下颈椎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作用

    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 CT测量30例患者颈3-7,CT扫描测量颈椎根以下尺寸,椎根内径、外径、内侧皮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和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结果 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L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小的椎弓根在女性颈3椎体,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3mm,女性为7.4 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2.0 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to-33.7mm和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39.8度to 49.0度.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人应行CT测量, 螺钉角度接近50度, 进钉角度尽可能在侧块的外侧.

    作者:赖志军;郭汉明;蔡宏华;孙春汉;缪海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晚期血吸虫病并发乙型肝炎68例的治疗体会

    本院内科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并发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68例.其中男53例、女15例,26-63岁.68例治疗后好转66例,无效2例.现将我院治疗68例晚血并发乙肝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殷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