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滋鸿;李薇;武卫党;李亚卓;曾勇;高晶;司端运;朱虹;路江杰;伊秀林
目的 应用全身体积描记法观察药物对大鼠呼吸指标的影响,对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为该技术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巴氯芬(30 mg/kg)组、茶碱(30 mg/kg)组,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实验时将动物放入体积描记箱中,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连续获取给药前至少60 min及给药后6h内的数据,药后24h至少连续采集60 min的数据,将每只动物给药前、给药后1、2、4、6、24 h均选取连续平稳的30个呼吸波,检测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F).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巴氯芬组TV在给药后1、2、4、6、24 h显著增大(P<0.0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在药后2、4、6h显著减慢(P<0.05),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大鼠给予30 mg/kg的茶碱后呼吸急促,药后1、2、4hF明显加快、MV显著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药后1、2h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D大鼠给予巴氯芬和茶碱后呼吸指标具有良好时间-反应趋势,可作为阳性药用于仪器的性能验证;肺功能检测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清醒无束缚大鼠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作者:刘艳菊;周博宇;钟飞;兰天龙;葛鹏;徐德璐;胡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利伐沙班对其干预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20例,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对照组各60例,选择同期在此院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均于早晨空腹静脉采血,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3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药物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对照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经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CO2均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治疗AECOPD患者总有效率(73.33%)略低于利伐沙班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两种药物的疗效接近,但利伐沙班克服了低分子肝素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的局限,在临床治疗AECOPD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芳;赵杰;贾晓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口服调释制剂中控制释放的高分子辅料或膜控材料被酒精提前溶解,或部分溶解及变性,导致活性成分的释放方式、速率或程度发生变化,使其血液浓度短时间内升高,产生突释效应.综述了乙醇对调释制剂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影响,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药物管理局等药品监管机构对剂量突释试验的要求以及减少酒精引起的调释制剂药物突释风险的方法进行介绍,以指导调释制剂的研发及一致性评价,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提供借鉴.
作者:陈洁;刘倩;南楠;许鸣镝;陈德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抗骨髓炎片对家兔慢性骨髓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建立家兔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抗骨髓炎片高、低剂量(480、240mg/kg)组,庆大霉素(60mg/kg)组,模型组(等体积0.5% CMC-Na);另取家兔向骨髓腔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等体积0.5% CMC-Na),术后当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术后第6周对右胫骨行X-线检查并做Laurence评分;术后第2、4、6周采血,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模型组家兔均有典型骨髓炎表现,抗骨髓炎片高、低剂量对骨髓炎症状有显著缓解,Laurence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骨髓炎片高、低剂量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TNF-α和IL-6含量在术后2、4、6周均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在术后2、4、6周均明显升高(P<0.01),低剂量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在第4、6周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抗骨髓炎片对家兔慢性骨髓炎发挥显著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下调炎性因子等途径有关.
作者:张红果;吴芳;刘春梅;曹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病理学诊断中特殊染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长期的改进与创新特殊染色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组织成分进行染色,使组织病理学评价更加完善精确.非临床药物评价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法有结缔组织染色的Masson三色染色法、肌肉染色的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糖原染色的过碘雪夫染色法、脂质类染色的油红O染色法、色素类染色的Masson-Fontana染色法,以及神经组织染色和病理沉着物染色等,综述特殊染色的主要内容及应用中注意事项.
作者:高广深;王晶晶;存庆;张洲;裴天仙;张锐;郭传敏;郭景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还原型苦参碱类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拉马宁碱、槐胺碱、13α-羟基苦参碱等)具有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作用密切相关:苦参碱类生物碱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Ⅳ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和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1表达,使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以及上调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还可能通过抗氧化以及抑制把关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和激活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A/CREB)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神经组织的微炎症状态,进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单次ip STZ(18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挑选血糖值≥15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生药2.5、5.O、10.0 g/kg)组,对照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ig给药4周.末次给药24 h后,称各组小鼠体质量,测空腹血糖;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损伤.结果 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汤中、高剂量组动物体质量显著升高、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P<0.05、0.01);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ALP、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0.001);中、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MDA含量,高剂量显著提升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力,中、高剂量显著增加血清GSH-Px水平,高剂量显著增加肝组织GSH-Px水平(P<0.05、0.01).HE染色显示白头翁汤可以改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伤.结论 白头翁汤可以有效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肝损伤,机制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傅晔柳;诸梦露;楼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伴有焦虑症状,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 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HAMA评分、皮质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嗜睡、便秘、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4.86±1.49)分和(7.98±2.10)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98±4.52)分和(23.87±3.10)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质醇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嗜睡、便秘、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好.
作者:王娟;王丹;刘旭恩;苏丽娟;王清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小鼠淋巴瘤胸腺激酶(tk)位点基因突变试验中血清灭活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3.7.2c-tk+/-)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加入100 μL DMSO,阳性对照组加入100 μL 10μg/mL 4-硝基喹啉(4-NQO)诱导突变,测定细胞悬浮增长率(SG)、相对悬浮增长率(RSG)、平板效率(PE)、相对存活率(RS)和相对总生长率(RTG)等指标.根据血清灭活与否和选择突变剂三氟胸苷(TFT)的含量,在筛选突变集落过程中,将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分为:灭活组、未灭活+1.5倍TFT组、未灭活组,测定突变频率(MF),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阴性对照组SG在8~32,细胞倍增速度符合试验要求;PE在65%~120%,符合试验成立条件.阳性对照的灭活组、未灭活+1.5倍TFT组、未灭活组中MF均比阴性对照组至少增加300×10-6且小克隆突变频率至少占40%,符合试验要求.阴性对照灭活组的MF数值在标准范围内,未灭活组的MF数值明显高于灭活组,超过标准数值范围,且96孔板中的大小克隆不易区分;阴性对照未灭活+1.5倍TFT组使得MF数值在标准范围内,但远高于灭活组.结论 在小鼠淋巴瘤试验中,测定MF的平板一定要用灭活的血清,未灭活血清可能通过抵消TFT作用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任萌;张海娇;康玮;张建军;申秀萍;刘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通量评价药物遗传毒性的微型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方法 采用平皿掺入法进行标准Ames试验,采用6孔板掺入法进行微型Ames试验,两试验均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2组又分别分为代谢活化和非活化2个亚组,各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菌液(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活化组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混合液,阳性对照组再加入阳性诱变剂:Dexon(-S9),应用于TA97、TA98和TA102;NaN3(-S9),应用于TA100和TA1535;2-AA(+S9),应用于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凝固后37℃温箱培养约48 h,计数各组回变菌落数.结果 在标准Ames试验中,阴性对照组各个菌株回变菌落数均在本实验室自发回变菌落数正常值范围内.在两试验中,阳性对照组所诱导的回变菌落数均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标准试验细菌回变菌落数约为微型试验的5倍.结论 在6孔板上进行微型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大大减少了受试物的用量,提高了筛选速度.本实验室建立 的微型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背景数据,用于遗传毒理的检测是高效可靠的.
作者:任萌;张建军;王春雨;张海娇;刘妍;申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评价卡贝缩宫素对比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卡贝缩宫素对比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从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RCTs,3 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缩宫素,卡贝缩宫素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率[OR=0.48,95%CI (0.36~0.63),P<0.001],术中出血量[MD=-67.31,95%CI(-86.34~-48.28),P<0.001]、术后2h出血量[MD=-50.43,95%CI(-71.32~-29.55),P<0.001]和术后24 h出血量[MD=-62.87,95%CI (-85.59~-40.16),P<0.001];血红蛋白减少[MD=-4.24,95%CI (-6.16~-2.31),P<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2,95%CI (0.41~0.65),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淑琼;潘春燕;尹红章;张印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肿瘤是一类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疾病.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分析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倍体的变化,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区分肿瘤细胞所处于的细胞周期,明确地了解每个时相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对于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着重对G0期和G1期,G2期和M期,以及S期细胞的测定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阐述和总结,为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高世勇;谢明宏;谭慧心;李丹;李琳;吴爽;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Pemafibrate(Parmodia(R))是高效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通过选择性结合PPARα受体调控PPARα的表达,从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水平.该药由日本兴和集团研制,并在2017年7月3日被批准上市,在日本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就Pemafibrate的化学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和临床研究等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作者:万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淀粉类黏合剂的黏度曲线,确定其使用的佳浓度范围.方法 探索 不同类型淀粉的配制方法,采用数字旋转黏度计测定不同种类淀粉黏合剂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并绘制黏度曲线图.结果 不同种类的淀粉制成淀粉浆的黏度差异较大;所考察的5种淀粉浆的黏度拐点温度范围为40~50℃;预胶化淀粉和部分预胶化淀粉适合采用煮桨法配制淀粉浆,其他3种淀粉适合采用冲浆法配制淀粉浆.结论 作为淀粉浆使用的佳浓度范围分别是:玉米淀粉5%~8%,可溶性淀粉6%~8%,预胶化淀粉5%~8%,部分预胶化淀粉5%~8%,SWELSTARTMWB-1 1%~5%.
作者:刘欢;张宁;池慧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肺咳停颗粒的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模型,观察肺咳停颗粒(0.97、1.94、3.88 g生药/kg)止咳作用;通过小鼠酚红分泌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通过卵蛋白诱发豚鼠哮喘模型,观察其(0.59、1.18、2.36 g生药/kg)平喘作用;通过大鼠琼脂肉芽肿炎症模型,观察其(0.67、1.34、2.68 g生药/kg)抗炎作用;通过小鼠二甲苯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咳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2 min内咳嗽次数;增加小鼠酚红分泌量;延长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抑制大鼠琼脂块的生长和小鼠耳肿胀程度,并且呈现一定量效关系(P<0.05、0.01).结论 肺咳停颗粒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
作者:高洁;尹玲;武夏明;邹德俊;刘燕琳;邱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大鼠慢性心衰(HF)急性加重模型方法学.方法 SD大鼠麻醉后,测定术前左室缩短分数(FS),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8周后,测定术后FS,选取FS较术前下降50%以上的大鼠作为HF模型鼠,按FS心衰程度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容量负荷方式,按容量负荷程度分为轻度(1 mL/kg,即HF+轻度负荷组)、中度(2 mL/kg,即HF+中度负荷组)、重度(3 mL/kg,即HF+重度负荷组)3种模式,输注速度1 mL/min.假手术组同重度负荷模式.测定左室压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中心静脉压(CVP)、呼吸频率(RR)、心率(HR)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F大鼠给予不同容量负荷,+LVdp/dtmax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轻、中、重负荷心脏收缩功能恶化百分率分别可达40%、80%、100%;随着负荷加重,RR减低率逐渐增多,重度负荷可达到100%;轻、中、重度负荷HR降低幅度大可达3.5%、7.5%、8.4%,CVP升高幅度分别大可达23.7%、31.1%、51.5%;LVEDP升高幅度分别大可达2.5、5.7、10.3 mmHg.与假手术组比较,中、重负荷组负荷后一段时间内±LVdp/dtmax、LVEDP、CVP、RR、HR差异显著(P<0.05、0.01、0.001).结论 容量负荷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大鼠慢性心衰具备部分急性加重的特征.
作者:张珊;郝春华;张蕊;孙双勇;王维亭;赵专友;汤立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支肺气肿合并休克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月选择在安康市中医院诊治的158例慢支肺气肿合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周.结果 观察组血压回升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h后血氧饱和度与1h后心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支肺气肿合并休克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惠朋利;李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评价是重要的一个步骤,而毒性病理学评价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用以确定损伤靶器官、靶组织的形态及程度变化,评价受试药物是否具有毒性并判断其能否推向临床的重要指标.对组织学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则是确保毒性病理诊断准确性及一致性的重要前提.该文对组织学技术流程进行叙述并探讨流程中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郭景玥;高广深;裴天仙;存庆;高广深;胡金芳;申秀萍;郭传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CI术治疗;根据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1)和联合组(n=71);对照组术前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及高敏C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冠脉造影在梗死部位均无血栓影,同时两组1个月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81.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再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2.68%,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24 h、72 h、7d血清hs-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24h、72 h、7d血清hs-C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可有效减少PCI术后再血栓的发生,改善急性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性免疫反应.
作者:张晓峰;刘刚;张君红;王雪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个月的导入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37%,与对照组的18.75%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FBG、HbA1c、2hPG水平,改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韦佳琛;李嫚;张渭涛;何旺;郝姝 刊期: 2018年第08期